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安排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业十分必要.设计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业要做到量体裁衣,灵活设计,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多元呈现,丰富多彩;开渠引流,努力提高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
谢国旗 《教学随笔》2015,(6):188+162
教师精心设计作业练习,对教者而言是教学艺术的大提升,对学者而言则是知识获得、能力锻炼、个性培养、品质形成的捷径。本文对小学《品德与社会》作业设计原则和创新形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本课程的目标是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进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与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引导学生更好地生活,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玉喜 《农村教育》2007,(1):125-125
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特征;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是课程的核心,也应该是我们实施本课程的最终追求;增强课程实施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落实课程基本理念、实观课程价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课程。品德教学是学生在学校所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人生之路上刚起步的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在品德教育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以他们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真正做到品德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理念认为品德教材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使用者自己去创造性完成的教材.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的预设.有针对性地挖掘各种有利因素.使课堂教学与儿童的真实生活紧密相连.不断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品德课时.努力通过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阵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力求品德教学更具实效。  相似文献   

7.
温州市平阳县昆阳一小池昌斌老师执教的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从一滴水说起》一课。在课的结尾,池老师用课件展示一个配有沉重基调背景音乐的节水宣传片:山区干枯的田地,枯萎的禾苗;老人干裂的双唇。孩子渴望的双眼……一个个触目惊心的镜头,一张张震撼心灵的图片。宣传片通过精致的画面,惊心的图片。告诉我们水是生命之源,要节约每一滴水。这时全场鸦雀无声,不仅是学生还有在座的每一位听课都被画面所震撼了。这一切虽然是我们身边所看不到的,但却是真实存在的、触目惊心的事。当屏幕停留在“人类最后一滴水是眼泪”的画面时,片子结束了,该下课了。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它融合了社会、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法学以及哲学和伦理道德等多学科知识。使“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立足课程标准.采用丰富的、直观的、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有机地融合了儿童生活世界的许多领域,又结合了今天新时代赋予的新内涵,超越了传统单科课程的纯知识技能的窠臼,彰显出立体多彩的课程价值与功能。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关注儿童生活,拓展教学空间;深入透彻地分析教学任务;拟定合理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魏爱军 《辽宁教育》2014,(11):76-78
正现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想着用提高语文、数学等学科成绩的方法快速有效的来提高孩子的德行,于是品德学科也有了类似语、数等学科知识化倾向严重的作业——枯燥的背诵、简单的填空、机械的判断等,甚至有老师把教材中的留白也统统作为品德的作业让孩子全部填满。如此作业设计,严重偏离了品德学科教学的轨道。品德课程的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是学生在体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社会是以小学生的生活为核心,致力于培养他们的优良品德,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一门综合性课程。由于小学生在性格、人格、道德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品德课程对他们的成长发挥关键作用。因此,重视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对品德与社会活动作业设计与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诸庆  钱燕萍 《文教资料》2011,(24):176-177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小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品德课程具有"从生活出发还必须回到生活中去"的特性,品德教育应该立足课堂引领,延伸课外践行,将课堂内外的生活沟通起来,实现小学品德教育教学真正意义上回归生活实践。品德课程作业的设计与践行是"引领学生回归生活,过有道德的生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社会教学是近些年来开设的旨在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的学科,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教学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综合能力。这门课程的开设有效地解决了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生命意义的教育,为学生整个人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品德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误认品德是"副科"盛行之下,品德作业受时间、学生精力、家长观念等因素影响,轻视了品德课作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能够对学生的自身行为进行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够让学生具有更加丰富的心态和完善的人格。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际出发,探索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6.
现行的品德课作业,教师不注重作业的提炼和设计,往往布置一些现成的认知性作业,学生疲于应付,不仅增加了学习负担,还使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严重脱节。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品德作业更应注重生活实践性,在设计课外实践作业上,应考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社会发展"等不同的维度来设计,能动的向孩子的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教学与课外行为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品德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社会课程肩负培养未来社会栋梁之才的重任,展开教学创新研究符合社会发展大势。创新设计,不仅是一种教学改革措施,还是一种教学意识。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设计优化活动,能够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度,为学生的品德和行为成长带来更强劲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是能够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作业又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老师在课上所讲的知识。在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过程中,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本文从作业设计的形式方面进行了探究,从而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智慧。  相似文献   

19.
张锋 《考试周刊》2014,(11):169-169
随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被引入课堂,给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联系近几年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针对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活动课教学的价值和实施策略进行有效阐述,请广大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20.
韩立勋 《双语学习》2007,(11M):144-144,146
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