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谓儿童心理健康?大部分学者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持续的心理适应状态。儿童心理健康包括正常的智力,较强的适应能力,良好的情绪和社会关系,具有与大多数儿童相同的心理活动。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大部分孩子的心理发育都遵循一定的规律正常健康地发展,只有极少数的幼儿由于心理发育存在着偏离现象,其表现出的性格、行为、情绪都较为异常,如破坏、攻击、厌恶、离群等等,成为教师眼中的“顽皮儿童”。 笔者认为这类顽皮儿童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2.
心理理论是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发展的基础。关于心理理论的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多巴胺能与催产素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五羟色胺能与加压素的正常分泌则是儿童心理理论健康发展的保证。与此同时,无论是完成心理理论任务,还是理解他人信念、意图与情绪,都需要儿童多个脑区的共同参与。基于神经科学揭示的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神经递质与神经机制,成人应引导儿童养成爱运动、善饮食、会游戏的行为习惯,给予儿童充分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在与儿童交谈过程中多运用描绘心理状态的词语,以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家庭心理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论述了不良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摧残,提出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家长应当认真掌握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子女心理的良好发展,保持孩子智能、情感、性格等方面的正常状态,并注意预防各种消极心理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教育是儿童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本质目前 ,许多专家学者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的表述各不相同。笔者认为 ,张春霞老师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确定 ,对于正确理解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有很大帮助。她认为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大致归纳为四个方面 :(1)积极的情绪情感 (快乐向群、积极参与、好奇求知、天真活泼 )。 (2 )良好的意志特征 (坚持性、毅力、不怕失败、勇于探索 )。 (3)对现实的态度特征 (包括社会、集体、他人和自己 )。 (4)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儿童心理健康的本质是适应性 ,更好地适应自己、适应儿童群体生活与社会。良…  相似文献   

6.
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像测量人的身体的各种生理指标那样客观和具体,在健康的与不健康的心理之间难以划出十分明确的界限,尤其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身心正处于迅速发育的过程中,可变性和波动性都很大。儿童心理疾病有神经症、精神发育不全  相似文献   

7.
家长们都希望有个健康的孩子。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解释是:要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状态。就是说,健康的儿童,应有强壮的身体,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目前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及智力发展日益关注,重视孩子的饮食营养,还给他们吃滋补品;在智力投资上也舍得化钱。但对儿童心理卫生却普遍比较漠视,很多家长对独生子女娇宠过度,百依百顺,造成孩子任性、依赖、偏执、  相似文献   

8.
李艳红 《文教资料》2014,(6):125-126
“随班就读”是我国解决特殊儿童入学问题的一种有效教育形式,已成为现有条件下实现“融合”教育的最佳途径。随班就读儿童与正常儿童在生理、心理发展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无论是身体素质、心理发展还是在生活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远不如正常儿童。他们与正常儿童在一起生活、长期相处的过程中,由于家长、学习伙伴、教师等因素处理的不当,都会给随班就读学生心理上造成较大压力,乃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需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学习伙伴、教师等相关人员的认识与素质。加大对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促进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达到最佳就读效果。  相似文献   

9.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情感,认识、了解学前儿童这方面的发展,对于我们正确全面理解、把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趋势,更好地与学前儿童在心理上的交往,优化儿童生活精神环境,以及促进儿童心理更加积极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一、情感的涵义情绪情感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对儿童心理、行为具有重大影响,它起着强烈而明显的动机  相似文献   

10.
王玉海 《甘肃教育》2023,(17):57-60
当前,留守儿童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3至6岁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黄金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幼儿积极乐观,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本文针对3至6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多方面原因,从家庭、学校、社会多个维度,探究3至6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1.
冯玮 《贵州教育》2009,(17):21-22,26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完好状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潜能而进行教育活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赋予儿童健康以新的含义,即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全的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在广泛讨论有关素质教育的问题,其中也已涉及到如何对儿童进行深层品质培养。一般认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应该包括以下四点;情绪健康并能适度自我调节;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和谐;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与年龄相符。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中介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交互作用的社会化过程。因此,将心理素质的培养视为儿童素质教养的核心,是教育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试图遵循当今发展心理学界生态化研究观的指导思想,将儿童交往行为作为心理理论发展研究的切入点,以3~6岁正常发育儿童为被试,动态的交往行为为主和静态的交往关系为辅,全面考察同伴交往、亲子交往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比较同伴交往和亲子交往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大小。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他们长期无法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故而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自闭或者亲情淡漠的情绪。为降低此消极情绪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为其提供相应的物质以及教育引导等,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故而本文就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一个健康的孩子,不仅要有健壮的体格,还要有健康的心理。但不少家庭对孩子体格健康非常关心,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却往往重视不够,甚至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违背儿童心理发育的规律,导致孩子心理异常,成为“问题儿童”。  相似文献   

15.
特殊家庭儿童在缺少关爱的环境中存在消极、自卑的心理,当其想到家庭生活的不幸、社会的冷眼相待,就容易情绪悲观、消极自卑,对前途信心不足。特殊家庭儿童心理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要加强对特殊家庭儿童心理教育与引导,学校要积极指导特殊家庭的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学校要尽力呼吁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特殊家庭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儿童心理理论与儿童道德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儿童心理理论角度思考道德心理的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从儿童心理理论看个体道德发展,如:道德发展中的自我中心主义、自律道德、观点采择、移情和道德情绪归因判断等;二是从儿童心理理论看道德心理研究方法的深化和内容的扩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法就运动员在田径竞赛中出现焦虑情绪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的运动员在参加田径竞赛时都存在心理焦虑、紧张等情绪,并对此焦虑情绪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让田径运动员在竞赛中能更好的克服心理焦虑情绪,发挥正常水平,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18.
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不单纯指身体没有疾病,它还包含着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的健康状况是一个整体,既包括身体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所谓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一个人在认识、情绪、意志、行为和个性心理等诸方面,都处于正常的良好状态。即一个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而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高尚的情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等等。按照这个标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不健康。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9.
和谐、完美、健康的家庭环境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的基本条件。但日益增长的离婚率与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事件,已使越来越多的小学生痛苦与无奈地生活于单亲家庭中。由于家庭结构的缺损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各种嘲讽、轻蔑、忽视,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从而比正常家庭小学生更易产生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不良习惯等心理和行为问题。低自我价值感就是这些心理障碍中突出的一例。一在心理学范畴中,自我价值感是指个体在自  相似文献   

20.
孩子是否健康,不仅要看身体是否健康,还要看其心理是否健康。一般心理健康的幼儿有如下特点:智力发育正常,喜学爱问,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行为活泼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乐群,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