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七年"女性文学中的知识女性"改造/成长"模式在文本中有三种表现爱情和革命的顺生模式、背离模式和相生模式.三种叙事模式都是以爱情叙事表现革命主题,三种模式合起来看,就可以形成革命、爱情和女性解放之间的一种比较辩证的关系观.  相似文献   

2.
鲁迅与五四婚恋小说个性解放主题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解放是五四时期各类学题材的主要表现主题。婚姻爱情成为作家表现个性解放思想最常用的题材,五四作家几乎都涉猎过这一领域,鲁迅小说代表了这一题材的最高成就。五四作家从多方面展现了个性解放主义的悲剧,子君的悲剧最具典型性。五四作家对个性解放的狭隘理解限制了他们的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来关注个性解放,鲁迅则始终把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联系起来。五四作家在追求个性解放过程中走向禁欲和纵欲两个极端,鲁迅对两都作了批判,灵与肉结合的爱情才是合乎人性的爱情。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的角度。根据Lako伍的理论,分析了美国作家马克斯·舒尔曼的叙事语篇(爱情是谬误)。通过对其中隐喻表达的分析。指出爱情臆喻不但有利于深化作品主题而且是实现语篇连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宋代女作家朱淑真的集子是烬余残篇,且经魏仲恭编辑,作品不见前后时序。这些诗词多以爱情为主题,因此整理出一条情感的线索就十分必要。但因材料有限,我只可能谈我的理解,而不能作一篇考证文章。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主题呈现不同风格的同时,表现出大体相同的文化趋向,主要在爱情、家庭以及人文关怀三个方面,表现出女性作家的文化趣味和人生关怀“五四”以来女性作家以父子对立模式表现青年一代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其目的并不在于爱情本身,而更在于通过爱情叙述一个社会化的故事,达到批判封建主义礼教的目的;不同的家庭观念也表现出作家的文化差异和审美趋向;女性文学的人文关怀,是对题材领域的超越,也是对女性意识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从文学活动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这四个方面系统的探讨《长恨歌》主题之爱情说。  相似文献   

7.
抒情诗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情主题则是古希腊抒情诗的核心内容。在以爱情为主题的古希腊抒情诗中,展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生活画面。爱情主题的古希腊抒情诗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后代同类作品的源头和典范。  相似文献   

8.
学作品中的人物的命名,大都能体现出作家的匠心独运,具有独到的艺术性。这些人物的命名与作品的内容一起共同为写作的中心服务,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暗示情节等作用,使读能够更清楚地联想到人物的性格,体现了作家们的聪明才智。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小说作家对作品中人物的命名都斟酌再三,颇费心思。命名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陕北民歌是陕北人生活的苦难史、情感的伤痛史,路遥作为土生土长的陕北作家,从小便受着这悲苦吟唱的濡染,加之自己过往的独特身世,他的作品总是以苦难、出走、爱情为主题,真切地刻画了陕北农民在苦难生活下饱受煎熬的灵魂,深情礼赞了陕北青年抗争苦难的悲壮与崇高,同时倾心讴歌了他们纯洁、热烈而无私的爱情。  相似文献   

10.
主题学研究的是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人物典型的不同处理,重点在于对考察时象外部手段和形式的关注。中外文学中以"徒劳"和"变形"为主题的两组作品异同,折射出相关作者的创作个性,以及所属民族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1.
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希波吕托斯》,拉辛的悲剧《费德尔》及茨维塔耶娃的悲剧《费德尔》均以希腊神话的原型形象费德尔为主人公,且沿袭了希腊神话母题的原始形态。其中,欧里庇得斯与拉辛的悲剧表现了男性对女人作为主妇地位的亵渎意识这一共同主题,但因作家价值取向的不同,茨维塔耶娃的作品却成功的改变了这一传统主题。  相似文献   

12.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平静的生活》主题充满了"死之痛"和"生之厌",是集中表现作家杜拉斯死亡观的一本小说,也是作家一系列表达"爱与死"小说的前奏。小说主人公在他人之死的观照中,体会到人生的虚无与幻灭;在感受自我之死中,完成了对爱和生命意义的找寻。这与海德格尔"向死而在"的死亡哲学殊途同归。从小说叙事中,作家杜拉斯完成了对死亡、生命、爱情的富有哲学意味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黄悠纯 《湘南学院学报》2001,22(3):33-35,40
白薇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创作跨越了两个时期--五四时期和左联时期;其创作主题,也随其人生经历和时代潮流的变化而变化,由抒写爱情转变为对革命对政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与大多女性作家一样,安妮也选择了爱情婚姻题材。爱情叙事是作家描写的主要场景,而追求女性独立却是它的底蕴与灵魂。我们可以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及叙事模式三个角度探索安妮.勃朗特的《房客》的创作艺术,从而揭示其作品中追求道德完善与女性平等并行发展的双重主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学术界的认识很不一致。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讽刺说、爱情说、二重主题说。本文从诗作者的创作动机、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市民意识对李、杨故事演变的影响、作品内容等角度阐述了《长恨歌》的主题,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表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6.
乔叟的《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是英国学史上最杰出的爱情叙事诗,在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主题和体等方面,作才都继承了中世纪宫廷爱情学传统,但他也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内心描写和思想观念上突破了宫廷爱情浪漫故事的模式,表现出中世纪学中所少见的现实主义倾向并复苏了悲剧精神。乔叟对中世纪宫廷爱情学传统的继承,改造和超越为英国学的发展和伊丽莎白时代的学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劳伦斯和郁达夫分别是英中现代文学史上才华横溢却又颇有争议的作家。他们通过大量性爱主题的作品。对性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由此带来的人生困惑,进行了严厉的拷问和深入的思考。相似的时代背景,相近的创作方法,相同的表现主题和文学命运使两位作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本文以其作品中性爱主题所蕴含的社会观为切入点,分析比较不同国度的两位作家对性爱问题的不同思考,以及由此而体现出的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中某些特质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池莉的《生活秀》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作品,它通过表现人生、爱情、母性、男性形象与社会精英等问题,全方位展示了新写实小说创作的主题,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典型的琐碎、平庸,缺乏浪漫、理想、崇高的市井人生图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文学理论界关于作品主题的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并结合文学作品的实际对主题的涵义作出新的界定。文章还从具体作家作品出发,分别对思想性主题、情感性主题、感觉性主题、趣味性主题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劳伦斯的作品中,对和谐完美的两性关系的探索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他以四部代表作品为纵线.揭示了作者笔下两性之间的爱情与其自我观、人性观、历史观及社会观的紧密联系,就劳伦斯式爱情观的本质和意义.讨论其作品中反映的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