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积极推动文化新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辽宁省"十二五"期间文化建设的大方向大目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已成为辽宁省文化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论述辽宁省文化产业三种发展模式,即资源禀赋发展模式、资本技术发展模式、整合集约发展模式,进而提出培育和提升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密集、信息密集、技术密集的文化产业领域,各种先进的高科技正与文化整合成高新文化产业形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长沙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战略,从政策制定上、体制机制建设上、项目推动上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加快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催生培育了新兴文化业态,改造了一大批传统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3.
随着“文化强省”等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发展新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基于文化资源优势,陕西的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已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尽管如此,陕西的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仍面临着不少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4.
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的微观基础和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本文阐述了文化企业的内涵,重点论述骨干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最后从政府管理、企业市场主体性、品牌资源、集团化发展、创新机制、融资环境、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辽宁省培育重点骨干文化企业的发展策略。旨在促进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我省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产发〔2014〕28号等相关文件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形成若干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带,建设一批典型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和示范乡镇,培育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各类特色文化市场主体,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企业、产品和品牌。特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特色文化产业产值明显增加,吸纳就业能力大幅提高,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提高生活品质、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作用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6.
周晓虹 《文教资料》2012,(24):72-73
地方高校和区域社会有着各自的文化比较优势,但也有不同的局限性,文化互哺是推动双方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顺哺和反哺的方式,加大地方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地方文化产业培育力度和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实现双方文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文化是广东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与广东省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建设文化强省的需要,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需要。广东省以全面贯彻落实好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建设文化强省为契机,大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并结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培育民族文化产品市场,带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兴起。  相似文献   

8.
在河南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转变中,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提供智力支撑,地方高校应积极担负起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重任.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河南地方高校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适应文化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地方高校要建立完善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及与地方文化改革实验区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培养既懂文化又善经营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健康、科学发展,加速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9.
李凤君 《考试》2011,(3):49-50
【热点背景】 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认真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精心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昆明文化产业的发展总体上现已呈逐渐加快的趋势。昆明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昆明文化产业已具备良好基础。昆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要从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体系、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培养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等方面人手,并要考虑到战略的差异化、品牌化和民营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