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7月21日至23日,“‘新教育实验’2003年首届研讨会”在江苏省昆山市举行。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4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通过两天紧张的学习、讨论与观摩教学,与会人员对“新教育实验”的理念、行动有了比较深刻而形象的认识。“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与主持者,是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2001年朱永新出版《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理想旋风”。2002年,朱永新和李镇西等人一起,开始了将理想付诸实践的行动——“新教育实验”。据介绍,“新教育实验”以“追寻理想,超越自我”为目标,核心理念是“为…  相似文献   

2.
新教育实验主持人、苏州大学博导朱永新教授在《理想课堂的“三性”》一文中说:“‘构筑理想课堂’是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行动”。他认为,理想的课堂应该有三个要素:真实性、兴奋性、有效性。朱永新教授说:“其次就是它的兴奋性,在课堂里看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它不兴奋起来,它就很难,所谓的自然,自然我觉得是一种属性,包括个性,它本质也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3.
新教育实验主持人、苏州大学博导朱永新教授在《理想课堂的“三性”》一文中说:“‘构筑理想课堂’是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行动”。他认为,理想的课堂应该有三个要素:真实性、兴奋性、有效性。朱永新教授说:“其次就是它的兴奋性,在课堂里看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它不兴奋起来,它就很难,所谓的自然,自然我觉得是一种属性,包括个性,它本质也是真实的,我看有的课堂你上的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师生有没有快乐的情感体验,有种成长的理智感,愉悦感,有种智慧的发现、一种领悟,所以说兴奋是很重要的。上到最后大家都没有兴奋起来,…  相似文献   

4.
关于“朱永新”及其主持的“新教育实验”的报道已经是不计其数,加上知名度和美誉度双高的“教育在线”网站,我们作为旁观者似乎能够窥见朱永新作为学者对“新教育实验”的厚爱与厚望。“新教育实验”不仅承载着朱永新对教育的理想,它还是朱永新学术价值的重新认识的体现。2006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 朱永新说:教育之起点是‘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早先就知道著名的“市长教育家”朱永新,有幸在2005年4月听了他的报告,感受了他的新教育实验。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会让有理想、有抱负的教育者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他为新教育展示了美好的未来和前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新教育实验为什么是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一切学生?新教育实验认为教育包含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全部,它是一个大概念,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也要关注教师,关注一切和教育有关的人。新教育实验为什么强调为了人的一切而不是学生的一切,新教育实验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是一项缘于民间带有自发性和草根性的教育实验改革。由江苏省苏州市副市长、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主持,并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8.
事件:多年来,应试教育往往以牺牲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代价:作为“人”而存在的技能,如沟通、表达、交往、合作等要素在教育中没有地位,造成人文精神的缺失。为此,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大声疾呼“新教育实验”。在短短四年间,“新教育实验”已覆盖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共有500多所学校加盟,5万名教师、80万中小学生参与其中。如今,人们关注的是:“新教育实验”能否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教育实验在全国许多中小学蓬勃展开, 朱永新的名字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在不少一线教师的心目中,“朱永新”这三个字意味着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种教育理想;而我认为, “朱永新”更意味着一次又一次的“教育行动”,因为朱永新在阐释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时有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只要行动,便有收获。”  相似文献   

10.
室内活动时,在孩子们的建议下,我拿起了图书《动物争霸》。我问孩子们:“‘动物争霸’是什么意思?”有人说:“是把爸爸争过来的意思。”有人说:“是‘蒸爸爸’的意思。”有人说:“是把爸爸抢过来的意思。”看到孩子们为此争执不下,我没有急于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建议孩子们:“让我们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吧。”翻开故事目录页,我先念了几个故事题目让他们选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顽固不化的“电脑盲”,也就成为英特网的漏“网”之民。近来风传网上载有黄甫全教授致朱永新教授的公开信。有些年轻朋友多次提起这一爆炸性的新闻,有位老先生还传来此信,供我参考。我同甫全,算是忘年之交。尽管多年来同朱永新并无交往,而在多年以前,对他并不陌生。近几年来时常有人向我提起他主持的“新教育实验”。按照世故,原不便说什么。由于此信涉及中国教育界现今的一些突出的现象,也就不妨借题发挥。公开信以《朱永新访谈录》为导火线,指其“把牛吹大了”。那么在“访谈录”中是不是“吹牛”呢?在澄清这个问题之前,不妨从“…  相似文献   

