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读报、听广播、看电视。像吃饭穿衣一样,我们每天“消费”着大量的新闻。新闻来源于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生活中的喜悦和苦恼、我们对社会的忧虑和思考、我们轻松聊天以及热烈争论的话题又往往来源于新闻。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报刊、广播、电视——没有新闻,我们的生活会是  相似文献   

2.
读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林兴仁同志的新著《实用广播语体学》,获益良多。广播语体学是一门专业学问,由于工作关系,有关研究广播语言的书和文章,我大都拜读过。同行们,包括我自己,在这方面的著作和文章中大都着重阐述与报刊文章相比广播语言的基本要求,而且大都局限在新闻广播方面,并且还不是新闻广播的全部。广播语言的基本要求是需要研究的,它是研究广播语言学的基础。但是,广播有多  相似文献   

3.
虽说新闻学理论研究成果较之其他基础学科要少得多,可相关著述也是车载斗量。在这些专著中,刚刚出版的《新闻经典技巧与艺术丛书》,以扎实的理论阐释、经典的案例、独到的剖析,融理论总结、技巧方法、经典案例、独到评论于一炉,是首部新闻传播流程技巧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4.
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行政务公开的需要,是政府调节公共关系、处理公共事务的手段,也是政府主动沟通媒体、加强舆论引导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地纷纷建立和完善了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并相继推出新闻发言人制度,将这一措施作为政府各类信息向社会公开的窗口。1983年,外交部率先任命了新闻发言人,开创了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先河。2003年上海、北京等地开始任命新闻发言人。2003年9月和11月,国务院新闻办举办了两期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来自66个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市区政府的177位学员…  相似文献   

5.
新闻评论在新闻宣传事业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重型评论更是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对于这一点,人们在认识上没有大的分歧,但在实际工作中,乐于从事新闻评论的人却并不多;就是在研究领域里,新闻评论的气象也比不上其他新闻体裁的繁荣。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点,就是对新闻评论的规律性知之不多,由此产生畏难情绪。新闻界老前辈胡乔木曾经倡导“人人要学会写评论”,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新闻单位时也强调,我们不但要有名记者、名编辑,还要有名评论员。当代新闻工作者要练“十八般武艺”,就要迎难而上;要迎难而上,就需要阶梯,而不能钻木取火式地从头开始。  相似文献   

6.
完善新闻发布制度 强化政府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扬 《新闻记者》2005,(1):42-43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发展中的矛盾不断增加,各类突发事件也呈上升趋势。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主动引导舆论.推动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理,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明确指出:“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许雄辉著的《实用新闻管理学》,即将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系统阐述新闻管理理论的学术专著,作者根据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实践和大量参阅国内外新闻管理方面的资料,认真总结了我国  相似文献   

8.
《实用新闻语言》民族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专为培训新闻从业人员文字编写基本能力的专业书,孙国平教授著。书中从数以万计的已发表的新闻作品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新闻语言中常见的错误,并一一提出改正的方法,同时对每一类错误进行了评析,让人看得懂记得牢。《实用新闻语言》~~  相似文献   

9.
刘建明博士所著的《基础舆论学》一书出版后,有四家报刊杂志发表了书评,少量的印数和读者的踊跃抢购,使出版社大为惊诧。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月8日,中国驻意大利使馆举行2010年首场新闻发布会,并且每月定期举办。这是自2007年11月28日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举行首次例行新闻发布会、启动总领馆例行新闻发布会机制之后,中国驻外使馆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又一尝试。本文以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新闻发布制度为样本,对新生的驻外使馆新闻发布制度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1.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健全和加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人都愿拿出笔来,为报刊广播撰写新闻评论,抒发胸臆,抑恶扬善。但其中不少同志却苦于经验不足,技巧不熟,命中率不高。如何使自己仅快地掌握新闻评论的要旨,写出高质量的好学章呢?新华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实用评论学》(姚文华著)也许对你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月8日,中国驻意大利使馆举行2010年首场新闻发布会,并且每月定期举办.这是自2007年11月28日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举行首次例行新闻发布会、启动总领馆例行新闻发布会机制之后,中国驻外使馆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又一尝试.本文以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新闻发布制度为样本,对新生的驻外使馆新闻发布制度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对于“媒介”这个词语,我们似乎并不陌生,但如果仅仅将其视为一个不具任何意义的机械中转站,就不仅低估了“媒介”的文化力量,也抽掉了支撑现代文化精神的一根脊梁。简单的解释显然不能帮助我们清晰认识“媒介”的组织构成,也不能帮助我们深入透视其文化属性和社会意义,我们需要对“媒介”进行更细致而客观的观察,需要更有力度和深度的剖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殷俊博士编著的《媒介新闻评论学》才让人眼前一亮。如果说“媒介”是符号的策划、生产、流通等一系列运作过程,那么“新闻评论”就是符号的再生产再加工的过程。“新闻”本身是以各…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学如何发展?向何处深入?徐培汀教授的回答非常肯定。他认为新闻既有术理,又有学理,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5.
贵州日报主任编辑饶鹏飞所著《实用新闻写作》一书,现已由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从新闻原则、新闻采访、新闻主题、新闻体裁到各种新闻稿件的写作,都作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本书以实用性、技巧性为特色。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懂新闻写作的规律,怎么能当记者、通讯员?不掌握新闻技巧,不能写好新闻,怎么能成为优秀记者、优秀通讯员?何况当今读者对新闻报道的质量要求愈来愈高。本书为培养记者、准记者、通讯员,或者为业余自修提供一本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入门书。侧重介绍最重要、最常用的几种新闻文体的写  相似文献   

17.
深刻理解"新闻"--读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一种信息形态,也是较为简单的文体。它的积累与流程无形之中巩固着和改变着我们的观念,影响着公众的情绪,也反映着社会的脉搏。然而,我们缺乏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新闻本身进行深刻的分析。1979年以来,围绕着新闻定义,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重复发表了不知多少文章,基本的方法无非三类:生活和工作经验的归纳、简单而庸俗化的"阶级分析"、不停地叠加或变化限制性定语。我们局限在狭窄的视野内,因而在这个小小的问题上难以再前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
一本以探讨新闻采访基本规律和方法为重点的《新闻采访学》,经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蓝鸿文教授精心修订,第二版作为“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之一,已于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该书第二版,作者除提高论述的科学性外,还在内容的时新性、前瞻性、操作性上下功夫。近年新闻界关注的采访方式(直面、视觉书面、体验式、电话、因特网等采访方式)、新闻策划、新闻追踪、记者招待会、突发事件的采访与报道。旅行采访与旅途通讯、隐性采访等问题,一一进入作者的视野,成为第二版的新篇章。《新闻采访学》@刘宏  相似文献   

19.
2月8日《杂报》刊登的练洪洋先生《读新闻三法》一,读来令人颇有所感。该仅有400余字,为了说明问题,不妨照录于此:  相似文献   

20.
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变迁》一书,研究的是2003-2013年中国政府新闻发布的小断代史 以2003年作为起点的逻辑,自然与SARS危机相关,这场危机不仅在社会实践上有暂时性、全面性的民众恐慌,还有信息传播方面较为长久的政府公信力危机,而且,面对的不仅有来自国内民众的压力,还有国际社会的压力 这大概是中国大步跨入全球化之后面临的第一次大规模信息压力,由于前期信息、失实造成了公信力危机,后期中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借助国际权威组织来共同面对国内民众与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