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博客现象的出现引起了社会、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陶从主题和功能方面对“新闻博客”与新闻传媒加以辨析。理性地分析“新闻博客”在结构和传播功能方面的特性,最后得出“新闻博客”无法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也很难发挥现代新闻传媒的功能,“博客”不能成为新闻传媒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9月21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政治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主办、《同际新闻界》等协办的首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国内首次大型的政治传播研究专题学术论坛。在主题发言部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陈生洛作了题为《国际关系学视域的国家形象研究》的发言,从国际关系学的视角对中美两国有关形象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几个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如《龙与鹰——中美关系的过去与现在》、《美丽的帝国主义》、《有限的 相似文献
3.
由西北大学、陕西省记协共同主办,陕西省传播学会、新闻知识杂志社、今传媒杂志社协办,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创新与发展:陕西新闻传媒改革30年”高层论坛暨学术研讨会9月27日至28日在西北大学召开。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任贤良、省记协主席尹维祖、西北大学副校长任宗哲出席研讨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4.
5.
7月15日至18日,由中国编辑学会和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数字传媒与出版产业发展暨出版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6.
应莫斯科大学新闻系的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倪宁教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新闻学院史论教研部党支部书记赵永华副教授于2011年4月16至17日参加了在莫斯科举办的第七届中俄大众传媒发展学术研讨会。来自俄罗斯和中国的50余位新闻传播、国际关系,以及外交、公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届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8.
新闻传媒(即新闻传播机构)与新闻受众(即新闻接受者),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结构.从传统意义讲,新闻传媒始终主导着"话语权",媒体扮演的角色类似漏斗,只有经过它的筛选传播到新闻受众的新闻素材,才能够产生传播效应,受到集中关注.但随着电子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日进千里,新闻受众的地位渐渐从"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9.
改变单一传媒发布职能,增强传媒对话平台作用发挥,从而创新中国新闻传播话语体系。这既是中国传媒界在转型社会与市场原则的时代背景下探索中国传媒业自身发展道路的一个方向,同时也是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一个基本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媒(即新闻传播机构)与新闻受众(即新闻接受者),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结构。从传统意义讲,新闻传媒始终主导着“话语权”,媒体扮演的角色类似漏斗,只有经过它的筛选传播到新闻受众的新闻素材,才能够产生传播效应。受到集中关注。但随着电子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日进千里。新闻受众的地位渐渐从“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西班牙的新闻传播经过漫长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真正迎来实在的新闻自由环境。目前多家跨行业的多元化传媒集团掌控着西班牙当代传媒的三大支柱: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广播电视。本文先对西班牙新闻传播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然后论述当代传媒的布局,并分析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使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免费的全文学术资源。英文图书和期刊论文又是科研工作者最需要和最常用的两种文献类型。论文结合文献传递工作的经验,介绍了网络免费电子书及期刊论文的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美官方西藏主题新闻发布的政治修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为研究主题,对2000年以来中美官方以西藏为主题发布的政治话语进行修辞分析。研究发现,中美两国官方对周年纪念的诠释,在纪念日的命名、隐喻的运用、话语的结构上均存在较大分歧。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官方以经济发展为主线的农奴解放话语与美国官方以信仰自由为主线的被迫出走话语的对抗。西藏主题在西方以与中国几乎完全对抗的解读方式而流行,其修辞意义在于,所谓自由、信仰和被迫出走在西方具有相比于经济发展更为深厚的文化认同基础,而中国的农奴在西方的历史上甚至很难找到一个对应的概念指向。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2008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整体情况,选择其中较为新鲜的话题、观点进行阐述。内容涉及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两方面。现实问题研究主要讨论了国家层面的传媒公关、国家信息公开政策,以及对公共关系学的认识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历史上“广告新闻”的讨论为例,从一个侧面回顾并分析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大致状况。本文认为,正因为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运作的任何经验,才会出现这样低层次的讨论,这其实是社会思想封闭的恶果。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新闻与传播教育的认证指标:设定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新闻与传播教育的认证标准,经过多年的变迁、发展,逐步趋于规范和完善。其现行的认证指标,基本上设定了目前美国新闻与传播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宗旨、教育的思路及实现的路径。美国的新闻与传播教育,从“二战”开始即提倡通才教育,并确定了核心价值目标,在此基础上设定认证指标。在认证中,业界拥有的50%的投票权,保证了学界与实务界的目标的一致性。新实施的认证指标加强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更明确了新闻与传播教育的服务性方向。 相似文献
20.
This investigation employed two case studies of post-crisis discourse to describe an alternative to apologia as the primary rhetorical stance following organizational crisis. The authors identify three themes of this discourse; strong commitment to stakeholders, an immediate and unequivocal commitment to rebuild, and crisis as an opportunity for renewal. Conclusions are offered regarding the directionality of post-crisis discourse, crisis as a force for organizational renewal, the importance of emphasizing possibilities over issues of cause, blame, and culpability and the role of C.E.O. discourse in framing the meaning of crisis. Implications for enactment, for image restoration theory, and for improved crisis management are offer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