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记者》2004,(6):4
谁拥有青年,谁就拥有了未来,这话对媒体来说,更是切中要害.当前的2000多万在校大学生本身是一个有着较高媒体接触欲望的群体,以他们为目标受众的媒体的出现是市场发展的必然,当前的大学生报刊已呈日渐繁荣之势.  相似文献   

2.
龚奕洁  冯伟  王宇  张琨 《东南传播》2011,(8):117-119
大学生尽管还不是媒介的主体接收对象,但无疑是媒介的高接触者,而且是未来的媒介主体受众。对于媒体来说,谁能把握住大学生受众市场,谁就能保证自己将来的发展。西安地区有五十余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调查针对西安地区在校本科大学生,宏观把握其对纸质报刊的阅读情况,以此分析纸质媒介在西安大学生市场的潜力,为媒体对大...  相似文献   

3.
苟凯 《出版参考》2009,(15):16-17
目前,手机作为媒体所拥有的近7亿的庞大潜在用户群,超过了包括网络在内的任何一种媒体。因此,谁在这一市场率先抢得先机,谁就能在3G时代的流媒体业务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相似文献   

4.
《声屏世界》2011,(8):117
随着网络市场在国内市场的极速发展,各种网络媒体的PK也就愈演愈烈。无论是网购媒体还是微博媒体,都已经转向了细分用户群体争夺之战。于是,思维活跃、乐于参与的大学生群体自然就成为各种网络应用必  相似文献   

5.
媒体的品牌对于开辟受众市场具有重要意义。谁能在广大受众面前树立起叫得响的品牌,拥有一批过硬的精品和名牌专栏,谁就能吸引更多的人群。在媒体竞  相似文献   

6.
目前,手机作为媒体所拥有的近7亿的庞大潜在用户群,超过了包括网络在内的任何一种媒体.因此,谁在这一市场率先抢得先机,谁就能在3G时代的流媒体业务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相似文献   

7.
屠傲凌 《新闻前哨》2010,(11):107-108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进人了“速览时代”。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谁能在众多的媒体中博得受众的“眼球”.激发受众的阅读欲,谁就占领了市场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8.
媒体的品牌对于开辟受众市场具有重要意义。谁能在广大受众面前树立起叫得响的品牌,拥有一批过硬的精品和名牌专栏,谁就能吸引更多的人群。在媒体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邢军  邢海峰 《青年记者》2006,(12):85-86
“注意力经济”的理论认为公众的注意力是电视媒体竞争的最大资源,更有人直白地称之为“眼球经济”:谁吸引到的目光最多,谁就可以成为市场中的翘楚。在此种背景下,活动营销成为电视媒体的首选,电视媒体纷纷行动起来,用活动吸引注意力,吸引公众和商家的眼球,塑造电视媒体品牌。  相似文献   

10.
拒歪     
不知媒体同仁意识到没有?近些年来,歪财、歪利、歪名、歪风总在缠绕侵袭着媒体,谁要是弱不禁风,就可能栽跟头。“四歪”紧盯媒体,主要是眼热其拥有的“话语权”。而这个权,用得正是党和人民之福,如走歪则是党和人民之祸,因此只能行正不能用歪。  相似文献   

11.
美国语言学家 A.肯伯说,“要让受众接受宣传,你所宣传的东西要为受众所需要,否则就不会在受众身上发生什么反应”。的确,报刊传播的任务最终是要通过受众(即读者)接受来完成的。读者是报刊传播的对象,也是报刊传播过程的终端,如果读者不接受,报刊工作者的一切劳动和物质代价都将是毫无意义的。也就是说,谁把握了读者的需求,谁就拥有了读者;谁拥有了读者,谁就拥有了市场;谁拥有了市场,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在社会转型和经济变革的冲击下,不少报刊发行量急剧下降。这与报刊对读者研究不充分,缺乏读者意识是很有关系的。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报刊要赢得最广泛的读者,就必须把倡导读者本位的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精神作为办报刊工作的重中之重,它理应成为报刊工作者的永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新媒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乂国 《传媒》2008,(11):97-99
“风暴”、“地震”、“海啸”,这些词汇被用来描述近来由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对中国乃至各行业的影响,也成为当前的热点议题。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中国媒体市场真的可以撇清关系、绕开金融危机的暗礁么?就中国新媒体而言,谁将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依然走得更远呢?  相似文献   

