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聘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中,最适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呢?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  相似文献   

3.
正"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以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想象不仅对于作者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教学中,最适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呢? 一、激活文字 创设形象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相似文献   

7.
张丹 《考试周刊》2013,(85):18-18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语文教师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学生可以在诗歌中尽情驰骋,可以在散文中漫步徜徉,透过文字看到画面.透过语言看到生活。语文阅读教学在发展学生想象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从激活文字、注重人文、个性化阅读等方面阐述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8.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为透过眼睛可以看到人的内心。人有"人眼",诗有"诗眼",文也有"文眼",同理,课自然也有"课眼"。"课眼"是一堂课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点,是协纲统领的关键点。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用"课眼"来引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脉络,抓住作者的情感,分析作品的内涵,更利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作品,获得感悟。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就"课眼"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康桂玲 《考试周刊》2010,(12):53-53
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文字组成生动的画面,使学生能够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要善于架设心灵的桥梁,使学生走进文学的奇妙世界:要善于尽可能地让放飞学生思绪.使学生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他又说:"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语言是思想的外衣,透过语言可以看到教师的教学目的,看到教师的文化修养和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勇 《成才之路》2010,(18):I0017-I0017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相似文献   

12.
想象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呢?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运用想象,激活形象 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达到陶冶情操、启迪心智的目的。本文提出"本真阅读"的教学观念,旨在透过"本真阅读"重返阅读教学的本质,让学生在阅读中重拾阅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想象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3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5.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成功的阅读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读"的兴趣是关键。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学、乐学语文。  相似文献   

16.
正印度诗人泰戈尔指出:"教育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小学阅读教学中充斥着学生、教师、文本、教材编写者之间的和谐互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观点碰撞,灵气闪动,智慧流淌。对于小学阅读教学互动规律,我们归纳为:知识交叉率、生活相联率、内涵深究率、文化支撑率。让我们看到无比曼妙的风景,感受小学阅读教学进入"梨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阅读教学建议是“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更要透过优秀的文化给学生的熏陶感染以培养学生的人文个性和人文精神。而语文能力的培养、文化思想的积淀,审美情趣的培育,须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下。诚如钱理群教授在张文质主编的《慢教育》一书的前言中所说:教育是慢的艺术。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亦呼唤“慢”艺术。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是言和意的结合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文本内容,又要关注其表达形式。教师引领学生透过"言"的理解与品味,在遣词造句、多样朗读、想象联想、亲历体验中感受文本的言语秘妙,使学生渐入文"意"之中,能够实现阅读教学言意兼得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则是文本感悟能力。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透过素材感悟内容,透过文本感悟生活,努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王小英 《考试周刊》2014,(50):30-31
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怎样读,与阅读本身的任务是不一样的。反观语文阅读教学及其研究,发现大多重阅读结果的修正而轻阅读过程的引导,是一种"阅读评价"而不是"阅读理解"。这种阅读教学虽然突出了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却忽视了工具性,不利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其主要原因是对阅读的本质认识不清楚,阅读教学策略不明确,阅读是对写作的还原。本文在分析阅读教学及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依据阅读心理机制,阐述了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还原阅读。透过表象的文字,通过读者与作者及作品进行会意、沟通、情感契合,领悟作品的含义、作者写此作品的用意等,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还原方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达到使学生掌握方法和提高能力的目的,让阅读教学真正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种还原阅读,是对现行阅读教学的一种变革,也是阅读教学的本质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