12.
解读“新教育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宜树 《教书育人》2005,(12):20-21
早先就知道著名的“市长教育家”朱永新,有幸在2005年4月听了他的报告,感受了他的新教育实验。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会让有理想、有抱负的教育者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他为新教育展示了美好的未来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曾经从教育与人性、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经济等诸方面的关系,论证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一、教育与人性孟子的学生公都子问道:“告子说:‘人的天性无所谓善良或不善良。’也有人说:‘天性可以使它善良,也可以使它不善良……’。又有人说:‘有的人生性善良,有的人生性不善良。……’现在老师说,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的,难道他们都说错了吗?”孟子回答说:“根据人的天生素质,本来是可以使它善良的,这就是我所说的人性本善的意思。至于有些人不善良,不应归罪于他的天生素质。”(“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相似文献   

14.
“外交人员的职业生涯就像一首流动的歌、一张国际邮票,在世界各地‘漂泊’。但是无论如何‘漂泊’,他们总是心向祖国。”有人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刻画了一个担负着特殊任务的特殊群体:人员5000余人,分布在世界5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我240多个驻外外交机构中。在这个“漂泊”的特殊群体中,活跃着一支教育外交队伍:190人,分布在38个国家和地区的57个驻外教育机构中。他们和其他外交人员一起,在自己的“漂泊”中铸起了雄伟瑰丽的中国外交长城。一直在触摸着包括教育外交队伍在内的所有驻外外交人员心灵的祖国和人民,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他们的…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在一次报告中曾经说过:“教师‘反思’的最大好处就是让你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实际上成就和非成就、成功和非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有心和无心间,很多事情都是你们能做到的。”因此,课后我常常去思考自己上过的课。(一)在一次数学课上我提出了这样的一道题,让学生思考:“一张正方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问题出来后,许多学生不假思索就回答了。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剩五个角”的答案是正确的。但也有说是四个的,只有个别说剩三、四、五个角都对的。这时我没有马上回应,而是让学生讨论,引导他们通过作图,实际操…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朱永新说:教育之起点是‘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现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生命焦虑、情感  相似文献   

17.
试论陶行知与杜威在教育思想上的联系和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陶行知与杜威在教育思想上的联系和区别问题,是关系到能否全面正确地评价陶行知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解放以来教育界一直有争论,似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解放初期,曾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看作是美国约翰·杜威(John Dewey)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翻版”,以致批判杜威时株连了陶行知。就是在“文革”以后,也还有文章说:“‘生活教育’思想,实际上是‘实用主义’思想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实际运用。”直到现在,也仍然有人认为,陶行知在政治上是民主革命家,但在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初以来,民间对“问题教育”的诘问,已追溯到“人的教育”的缺失。先是云南大学广西籍学生屠戮四名同窗的“马家爵事件”曝显于天下;继而敏感于3亿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层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下文,敦促防止“各种消极因素”侵袭未成年人;当下,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张榜天下。 2005年,备受读者和全球主要报刊、通讯社关注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主流期刊《南风窗》称:“我们在为官方即将启动的德育行动喝彩的同时,将探询的视角放置到以纯民间方式运作的‘新教育实验’,将调查的笔触延伸到以老鼠会方式诈人钱财的大学生传销客,我们不想重复日日可见的‘问题教育’的现状,只希望展现‘新教育实验’在中国的复兴,以及一群理想主义者试图从源头上救赎中国教育危机的努力。” 2005年,以其坚守责任、理性、良知的形象著称的《南风窗》,将“新教育实验”命名为“新希望工程”,不仅在于主张“人的教育”的“新教育实验”,在为失学儿童找回书包的希望工程暂告结束的今天,已然是希望工程的升级产品, 还在于“新教育实验”一边放飞中国教育的新希望,一边以爱因斯坦言犹在耳的声音警醒我们,要避免获得专业知识的学生“更像一只受过良好教育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9.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追问,“语文”到底指什么?我们认为: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语文教育是指祖国语言的教育,即作为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汉语言的教育。“语文”所指可以概括为“一体三维”:“一体”即语文本体为语言;“三维”即这个语言包含三个维度的意义指向。认定语文即语言,始于语文作为课程教材名称之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探究     
在一节历史课上,我让学生观察“北京人”胸像(70-23万年前)与广东“马坝人”胸像(12万年前)的区别,猜一猜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的差别。学生从“北京人”、“马坝人”的毛发多少、额头宽窄、眼睛大小、脸的长短、嘴唇的突缩、背部的弯直来进行猜测。有的说:“‘北京人’直立行走的时间没有‘马坝人’那么长,所以‘马坝人’背要直一点。”有人说:“‘北京人’住的地方气温低,‘马坝人’住在广东天气热,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