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实施以来,为改变课堂教学中的低效或无效现象,生成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在实施生成教学中,常常可以发现无效生成或无引领的生成等现象。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让“生成”走向“有效”呢?下面以“方程的意义”为例,谈谈在教学预设与生成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生根,全面地对“双减”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稳步和持续推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已然成为小学数学教师推进课程教学持续改革、谋求数学课程教学不断创新和提升数学课程教学水平的主动抉择。本文将就“双减”视域下推进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重要意义所在、具体原则遵循和有效策略进行讨论,希望通过分析可以促使教师全面从内心深处重视起对“双减”政策的研究,并立足“双减”政策的正确方向指引全面地对数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再优化和再改进,从而稳步推进高效教学研究和探索,全面把握高效率教学的规律,为更好地发展学生学科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效教学”是相对于“低效教学”甚至是“无效教学”而言的,它是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无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高效教学”正是在“有效”的基础上,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投入相对较少的精力却获取相对较多的进步或发展。  相似文献   

4.
打造有效的课堂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然而往往有很多时候教师在有意或无意间创设了无效课堂,使教学留住了形式,留不住“根”。笔者在此结合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剖析课堂教学中的无效现象,以和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5.
实或证明,教师的角色意识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新的课程背景下.我们有些语文教师在解读和把握课标时出现了迷茫或走进了误区:或角色“错位”。或主导“缺位”,或权利“越位”。课堂教学要走出无效、低效、微效的困境。走向有效、高效、实效的理想境界,教师角色的转变已显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1978年3月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指出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现象。而几十年过去了,这种现象在许多教师的语文教学中依然如故。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从“负效”“无效”“低效”到“有效”“高效”呢?  相似文献   

7.
叶敬华 《学周刊C版》2010,(11):101-101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过程中,“低效”的课堂现象不断消除,“有效”教学愈来愈引起广大教者的关注。而如何让“有效教学”向“高效”课堂迈进,更成为当前课改中的热点。目前,在语文高效课堂的这块天地里,专家们在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崭新的理念,摸索出一些非常符合学生、语文教学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语文教学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且”和“或”可以把两个简单命题联结起来,构成一个新命题;“非”可以使一个命题变为它的否定.为了学好、用好这三个逻辑联结词,下面把它们聚在一起,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适应学生心理生理发展规律的教学手段已成为现代教育最突出的教学要求。那种“爱之深,责之切”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虽有积极的一面,但运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呈现出“过度”这一不良的教学弊端。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对体育教学中“过度教学”现象成因略作剖析。  相似文献   

10.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教师“大一统”的教学,往往使部分学生学不到或学到很少知识,造成教学无效或低效。只有实行分层教学,才能确保学生学有所得,教学有效。一、分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分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有效教学”已成为追求的至高目标。我们更是注重高质量的阅读话题的构建,认为高质量的阅读教学必须建立在高质量的阅读话题的构建和研讨上。但有些教师由于对“有效教学”的理解不正确。把“有效教学”简单理解成“讲读课文”的有效。把“有效教学”错误理解成“应试分数”的有效。因此,出现了阅读话题“三化”让人担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理解和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盲目追求所谓的“新”,忽视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导致部分课堂教学环节陷入误区。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认真总结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教训,分析教学中存在的无效环节,影响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尽快找出解决措施,以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课堂教学的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向着高效方向不断发展,但在教学现场中仍然存在一定量的“碎片化”现象。“什么是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本文所说的教学“碎片化”主要针对于教学情景设置、思维过程展开、教学目标体验的形成过程不完整,不自主,不全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戴涛 《家教世界》2014,(10):55-56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的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含义、特点和目标,是实施“整合”研究与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正确地认识这些基本问题是科学地研究、有效实践“整合”的前提条件。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含义“整合”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论上,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  相似文献   

16.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高效的还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8.
“假说”在探究教学中被表述为“猜想和假设”,是指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根据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进行理性思维加工以后,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所作的假定性解释和说明,表现为:一是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或现象的成因进行猜想;二是对探究的方向或现象的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探究教学中的“假说”有何意义和价值?学生科学地提出“假说”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实现“假说”的优化教学?本文结合笔者的思考和实践,谈谈这几方面问题,希望对科学探究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若p、q表示命题,把“p或q”、“p且q”、“非P”形式的命题分别简称为“或”命题、“且”命题、“非”命题。要正确理解“或”、“且”、“非”的含义,只有掌握这三种复合命题的判定。  相似文献   

20.
王想龙 《现代教学》2011,(12):31-32
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一种不良的倾向:部分学生和教师抛开对作文“本真”的追求,抛开对社会生活的体悟,挖空心思在作文形式上“翻新”,以致把作文搞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字游戏”,走进了作文教学的误区,造成作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低效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