13.
颜雄 《新闻世界》2012,(11):131-132
大学生是媒体关注的群体,大学生的形象往往来自于媒体报道。从一定意义上说,媒体“塑造”了大学生的基本形象。目前,学术界关于大学生形象的媒体关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大学生的媒体形象、女大学生的媒体形象,以及大学生媒体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高韵斐 《传媒》2007,(2):23-25
日趋激烈的现代传媒竞争已经把媒体推到市场前沿,资源是市场化运作的基础,市场化运作的实质就是合理配置并有效整合资源的过程.传媒的内外资源是丰富的,谁能拥有资源并能有效整合资源,谁就能赢得市场的青睐."资源整合"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共同话题.  相似文献   

15.
毕琴 《新闻世界》2011,(9):75-76
在广播电视快速发展、日益普及,节目形式不断创新、日趋多样化的今天,电视媒体间的竞争已演变为节目质量、收视率的竞争,谁拥有了庞大的观众群体,谁就拥有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要创造好的观众收视率,就需要电视栏目围绕不同的受众群体和需求层次进行精确定位,创造品牌栏目、名牌栏目来塑造良好的电视形象。因此,作为地域性强的电视戏曲栏目,在地方电视台可谓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容易成为当地的品牌栏目、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16.
“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要得到充分发挥,媒体公信力状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谁的媒体公信力高,让受众更相信,谁的议程设置就更有效,就能掌握舆论导向的主动。”  相似文献   

17.
杜逊 《新闻窗》2009,(3):85-85,15
品牌是广播媒体的立身之本 当今世界,媒体竞争异常激烈。广播媒体如何适应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的大潮,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媒体大战呢?笔者感到谁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关键是看核心竞争力。谁的核心竞争力强,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  相似文献   

18.
传媒微语录     
《新闻实践》2013,(4):79-80
一个成功的媒体微博,应该保有对读者、对用户的真诚。谁高高在上装腔作势,谁就会被投否决票。卖萌、新锐、小清新……这些网民喜爱和接受的方式,都将成为传统媒体上微博的“大学堂”。传统媒体做新媒体应该优势更多。对新闻的洞察力、对热点的追踪报道、独家观点的呈现,这些都是纸媒独有的优势。谁把新媒体当点缀者,谁就可能会成为未来传媒市场的“困难户”。  相似文献   

19.
在2006年春天,自称“非著名相声演员”的郭德纲几乎成为了所有媒体的焦点,有调查显示,郭德纲的“钢丝”,很大一部分是白领、大学生,他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有相当文化素养的中产阶层或准中产阶层。他们80%是4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是当今社会最活跃、最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层群体。中产阶层在用自己的方式接受媒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接受方式。注重信息接受的符号性中产阶层在经济上是殷实的,拥有了一定的社会财富,保守而求稳定的心态使得他们力求用一种平和的方式来获得社会的主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这个拥有强消费力的群体把消费过程中购得的商…  相似文献   

20.
媒体市场化使各媒体之间,特别是区域性媒体之间竞争加剧。各媒体纷纷扩增传播内容,对新闻线索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新闻线人”具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新闻内容后详细标注对新闻线人的酬金,更是直观认同了这一群体的价值并激励着普通受众群体。因此,新闻线人近年不断发展,并出现职业化趋势。既是“职业化”,理应具备“职业道德”。结合我国当前新闻线人在发展中所存在的某些失范问题,对其“职业道德”结构的分析显得十分必要。一、当前新闻线人存在的几种道德失范问题首先,经济利益的直接驱动使新闻线人某些行为失范。新闻线人作为一种职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