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乐记》作为中国古代很早的音乐美学论著,对音乐的产生、礼乐与社会自然的关系、礼乐的功用异同等作了精辟而深刻地论述,本文拟就其内容本体、学术源流与所受的时代思潮两个方面,浅论其所含的“天人合一”思想。《乐记》一书据《汉书·艺文志·文艺略》载有二十三篇。现被保存在《礼记》中的《乐记》篇、《史记险二十四中的《乐书》、刘向《说苑》的《修文》篇中,但现存仅11篇。如果把后三篇《魏文侯》、《宾车贸》、《师乙》放在一边,仅就前八篇论述体的文章作整体性认识,那么就会发现天人合一思想贯穿全书内容2中。全书内容大致可…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环保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环境保护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在大自然平衡系统中,当今受破坏最严重的莫过于水循环平衡系统。而在《尚书·禹贡》篇中,我们看到治水后九州山川、河流、湖泽分布的均衡状态,对于地域小气候和整体气候的调剂是有益的。古代帝王祭祀名山大川活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表率作用。《周礼·地官》中有环保和可持续利用自然物的官职和法规。古代愚昧的正面是保护了生态环境,当今文明的负面是破坏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说苑》是《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刘向所序》六十七篇”中的一部分。它是刘向校书时根据皇家所藏和民间流行的书册资料加以选择,整理的颇具故事性,多为对话体的杂著的类编。对于《说苑》,有三点要加以说明: 第一,《刘向所序》六十七篇著录在《汉书·艺文志》的《子部·儒家类》,其实六十七篇是各种资料的荟萃。譬如这当中的《列女传》,《隋书·经籍志》便把它编入了《史部,杂传类》。不可否认,刘向的思想是正统的儒家思想,把他所序的六十七篇编入儒家,是有道理的,这大概他的儿子刘歆编《七略》时便已作如此处理,《汉志》不过是照抄《七略》  相似文献   

4.
《七略》既是我国第一部图书目录学著作,又是第一部图书分类学专著,共有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数术略、方技略七部分。《七略》首创图书分类的“六分法”,反映了西汉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思想,开启了中国传统图书的“四分法”。将“诗赋”单列一类,充分肯定了文学的社会功用;将文学与哲学、经学、史学分开,推动了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正>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利用门客有组织、有计划集体编纂的一部哲理散文著作。它是对先秦思想文化的一次系统整理、汇集和总结.也是一部颇有文采的散文著作。就《吕氏春秋》的文采说,人们历来评价甚高。汉·桓谭《新论》说它:“其事约艳”。宋·高似孙《子略》评为:“采精录异,成一家言”。清代治《吕氏春秋》的学者较多,评价也最高,如毕沅《吕氏  相似文献   

6.
《通志·艺文略》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性史志目录,其思想的精华和核心是"会通"的观点,与会通思想紧密联系的是他的"类例"原则.《艺文略》在著录内容上和分类体系上的两大突破,极大地丰富了古典目录学宝库,对后世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文史,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需要了解自己的专业里有哪些书籍、怎样查阅书籍。同时,还要了解前人在这方面做了哪些研究、怎样掌握研究的进展情况。这就需要掌握文献目录学。目录一词,首见于《汉书·叙传》:“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录,略序洪烈。”《汉书·艺文志》对此事详加记载:“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法。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文化现象,数术是中国古代实现天人合一的工具或技术,因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巨大的影响。数术具有四大特点:“人文”性、模式性、超验性和“自我促成”性,《红楼梦》中的数术———医术、黑巫术、占梦术和算命术就体现了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9.
《乾隆·嘉应州志》为今天人们研究客家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史料,然而当年为编纂《乾隆·嘉应州志》付出艰辛努力的客家才子叶承立却鲜为人知。通过对一些史料的考证,作者提出了叶承立实际上是《乾隆·嘉应州志》第一执行主编的观点,同时认为《乾隆·嘉应州志》的许多受后人推崇的论述、观点实际上是他崇文尚武的儒家思想的反映。其主张天人合一的政见与措施在其广西富川县知县任上,在服务于当地客家和汉族与壮、瑶少数民族的交流、融合和发展上得以很好实施和表现。  相似文献   

10.
1.薄薄言均为语气助词,多见于上古诗歌尤其是《诗经》中。刘淇《助字辨略》卷五曰:“薄,辞也;言,亦辞也。薄言,重言之也。《诗》凡云‘薄言’皆是发语之词。”用在动词前,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如: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诗经·小雅·出车》)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诗经·周南·葛覃》) 采采芣莒,薄言采之。(《诗经·周南·芣莒》) 山阴柳家妇,薄言出田野。(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  相似文献   

