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它的发展受市场经济条件、文明程度、国际关注方向、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从社会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了近代一些国家出版业的发展规模和出版内容,主要以解体前的苏联、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和一些欧洲国家为主。一瞥局部以观整体,从中探讨社会文化背景对近代外国出版业的宏观作用和微观影响。  相似文献   

2.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大的出版企业,在旧时代经历了三个政府,即清政府、北京政府和国民政府(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较为短暂不计)。考察它与旧政府的关系,无疑是商务印书馆和近代出版业史的一个无人涉及的新角度,同时又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新课题。商务为求生存发展而争取政府帮助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是由知识分子推动的,中国近代民营出版业可以说是一部分知识分子推动中国现代化理想的实现途径之一。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营出版业是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并发展的,是在官僚资本挤压的夹缝中生存并发展的。民营的中国近代出版业处此艰难时世,不得不随时调整自己和官府的关系。作为近代民营出版业代表的商务印书馆,浓缩了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发展历程。商务印书馆注意谋求政府的支持,以争  相似文献   

3.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讲过"思想在先"的原则.理论是灰色的,却能指导实践;思想是抽象的,却能引领行动.出版业从事的是文化精神产品的生产,必须要有先进的思想理论指导实践.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业发展迅速,处于出版业中心地位的编辑活动空前活跃.作为研究编辑活动规律的编辑学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自2000年以来,澳门出版业在人民币大幅升值,以及印刷业者面对因博彩市场开放,大量流失人力资源的威胁,导致印刷成本上涨,间接阻碍了澳门出版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非完全市场化的定位 出版业,特别是图书出版业,一直以来被欧洲各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定位为不仅是产业,更是"民族文化认同的脊梁骨"①.事实上,欧洲内部是由诸多具有多样文化的国家组成的.然而,把图书出版作为一种非完全市场化的文化事业,却在很多国家(包括大国)中形成相当规模的共识.这些共识,基本上奠定了图书出版业在欧洲文化事业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德国电子出版业当前总体趋势及未来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6年举办的"首届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发表了关于当前德国电子出版业发展趋势的演讲,在这里我希望延续这个报告.我的演讲将概述以下三点:电子书的销售与发行研究;2007年德国电子出版业发展状况;2007、2008年度电子出版创新奖.  相似文献   

7.
上海,是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发祥地,在上一世纪的前五十年,是中国的出版中心.新中国建立后,上海的出版业享有全国出版业的"半壁江山"之誉.<上海出版志>以极其丰富翔实的资料全面地客观地记录了上海出版业的历史发展轨迹.上溯出版事物之肇始,下限至1998年,近千年上海出版业的兴衰、起伏,都记录在案."往事越千年",读<上海出版志>,不能不对上海出版业的历史辉煌,发出由衷的感叹.  相似文献   

8.
体制改革是牵引我国出版业发展的"火车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步入21世纪以来,作为计划经济的一大堡垒,我国出版业体制机制加速转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日趋逼近.文章在总结和梳理出版业体制实现战略性转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现状,提出了推动出版业大发展,建设出版强国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四国为例,回顾其图书出版业的培训发展历程,分析了这四个国家图书出版业培训的现状和特点,总结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骆欣  南长森 《编辑之友》2017,(10):98-102
上海无疑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中心,这一中心地位一方面来源于其覆盖性影响,另一方面因其对近代出版业品格的塑造.太平天国运动从人才、市场、理念等多个方面为上海近代文化市场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东南地区的传统士绅为避难而汇聚上海租界谋求新的出路,新兴出版业成为一个主要选择.而在出版业领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19世纪90年代科举正途出身的士绅阶层,特别是像张元济、汪康年这样从传统士绅阶层分化出来的知识精英.不同于1843年上海开埠后较早参与出版业的口岸知识分子,以谋生为主要取向,传统士绅将历来的家国情怀注入新兴出版业,以启迪民智作为追求,不仅改变了当时上海出版业的格局,且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