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二战"的爆发使全世界的人直接面对着死亡的恐惧,对现实世界充满怀疑,对社会现实感到绝望,自我如何选择成为是否酿成人生悲剧的关键.本文从两个方面:人与社会的悲剧冲突、人与自我的悲剧冲突,通过贝克特的荒诞戏剧<等待戈多>揭示现代人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2.
魏宏星 《文教资料》2008,(28):215-216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人们对它的成功研究不断.本文从象征的角度出发,通过荒诞的主题、人物形象和舞台道具、割裂的情节及精神世界的外化四个方面的解读中,阐释出<等待戈多>获得成功的内在的文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著名的悲喜剧,作为在戏剧史上独树一帜的流派,荒诞剧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本文将从情节,语言,意识三方面来分析该剧的荒诞性特征,以此说明在这个非理性化、非人化的世界里人生的虚无和生活的荒诞。  相似文献   

4.
荒诞派戏剧家贝克特创作了具有迷幻般色彩的戏剧《等待戈多》。剧本用荒诞离奇的形式呈现了不确定人生所带来的人性断裂,写出了对人性断裂的救赎。  相似文献   

5.
<等待戈多>是一个修辞化的戏剧文本,整个剧本可以从广义修辞学的角度加以全面分析,从而使剧本得以更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在对人类荒诞存在状态的表现上,荒诞派戏剧可以说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在内容上,荒诞派戏剧在对传统戏剧的“反叛”中实现了对传统戏剧基本模式的“回归”。在“回归”与“反叛”的过程中,戏剧的美学特点被淡化。在形式上,荒诞派戏剧无论是总体形态还是在叙述语言上,都呈现出极明显的诗化倾向。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便是诗化倾向最为显著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诞生在1959年的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可以说是影响最大、最能代表“荒诞派”戏剧基本特色的作品。它的出现,是对传统戏剧最为严峻的挑战。虽然《等待戈多》并不是荒诞派戏剧的最初成果,但它创造了这一流派戏剧的最高境界,集中体现了“荒诞”戏剧观的建构特点。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剧作的出发点、建构方式和基本内涵三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8.
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代表作。作者从戏剧情节、语言、人物、舞台形象等各方面都使用了荒诞手法,表现出了世界的荒诞性及人们面对这个世界只能以荒诞的希望、荒诞的行为来对待这个荒诞世界的努力。而希望只能在真切的“等待”中编织下去。  相似文献   

9.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采用“荒诞”的艺术形式,通过人们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砚代文明中一些人精神上的等待与失望、苦闷和迷惘。  相似文献   

10.
萨缪尔·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通过人物荒诞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了现代人在荒诞世界里的精神困境.本文试图通过对这部戏剧中人物的戏剧行动进行分析探讨了现代人生存状态,并提出剧中人物特殊的“无行动”的戏剧行动其意义在于引发观众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塞缪尔·贝克特创作的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生动诠释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诞"的观念。本文试图从加缪的荒诞哲学角度分析《等待戈多》的荒诞内容及成因,从而揭示主人公的等待看似荒诞,但其本身就是反抗,就是西绪福斯式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塞谬尔.贝克特的戏剧作品独树一帜。文章尝试对Rum elhart(1975,1977)and Thorndyke(1977)提出的“故事语法”进行填充,并就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采用语篇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最终从时间和情节安排、舞台背景和人物、语言等三方面揭示其在背景设置方面的技巧特点。  相似文献   

13.
运用模糊语言的理论,对《等待戈多》的语言形式进行探讨,从重复性话语、沉默话语以及表现式话语三方面论述贝克特创造模糊语义的用意,阐释事物的质在模糊语义的不确定性中得到体现,心灵在无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4.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作家加缪的代表作品,小说体现了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世界是荒谬的,人的存在也是荒谬的。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从荒谬和反抗两个方面来认识主人公默而索所处的局外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5.
SilenceinWAITINGFORGODOTLiShixiaoAbstractSilenceasadramaticdeveieisusedfrequentlybydramatiststoexpresvariousthingsandfeelings...  相似文献   

16.
《等待戈多》是最能体现贝克特思想特点和荒诞派戏剧特征的剧作,深刻地表现了汉代文明中人生的处境:怀抱模糊的希望而作无尽的等待。“等待”成了人生的唯一目的,这一目的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证明“在等待”。剧中悲喜融合;超越传统戏剧,又对传统戏剧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魏振华 《海外英语》2011,(8):274-275
A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eatre of Absurd, in his masterpiece Waiting for Godot, Beckett deserted the traditional dramatic form and adopted a new one that shows us the fragmentary characters and the absurdity of the modern society.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his artful creation of the language form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he use of repetition, use of silence and pause and short sentences.  相似文献   

18.
19.
《等待戈多》被称为"《圣经》的注释",荒诞不经的现代文本隐含着晦暗古老的《圣经》原型,许多来自《圣经》的语汇曲折地表达了罪恶-救赎主题。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的卑琐、虚空与现代人精神的虚弱和罪恶对应,戈多的显性缺席隐喻着现代人与传统宗教的疏离,而波卓和幸运儿的出场也已预演了上帝和耶稣在现代社会中的失败。但是在灵魂的救赎中贝克特仍有深情的期待,那是对宗教回归的渴望。  相似文献   

20.
Inspired by Camus’ portrayal of Sisyphus, this essay examines the act of teaching as an absurd profession, one that faces numerous obstacles and challenges and continually falls short of its intended goals. I begin my analysis by demonstrating that Camus’ understanding of the absurd was heavily influenced by Nietzsche’s conception of nihilism. I argue that for Camus the sense of absurdity comes from the conflict between humans’ longing for order and meaning and the disorder and meaninglessness that we experience in our daily lives. Next, I show that Camus’ understanding of absurdity can help us make sense of the recent wave of educational reform. More fundamentally, I argue that that the existential conditions of schooling that many teachers have to negotiate daily are themselves absurd in Camus’ sense of the term. In the last part of this article, I take a close look at how a number of teachers are attempting to resist and even rebel against the new educational mand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