11.
发扬中国文化不搞复古主义《国粹·复古·文化─—评一种值得注意的思想倾向》(《中流》1995年第2期转摘罗卜文)文章批评刊载于《哲学研究》的陈国谦的文章《关于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介绍该文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导致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西方文明之器...  相似文献   

12.
<正> 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采自《七略》,载录了西汉官府藏书,分析了学术源流和派别,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目录书,是目录学史上的一篇代表作,是我们研究目录学的宝贵遗产。班固在《汉书·艺  相似文献   

13.
《周易》蕴含着丰富精深的教育思想 ,《易·蒙》则是其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主要就《易·蒙》中的主体性教育思想进行探析、阐释 ,以期能为在现代学校中实行主体性教育提供理论资源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罗曼·罗兰和《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国读者是很熟悉的。他在中国的文艺界和广大读者当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罗曼·罗兰于1944年的最后一天弃世长逝时,我在重庆的《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上写了《罗曼·罗兰的生活与思想道路》和《罗曼·罗兰的生平、著作和思想》的长篇纪念文章。在宋庆龄发起之下,在重庆举行了追悼会,《抗战文艺》还编辑了“怀念罗曼·罗兰”特辑。郭沫若在悼念文章中说:“罗兰先生,你是一位世界的反法西斯的文化巨人……是位人生的成功者,你现在虽然休息了,可是你永远存在着的,你不仅是法兰西民族的夸耀、…  相似文献   

15.
《周易》具有丰富的教育思想 ,特别是育德思想独具特色 ,重视人的德性培养。《周易》六十四卦中有三分之一是讲育德的。不仅在经文中明确提出“恒其德”(《恒·六五》)“谦廉君子”(《谦·初六》) ,“以杞包瓜 ;含章 ,有陨自天”(《·九五》)等重要观点 ,特别是在《易传》中提出了较系统的德育体系 ,包括道德目标、道德修养体系、道德修养的途径等。  一、《周易》重视人的道德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 ,“道德”一词首先出现在《周易》中。《周易·说卦》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发挥于刚柔而生爻 ,和顺于道德 ,而理于义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相似文献   

16.
<正> 一“诸子”一词,始见之于《周礼·夏官》,原是主管“国子”(公卿、大夫、士之子)有关军旅的教育训练的官名。其后,随着时代演变,这个词的内涵有了变化,变为先秦各学派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序文”说,汉武帝曾“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又汉成帝“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可知汉时“诸子”一词已变成学术流派的总称,它既指各学派的学者,又指他们所著的书。因而也成为图书分类的一个类别。刘向的儿子刘歆卒成父业,“总群书而奏其《七略》”,其中就有《诸子略》(《七略》,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略》、《术数略》、《方技略》)。《七略》早已亡佚,幸有《汉志》是以《七略》为蓝本而写成的,使我们由此尚可窥知《七略》的梗概。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小说流派,是鲁迅首先予以重视,他在《中国小说史略》(1923年)、《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1924年)、《坟·论睁了眼看》(1925年)、《三闲集·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1929年)、《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1931年)等著作中都曾专题论及此类小说。纵观其全部论述,鲁迅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从《汉志》和《隋志》看先唐学术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时期学术发展的大致情况,总是比较集中地反映在记录这一时期著述的目录著作中。我国唐代以前的目录著作除佛教目录外,仅存《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这两部书的各部类都有大、小序讲述学术流别,其设类的同异也明显地反映了学术流变的情况,是考察先唐学术本末的两把钥匙。《汉志》总括群书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大类,《隋志》演变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变化不可谓不大。下面试以《隋志》的分类为支点,探讨唐以前学术发展的大致情况。  相似文献   

19.
《(光绪)江西通志·艺文略》在江西古代文献书目中质量最好的一部,是研究江西地域文化重要的参考资料。由于编纂条件和编纂方法所限,也存在书籍漏收、著录内容有误、相关信息不详的缺失。《(光绪)江西通志·艺文略》的得失及原因对编纂新的江西古代文献书目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充分利用目前目录学研究成果仍是编纂新书目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在中国的目录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但解放以来的研究文章却寥寥可数。现笔者不揣谫陋,想对它作一个简略的述评,以就正高明。一、《汉志》与《七略》 1、《七略》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