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02年8月,我作为一名34岁的大龄考生,参加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公开招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录用考试。在我所报考的岗位中,共有108名考生参与角逐。在首轮笔试中,我以笔试163.5分(满分250分)的成绩,名列该岗位考生第二名,进入了面试。在面试中,我以85.3分的面试分数(满分100分),取得该岗位面试第一名,这一分数也是全市所有参加公务员面试考生中的第一名。  相似文献   

2.
只要精通     
媚娘 《当代电大》2006,(1):43-43
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那次面试失败的经历。那是一家很有特色的跨国公司,只招20名职员,却有上百人前来应聘。面试、笔试之后只剩40名幸运者,我是其中之一。对于最后一关二选一的面试,我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3.
面试体     
网友刘瑶的一条关于面试的微博,一经发表,就被转发5万多条,惹来网友吐槽围观,引发了有关面试、求职、人力资源的大讨论,爆红网络,并因此由来“面试体”。事件简介2012年11月17日中午,网友“刘瑶”发微博:“刚面试了个人,简历很漂亮.北大毕业,MBA。我约在咖啡店,结果俺买单,他丝毫客气都没有,饮料都是我端的。”对此,作为面试官的“刘瑶”认为,“大男人家家的,这般不懂人情世故。注重细节.成就自己。”  相似文献   

4.
面试.是求职者要闯的最后一关。人们往往关注如何在面试时“包装”自己.营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而忽略了面试前的准备工作。大学生要在面试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做好面试前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5.
近来一段时间,在我为在校的大学生做择业指导的过程中,经常有许多同学询问如何在求职面试时能使自己给主试人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他们告诉我说:虽然看了不少有关面试的书籍,听了一些传授面试技巧的辅导,可仍感到心里没底,到了面试的时候还是依然故我。他们希望我能就此谈谈看法并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Q:我接到了某公司广州分公司的口头录用通知,并且要求我把本人劳动手册以及相关资料交至广州分公司,广州分公司说北京总公司会出正式的录用合同,需要1~2个星期。两个星期后,广州分公司通知我到北京总部再面试一次,面试后却把我淘汰了。由于当初广州分公司已经通知录用我,并且签收了我的劳动手册,我推掉了之后所有的面试以及其他录用机会。请问我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在线 《西北职教》2004,(2):35-35
面试时既不能一味强调自己无所不能、所向披靡.也不能一副学生腔。你只要表现出完全能胜任你现在应聘的这份工作即可,别把自己说成全才.也别先许下诺言,应聘的中心论点就是“我一定能胜任这份工作”。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学习》2004,(11):12-13
微软面试应聘一般是面对面地进行、每一个面试要同微软公司的5到8个人面谈.每一个考官的面试都是一个小时.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微软化讲究公平对等,所以不会让一个应试同时面对一大堆考官。  相似文献   

9.
大四找工作的这半年里,我参加过很多招聘会,投过数不清的简历,也有过不少面试的机会。我是学经济管理专业的,在学校里我是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每年都是“先进个人”,这些荣誉让我感觉自己比其他同学在竞争中更有分量。因此.刚开始找工作时,我特别自信。可一旦投身在滚滚的就业大潮中,我立即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太天真了。那么多名牌大学的大学生、研究生都为了一个小小的职位抢破了头,我一个二流大学生,怎么和人家竞争?自信开始变为忐忑,可就在这时,我却接到一家知名企业的面试通知。  相似文献   

10.
面试就是在求职的过程中,用人单位与求职通过面对面地交流来考核应试的一种方式。它被广泛应用于人才劳动力市场当中,面试的成败是决定能否参加复试和签约录用的重要环节用人单位通过面试.主要了解和掌握求职的知识水平、心理索质、应变能力、语言表达、形象气质,处世态度和敬业精神等.可以说,面试是进行综合素质测验的考场,也可以说面试的表现是求职  相似文献   

11.
风贝 《西北职教》2005,(6):39-39
走出面试房间就算完成任务了么?其实,面试结束,礼仪未完……  相似文献   

12.
沈志秀 《学子》2004,(2):28-28
从外表看,我是个极其普通的女孩,这一点在我去参加面试的时候感受最深,在一群穿着颇有品位,皮肤娇好的女孩和女士群里,我倒显得有点鹤立鸡群。也许是觉得自己不可能被录用的缘故吧,那天面试的时候我没有像过去那样紧张,出乎意料,我成了72名应聘者中仅被录用的4人之一。  相似文献   

13.
面试,是企业目前在人才招聘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选拔工具之一.统计表明.99%的企业在进行人员招聘时都采用面试的方法,但许多企业由于没有系统地研究过面试方式的效果而对其缺点不甚了解或主观加以淡化使面试的优点难以充分体现。“辛苦招到的人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胜任工作.或者好不容易招到了一个非常看好的重点培养对象.结果工作不久就提出了辞职”,这种尴尬的局面在企业中依然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4.
仁市 《西北职教》2004,(2):35-36
面试.在你说第一句话之前就已经开始了。面试官走向你的时候,对你的印象正在形成了。你在他/她面前坐下.等待着回答你已经准备好的、将要被问的问题,这个时候面试官通过你的外表、姿势、微笑或紧张的神情已开始对你进行判断了。  相似文献   

15.
《海外求学》2003,(18):60-61
如果说几年前面试(Interview)在美国留学申请中可有可无的话,现在面试已经是大部分学校录取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对那些要获取奖助学金的学生来说,最后几乎都要经过一次面试,要么学校的录取委员会的人亲自来中国面试.要么通过电话或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面试。根据专业和学校不同,主持面试的人可能是你未来的导师,也可能是录取办公室的秘书。  相似文献   

16.
经过前两轮的面试考核选拔,一千多个竞争者现在只剥下十来名了。据小道消息传言,公司只取前5名。虽然剩下来的人有好几个都是研究生.但我这个本科生依然满怀信心,因为不论是学业成绩还是工作经验,我在十来个竞争者中都是相当出色的。我胸有成竹地敲开了面试老总的房间。  相似文献   

17.
牟军 《中国培训》2003,(4):58-59
(上接2003年第3期)二、关于面试测验面试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所进行的,有着预先精心设计的明确目的和程序的谈话,通过测评者与被测评者面对面的沟通,了解被测评者的素质特征、能力状况以及求职动机等方面的情况的一种人员选拔与测评技术手段。(一)面试的特点。面试与其它素质测评相比有如下特点1.以谈话和观察为主要手段。在面试中测评者必须善于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特别是视、听来获取来自于被测者的各种信息,并迅速加以分析。2.面试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双方的互动过程,被测评者并不是完全处于被动的状…  相似文献   

18.
《职业技术教育》2005,(23):6-13
没有适应你的工作 只有你适应的工作 经过多次的面试,层层的筛选,我如愿地进入了一家航空票务公司,可令我始料不及的是“单位”和“学校”、“工作”和“学习”竟然是这样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笔者去一所高中面试。面试合格后,有关领导拿出一叠事先准备好的教学篇目说:“既然你高中各年级都教过,那你就从这些篇目中抽出一篇,30分钟后到高一(3)班试讲。”我一听,不禁愕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当然需要教师事先的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需要严密逻辑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吴双法 《师道》2005,(12):32-32
有点憧憬与期待,有点忐忑不安,我走进了一所陌生的学校,一个陌生的班级,迎接我的最后一场面试。面对着51位眼睛瞪得大大的“主考官”,我整理了一下思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