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是长征途中成立的具有传奇色彩的军队组织机构,根据史料考证,遵义警备司令部是基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曾拟定都遵义城而成立,旨在担负"首都"遵义的警备要务。司令部驻址设在湘江河东岸、新城国民党黔军副师长周吉善的公馆里。  相似文献   

2.
中央红军进占遵义后,蒋介石急忙纠集几十万兵力,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边境。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北渡长江。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于29日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南。这时,国民党军分路对中央红军进行追击堵截,并加强了对长江两岸的防御,中央红军北渡长江已经不现实。中革军委根据这一情况,决定红军改在云贵川边境地区机动作战。2月11日,红军掉头向东,18~21日二渡赤水河,返回黔北。2月下旬,红军在遵义地区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师又8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的首次大胜利。遵义…  相似文献   

3.
遵义会议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红军长征途经贵州遵义时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的一次扩大会议。此次会议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惨败和长征之初继续受损的形势下,我党为了纠正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而召开的,真可谓中国革命形势发展使然。此次会议再一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树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开辟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根本性转折,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正>今天,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了一面七十多年历史的军旗。这面旗帜记载了红军和彝民的深厚情谊,是中国共产党、红军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的见证。这面特殊的军旗就是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队旗。不做石达开1935年1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突破乌江,攻克遵义城,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此后,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相似文献   

5.
遵义"红军菩萨"的历史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贵州的历史事件。通过田野调查和史料分析等方式,对遵义"红军坟"及"红军菩萨"的民间信仰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诠释和解读"红军菩萨"信仰在时空背景中生成流传的合力过程。  相似文献   

6.
遵义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娄山,南临乌江,是自黔入川的咽喉。地势险要,历来是黔北的军事重镇。遵义是198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近代革命的圣地。如今,群山环抱的山城遵义,经济发展迅速,是贵州省第二大城市。遵义的红色情缘吸引着八方来客。游客来到这里,除瞻仰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军坟外,还可以登上娄山关,凭吊红军战斗遗址。当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战斗过的历史遗址都建有纪念碑或文物陈列馆。  相似文献   

7.
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次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后,红一方…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题写了“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江泽民题写了“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说明遵义这方3万多平方公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的沃野,也是红军烈士用鲜血染红的热土。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这里曾金戈铁马,名扬中外。一代伟人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写下了中外军事史上的光辉篇章。是长征精神培育了现代遵义人不屈不挠、奋斗拼搏的精神品格。遵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近百年来,养育了一大批知名人士、外交官员、将军、经济学家、文学家……为建设祖国贡献了他们的才华。今天,734万遵义儿女正为振兴中华、富强…  相似文献   

9.
考考你     
一、单选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 .10月8日至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①听取和讨论了中央政治局工作报告②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③审议通过了《关干召开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④决定党的十七大于200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A.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回答2、3题。2.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先后进行长征的是①红军第一方面军②红军第二方面军③红军第三方面军④红军第四方面军⑤红军第二十五军⑥红军…  相似文献   

10.
红军在遵期间的统战工作,是党在长征期间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期间统战工作的开展始于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对左倾关门主义的清算,在遵义期间又明确了统战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服从于军事战略需要的前提下,红军开展一系列的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1.
1935年2月11日,红军发起遵义战役,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蒋介石连忙飞抵贵阳坐镇,督师围剿红军。杨成武率红四团占领了霓儿关,佯攻贵阳飞机场,掩护红军主力从贵阳向云南省境内急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第1 2期1、中央红军是1934年10月开始长征的。4、挥戈西向的红军强渡了乌江。6、渡过了江,红军占领了遵义城。7、红军在这里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新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继沙滩文化、红军文化之后,遵义在抗日战争时期产生了抗战文化。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歌咏、戏剧、报刊、图书、文学、书法、绘画、电影等方面。遵义抗战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独特的地方风格,成为中国抗战思想文化史的一部分,也是遵义地方文化史的瑰宝。遵义抗战文化对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提高民众的整体素质,起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标语是红军宣传自己政治主张、动员人民群众的一种特殊方式,它起到了宣传群众、鼓舞斗志、瓦解敌军的作用.对于长征中的红军标语,党有明确的书写要求.遵义十四个市区县,大部分地方都留下了红军标语,内容丰富详实,书写形式多种多样.研究学习红军标语,对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经济文化建设、爱国主义教育作用重大.  相似文献   

15.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主义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因为遵义会议,遵义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毛泽东主席亲自为遵义会议会址题名。如今遵义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都市,但遵义人的热情淳朴丝毫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6.
【自学重点】选取典型事例来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插叙、叙事为线索和引号为几种用法;我军和人民间的血肉联系,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简要导析】这是一篇长征回忆录,记叙了红军翻越四川大雪山的情景,题目却用《红军鞋》,这个问题值得注意。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但是胜利来之不易。它是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取得的。红军自1934年10月初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经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向贵州前进,攻占遵义,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时间是在1935年5月。全文分11段,从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可做如下归并:1、2段写来到大雪山下;3至8段写翻越大  相似文献   

17.
知识卡片     
红军智取遵义城   1935年 1月 3日 ,中央红军某部红 4团在江界突破乌江防线 ,即奉上级命令迅速前进直取遵义城。刘伯承经过对敌情的分析 ,决定尽量智取 ,减少伤亡。第二日下午 ,红 4团立即出发 ,兵分两路 ,于 3时包围了敌人的据点。敌人毫无戒备 ,一个营的官兵被红军全歼。朱团长从俘虏中找了一个连长、一个排长和十余个贫苦出身的士兵 ,进行宣传教育。敌连长经过教育 ,将遵义城的工事、守敌的兵力 ,一一讲了 ,并画了一张城防地图。根据掌握的情况 ,朱团长决定化装成敌人 ,利用俘虏去诈城 ,智取遵义。于是 ,红 4团 1营的战士化装成敌军模…  相似文献   

18.
1.早在1934年冬,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第__军冲破国民党军围剿,从河南__县出发, 开始长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按全国红军序列组建起来,是全国十四支红军队伍之一。然而,作为唯一一支失败的红军队伍,很有必要探索其失败的原因,以便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启示后继着。  相似文献   

20.
1935年6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懋功的一座喇嘛寺前的广场上胜利会师。两大主力红军的会师,无疑对红军的长征十分有利,但是,就在这关键时刻,在党内对于红军的战略方针问题上却出现了严重分歧。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等政治局同志确定的方针是北进到川西北建立根据地,从而占领陕甘宁地区。时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的四方面军负责人张国焘,认为红军的“长征是失败了”,中国革命已经处于“总退却”阶段,因之极力主张红军向荒僻的康藏少数民族地区退却,无意创立新苏区根据地。他自恃兵强马壮,瞧不起经过浴血苦战,实力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