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等学校教材的著作权受《著作权法》保护。根据《著作权法》关于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规定.具体分析了高等学校教材作品著作权的一般归属以及合作作品、职务作品、汇编作品和委托作品等的特定归属。  相似文献   

2.
第四编 著作权法1 概述本章需要掌握著作权的概念、法律特征 ,了解版权制度的沿革、著作权的国际保护 ,明确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著作权 ,亦称版权 ,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权利。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 :(1)保护作者权益为核心的原则。(2 )鼓励作品传播的原则。 (3 )作者利益和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2 著作权的客体本章需要掌握作品的含义及其构成 ,明确作品的分类及不受著作权保护的对象。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 ,指文字、艺术和科学领域内 ,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著作权法》第 3条界…  相似文献   

3.
第四编 著作权法1 概述本章需要掌握著作权的概念、法律特征 ,了解版权制度的沿革、著作权的国际保护 ,明确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著作权 ,亦称版权 ,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权利。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 :( 1)保护作者权益为核心的原则。 ( 2 )鼓励作品传播的原则。 ( 3)作者利益和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2 著作权的客体本章需要掌握作品的含义及其构成 ,明确作品的分类及不受著作权保护的对象。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 ,指文字、艺术和科学领域内 ,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著作权法》第 3…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材撰写与出版中的若干著作权问题●湖南大学邓德全我国自1991年实施著作权法以来,著作权法律制度逐步完善,但由于实施现代著作权保护制度的时间毕竟不长,社会上著作权法律意识还比较薄弱,在高校教材的编写与出版中,这种情况也明显存在。特别是由于高校教材...  相似文献   

5.
我的儿子6岁,从小在一个美术中心学习画画,多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六一儿童节前夕,我儿子所在的美术中心准备把他的绘画作品送到一家出版社,计划出版《儿童优秀美术作品选》。我得知该中心可以得到一笔稿酬,请问我儿子能否得到这笔稿酬?我儿子还有哪些权利?(江西江一黎)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就是该作品的作者,作者对其作品享有著作权。你儿子虽然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年龄大小只影响人的行为能力而不能影响人的权利能力。因此,你儿子仍然享有《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具体包括:1.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  相似文献   

6.
虽然《著作权法》并未列举出用实用艺术品这一作品形式,但不能因此当然排除对这类作品的保护。《著作权法》和《伯尔尼公约》并未将实用艺术作品排斥在保护范围之外,如果能从实用艺术品中抽象地分离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思想表达,当这种表达具有可选择性、美感和独创性时,就可以判断这件产品具有可版权性,能纳入著作权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7.
著作权客体制度在著作权法律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明确这一点,界定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对象的范围十分重要。我国《著作权法》经历了两次修改,第三次修改正在进行之中。文章结合最新立法修改进展,分析哪些对象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关制度完善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第四编 著作权法1 著作权与著作权法概述1)著作权的概念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2 )著作权法的概念著作权法是调整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内因创作和使用、传播作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1)保护作者权益的原则。(2 )鼓励优秀作品传播的原则。(3)作者利益和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2 著作权的客体1)作品的概念和构成要件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指文字、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著作权法》第3条…  相似文献   

9.
目前利用网络侵犯著作权的现象经常发生,我国《著作权法》却缺乏相关的规定,因此应修改《著作权法》增加有关保护网络作品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目前,利用网络侵犯著作权的现象经常发生,我国《著作权法》却缺乏相关的规定;因此,应修改《著作权法》,增加有关保护网络作品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作品是指以实现某种特定功能而非表达个人思想观点为创作目的的作品。与一般文艺科技作品相比,功能性作品的功能性使其在创作空间、商业生命等方面有诸多不同。根据功能性作品自身的特点构建功能性作品的保护条件、权利内容、权利限制、侵权责任等制度规范,是功能性作品著作权制度的应有之义。文章从《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对于建筑作品、实用艺术作品、图形作品、立体作品的修订入手,对比分析《伯尔尼公约》及具有代表性的外国相关规定,介绍我国功能性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历程及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中国版权制度的修订必须体现与其他国家基本一致的措施。所有的复制 ,不论暂时的还是永久的 ,都应视为版权意义上的复制。我国在修改《著作权法》过程中对数字作品的复制要有特殊的规定。集体管理制度可以解决许多权利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并帮助权利人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利益。为了建立数字作品版权管理的集体管理组织 ,可采纳美国、欧美和日本学者们的立法建议在著作权法中增订相应的条文。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tatutory protection of copyright in works created in the course of employment with illustrations of copyright in employer institutions. Distance teachers and their employers — universities, TAFE colleges, schools and colleges of advanced education — are all subject to the law of copyright in making, reproducing and distribu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pyright protection under the Commonwealth Copyright Act, 1968 and Amendments (1980), (1984), is given to literary, dramatic, musical and artistic works as expressions by authors of their creativity.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conventions apply in Australia.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re prohibited from ‘authorising’ the making of infringing copies. Certain dealings by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with hard copy or software materials do not constitute breach of copyright.  相似文献   

14.
Conclusion The current Copyright Law provides educators with a very limited set of privileges related to distance learning, based upon technologies and assumptions concerning the activities of education dating around the period of the early 1970s, prior to the adoption of the law in 1976. Within the confines of Section 110(2) of the law, and using Fair Use Guidelines, there are some limited activities that may take place in distance learning, using copyrighted materials without the author’s permission. However, until the law is modified or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Copyright Office are implemented, the “safe harbor” approach would be to seek copyright permission or obtain licensing for the use of copyrighted materials prior to use in a distance learning environment. Since 1975, as an avocation, he has been a national copyright law consultant. He has published several reference works for libraries and educators on copyright law, as well as videotapes to be used for information and training.  相似文献   

15.
微信公众账号和微信个人账号转发的文字、图片、视频和录音等是否构成作品,需要根据“独创性”和“可复制性”来判断。微信平台转发作品侵犯著作权人的多项著作权。已发表作品电子化权属于著作权人。电子化权在我国表现为信息网络传播权。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著作权法?第33条第2款的排除,值得商榷。微信平台上作品著作权侵权行为需要通过完善立法来规制。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公共场所艺术作品的合理使用,我国著作权法及其司法解释仅详细规定了对公共场所艺术作品进行平面复制被认定属合理使用的行为,但对于平面复制品的再利用问题却语焉不详。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精神文明要求逐步提高的今天,这样薄弱的保护不能适应现实需求。因此,我国著作权法对于认定公共场所艺术作品合理使用,应当从新作品的创作意图、原作品在新作品中的比例、原作品的知名度等因素来确定。这样才能保证在公共场所艺术作品实现公共价值的同时,其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也受到合理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著作权的立法状况对图书馆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国内著作权的立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并对图书馆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国家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著作权法,建立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图书馆要合理利用《著作权法》中的“法定许可”,加大对著作权的研究力度,增强馆员的著作权保护意识,以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作品的创作者与著作权主体会分离。法律的直接规定或是通过合同约定,可以让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作品的著作权,这样的作品可以统称为非自然人作品。我国的《著作权法》对此类作品进行了规定,但是存在定义模糊,分类标准不清晰,适用范围相互交叉,著作权归属原则不清的问题,实践中很容易产生纠纷。因此立足我国实践,借鉴发达国家有关非自然人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制度,提出完善我国相关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任何创作都可能借鉴已有相关作品的成果,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是在权衡涉及著作权各方利益的前提下的制度安排。在新的形势下,我国《著作权法》关于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规定也面临全新的挑战,通过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利益关系和社会价值进行分析,以期对新形势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安排提出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