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2):13-13
在鸟的王国里,画眉鸟一直以其娇柔、悦耳的歌喉给人们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可是啄木鸟说:“对不起,我还要工作。再说,我也唱不好。”朴实、真诚的语言,更突出了啄木鸟埋头苦干、与世无争的性格。 相似文献
4.
鸟类鸣唱是一种习得行为,由其脑中一套离散的神经核团网络所控制。在认知科学领域中,鸟类鸣唱往往成为理想的研究模型。国内外一些研究室已对鸟类鸣唱机制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对鸣曲习得之后,其信息被存储于脑中何处这一问题,至今仍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5.
6.
7.
8.
用BrdU标记DNA,ABC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成年画眉前脑神经前体细胞的产生和分布特点.结果:1)在胸肌注射BrdU存活1~5d,在前脑室带区(VZ)有大量的新生标记细胞,并形成标记细胞增殖热点区;2)注射Brdu存活15~30d,在高级发声中枢(HVc)、HVc壳、高位发声运动中枢-古纹状体栎核(RA)、新纹状体尾端(NC)内有一些新生标记细胞,在靠近LVZ的区域有较多的迁移细胞.结论:新生神经细胞起源于前脑VZ,并且每天都有一些新生细胞迁移到HVc、HVc壳、Nc和RA内,提示这些核团内不断地产生新生细胞,可能与它们需要学习新的鸣啭语句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古诗重在自然之音节,原无所谓声律。至南朝宋末而有平上去入四声之名目,沈约著《四声谱》,四声应用于诗歌文学创作,古诗开始由自然声律向人为声律转型。五言之诗,字配四声声调,调声构律,组合计算之理,类九宫之算法。由是探研律调之秘,释解拗律之谜,制成声律九宫格谱图,古诗之格律一目了然:永明律诗,四声分用,二五异声,九宫之四正四维,句多入律;唐宋律诗,平仄二元,二四异声,律句在四正,拗句在四维,“特拗”别立中宫。教学唐诗,或从图谱索句,或按宫格填联,声律无不中规合矩。 相似文献
12.
六苄基六氮杂异伍尔兹烷是一种新合成的氮杂笼形化合物,其结构特殊,它的一些衍生物在含能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在介绍该化合物的合成、形成机理的同时,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用价廉、无毒的乙醇、丙酮等溶剂代替原合成方法中毒性很大的乙腈溶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P物质(SP)在雄性山噪鹛与白腰文鸟听觉和发声中枢内的分布差异,结合计算机图像仪检测免疫阳性细胞和末梢的灰度值.结果:1)SP在端脑的分布为发声学习中枢X区最多,学习中枢MAN和发声高级中枢(HVc)次之,发声运动中枢古纹状体栎核最少.2)两种鸟SP的分布在听觉中枢耳蜗核、中脑背外侧核壳区、丘脑卵圆核壳区等比较相似.3)在山噪鹛发声中枢中SP的标记量比白腰文鸟丰富, 尤其是在X区.结果表明:SP广泛分布于发声核团和主要听觉中枢内,提示SP可能在发声控制及听觉中枢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时SP在发声中枢分布的丰富程度可能与鸣唱的复杂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15.
16.
豆雁已被列入国际鸟类保护红皮书,豆雁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利用已有条件,对笼养豆雁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观察记录,初步获得了豆雁在越冬后期取食、飞行、休息、鸣叫等行为方面的时间分配比例,总结出了豆雁一些行为的日节律,为保护豆雁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7.
斑胸草雀中脑丘间复合体背内侧核诱发鸣声的声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脑丘间复合体背内侧核(dorsomedial nucleus of the intercollicular complex,DM)是鸣禽鸟的基本发声中枢.应用电声理学与声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鸣禽斑胸草雀(Taeniopygia guttata))DM核团对其鸣声的调控模式.结果显示:刺激斑胸草雀左、右侧DM产生的诱发叫声声谱图类似,不具有典型谐音频带,刺激右侧DM核团产生的诱发叫声主能量区带是刺激左侧的2.4倍,声长为1.3倍,提示右侧DM核团对诱发叫声的影响较大.损毁左、右侧DM后自鸣声中产生大量恒频声,这是在正常鸣叫声中没有的现象,提示DM核团对鸣叫声的频率调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损毁右侧DM后自鸣声声长为左侧的1.3倍,主能量区带为1.3倍,提示右侧损毁DM对自鸣声的影响较大.左右两侧差异体现斑胸草雀的DM核团对于非习得性鸣声的调控具有右侧优势. 相似文献
18.
19.
张爱玲家族小说中,在男女纠缠的背后,有着广大而普遍的女性间的斗争:她们或视对方为发泄对象,通过她们来转嫁男人带来的痛苦与焦虑;或视对方为竞争对手,通过对她们的打击和利用来保住自己的人生安稳。但她们终究无法摆脱悲剧的结局,她们虽然强悍,终是悲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