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慧 《考试周刊》2007,(45):156
社会化是指人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从"自然我"到"社会我"的转化过程。当一个人的社会经验、品格等方面能被其他人所接受,并认为与之交往是有意义的时候,这个人才能从"自然我"中脱出,作为"社会我"而存在,才能被其他人所接纳,并与之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体育恰恰是一个在从"自然我"转入"社会我"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上发挥明显作用的积极因素。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和观察分析,重点研究了体育与人的社会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休闲在人与生活、社会、自然的关系中,彰显着"自由"和"娱乐"的特质。休闲价值融入到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范畴,其社会文化意蕴可阐述为:休闲价值主导下的高校体育进一步生活化;休闲体育中强调的"娱乐"和"游戏机制"成为高校体育发展的内驱力,它反映一种主体价值选择的自觉;休闲价值引领的高校体育是一种社会行为存在。  相似文献   

3.
"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体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基本含义是: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体育的互相渗透与有机结合,并建立一定的组织和保障措施,把学校体育教育置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去自由发展,使学校、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和谐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崇德尊礼、贵中尚和"重义轻利、诚信守诺"形神相亲、表里相济"的思想观念潜藏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意蕴,认为深入发掘传统体育文化和谐意蕴的潜在价值,努力做到古为今用,对于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类追求"自然人"、"社会人"、和"生态人"的实现,这一趋势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文章以生态学视角分析了当前全球化生境中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异化现象,重点提出在西方多元文化冲击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应该维系着传统生态体育观的传承、民族信仰的传承及乡土性、仪式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思路,在理性与科学传承的基础上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化、区域化与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还强调学校教育与人才培养,个体发展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有利于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建设者,让学生在快乐、健康中学习与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服务于国家民族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同样也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自主、  相似文献   

7.
张琳  宋毅林 《考试周刊》2007,(27):105-106
人的社会化是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学校体育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对人们变更生活方式、习得生存手段、规范社会行为、培养社会价值观、形成科学世界观以及社会角色定位等方面均呈现出明显的功能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金虹艳 《考试周刊》2014,(79):113-114
<正>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正如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指出的: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解释为:"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概念不断转变,已从原先的不生病就是健康扩展到从生理、心理、社会角度认识和评价。新体育课程标准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作  相似文献   

9.
社会体育专业职业化教育,要求各学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在体育产业链中找准位置,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构建课程体系,改革以技术为主的教学形式,校企合作办学,建立大学生研究、实训基地,改变"经院式"办学模式;以"产品质量"大学生的就业来衡量各校社会体育专业在社会中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会 《考试周刊》2013,(34):118-118
<正>合作心理是社会个体适应社会、立足社会、谋求自身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它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语言和行为)而满足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独善其身"、"万事不求人"等以自我为核心的学习、生活模式和行为准则将直接影响人的社会交往、生活质量。而相互协作、善于交流合作和恪守集体纪律、乐于合作等品质将成为新一代人的特征。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运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高职院校建校历史不长,但其学校体育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段,思想也多经流变,通过对其中有代表性的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历史的梳理与思想流变的分析发现,其体育历史由政治功能向关注人与人的个性方向发展,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过度中柔性化与实用的转化。高职公共体育首先应打破工具性与功利性思想的束缚,应首在立人,着力点应关注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综合素养,而不要过于强调体育课程的社会服务功能,把学生作为工具来训练。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和谐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和谐体育是现在体育发展的"关键词",是体育发展的理想状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和谐体育可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并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国家和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时应对发挥体育的这些功能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叶李英 《小学校长》2006,(4):37-38,34
在人类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中,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的高低并非单纯取决于智力因素,而是取决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意识到非智力因素在人的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它决定一个人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如何面向社会、适应社会。因此,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等智力因素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以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体育与健康是一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科,新的课程改革着力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小学体育学科也应本着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为培养目标,立足"健康第一,学生为本"的思想,打造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人文关怀的活化的体育课堂,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策略,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培养有良好社会生活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评论员的文章《亿万人民的现代化篇章——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三》曾这样开篇:"新中国60年,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最实在的成果施于人,最持久的动力源于人。"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先进性,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尊重人、服务人、发展人。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在思想、性格上都有了明显的差异,个性化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强调高校体育教学加强和实施"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终身体育是指人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体育培养及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的总和,即一个人从诞生开始到生命终结的完整的体育教育、体育活动的过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渗透"终身体育"的理念,从而提升学生的终身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体育的本质特点是通过身体练习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时期的学校体育必须摆脱虚浮、臆断等"异化"状态,根据社会以及教育发展的趋势,纠正学校体育发展中出现的偏差,坚持科学的人本理念,以学科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优化体育教学的路径:坚持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强调体育教师的责任意识,实现教师角色目标。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养生,各种养生思想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其中强调自然和谐的养生思想当属董仲舒的"养义"和"养气",他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认为人与自然、社会是一个生命的整体,人在这个整体中的作用在于传授礼仪文教等。本文重点对董仲舒的养生体育思想和当代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事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既是根据素质教育理念结合现代教育发展理论和新课程改革,为满足社会培养人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又是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的,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进步,随着教育理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劳动分工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和岗位职业的变更性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综合性的发展趋势是凸显基础性的社会基础和知识基础.高等教育体育专业应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专业适应面广,具有"错位竞争"能力,能在广泛领域中活动的人才.因此,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是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