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休完病假回来上第一节课.我发现各班教室的桌椅摆放发生了些变化。原来的行或列被几个圆圈代替。学生七八个人不等围坐在一起,这样上课时就会有一部分同学侧对或背对着黑板.实在不利于听课、做笔记和师生互动。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开小差,走神和不注意听讲的机会。试想一下,师生目光都没机会交流,教师怎么提醒学生,怎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学生又怎么理解老师的讲授,并及时地作出反应?学生整节课都得侧身扭头,如何不累,如何不分散注意力?真不知道是谁的主意。问及这样安排的原因,学生说:"这是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2.
预习的过程是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先人为主的学习过程。通过预习,学生对教学内容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学生心中有数,听课时学生就能有效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上,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预习为学生上课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角度来讲,带着问题上课,学生的求知欲望会更强烈,有利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时,我是这样要求学生的:(1)要求学生边阅读边画出不懂的字词,然后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同学、教师弄懂。(2)要求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先写在课本的空白处,然后找机会和同学讨论、交流。这样,既能让他们自主学习,又能增强他们的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集中注意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尤其重要。在教学之初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听课的好习惯,全身心地投入。师生都全身心地投入,真正的教学互动才能产生。教师的困惑是尽管自己不断提醒学生要认真听课,学生却总是难以做到。千里马教学法以认知心理学、行为矫正理论  相似文献   

4.
<正>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十几年,有很多感慨,其中一点就是上课时怎样维持课堂纪律?课堂是教育教学最关键的一环,我在上课时常常发现有学生听课不认真、时常走神、只顾自己玩等课堂现象,我们该怎样解决呢?作为一名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我们该怎样有效地维持课堂纪律呢?一、注重课前导入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想办法  相似文献   

5.
休完病假回来上第一节课,我发现各班教室的桌椅摆放发生了些变化.原来的行或列被几个圆圈代替.学生七八个人不等围坐在一起,这样上课时就会有一部分同学侧对或背对着黑板,实在不利于听课、做笔记和师生互动.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开小差,走神和不注意听讲的机会.试想一下,师生目光都没机会交流,教师怎么提醒学生,怎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学生又怎么理解老师的讲授,并及时地作出反应?学生整节课都得侧身扭头,如何不累,如何不分散注意力?真不知道是谁的主意.问及这样安排的原因,学生说:"这是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6.
肖亚莉 《辅导员》2013,(2):22-22
<正>休完病假回来上第一节课.我发现各班教室的桌椅摆放发生了些变化。原来的行或列被几个圆圈代替。学生七八个人不等围坐在一起,这样上课时就会有一部分同学侧对或背对着黑板.实在不利于听课、做笔记和师生互动。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开小差,走神和不注意听讲的机会。试想一下,师生目光都没机会交流,教师怎么提醒学生,怎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学生又怎么理解老师的讲授,并及时地作出反应?学生整节课都得侧身扭头,如何不累,如何不分散注意力?真不知道是谁的主意。问及这样安排的原因,学生说:"这是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7.
问:静子姐姐,我有一个上课经常走神的坏习惯,为此我的学习成绩一个劲儿地往下掉,但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每到上课时,脑袋就会往外转。你说我该怎么“攻克”这个大难题呢?(小珠)?小珠的这个难题好像也是不少同学的烦恼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七嘴八舌,大家快来帮帮小珠吧?邓少云:说实在话,小珠,你的这种毛病我也经常犯,我建议你在准备上课时,在心里暗暗地对自己说:“要认真听课,要认真听课……”上课时,集中注意力。从老师一开始讲课,你就必须努力地控制自己,时常提醒自己不要往外看,一字一句认真地聆听,跟着老师…  相似文献   

8.
所谓预习就是在上新课前,把下一课要学的内容预先自学一遍。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对要学的内容有基本了解,上课时就能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但有些同学在预习后以为书上的内容都会,上课时不能认真听课,反而影响学习。以下谈谈预习的利弊。  相似文献   

9.
创意教学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习的技巧是听课,只有有效的听课,学习才会进步。传统的说话训练。往往是一个人课前准备一段话,上课时讲给大家听,然后由两三个人评议优缺点,教师小结。目的是给这位同学提出改进措施,指出努力的方向。这种说话训练与当今语文教改提出的“语文课要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一、忌强调学生边听课边记笔记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其授课的全部内容,于是强调学生要边听课边记笔记。我认为这种方法不适合技校生,收到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记笔记的目的是为了以后查阅,而技工学校的授课内容绝大多数都在课本上,每堂课的授课内容有限,学生基本上都能当堂掌握,即使当堂没弄明白的内容,课后也可以在课本上查到。我们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若强调学生边听课边记笔记,精力就会集中在记笔记上,这样势必分散听课的注意力,影响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不能当堂理解,当堂消化,课后还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去思考。特别是逻辑性强的学科,上课时学生应该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听讲上,把授课内容记在大脑里,而不是记在笔记本  相似文献   

11.
课堂上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基本条件。教育实践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其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而注意力的培养,实际上是对认真听课习惯的培养,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养成专心听讲的意志力。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以吸引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专心听课的良好环境。本文就以数学课堂上如何集中学生注意力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王晴 《考试周刊》2012,(76):75-75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向课堂要质量是教师的共识.而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听课质量的有效保证。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外界各种反应都比较敏感.注意缺乏长久性,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会发生听课“走神”的现象。要他们认真听几分钟还可以,要他们认真听上几十分钟还真不容易。还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听老师讲,同学发言时却漫不经心。教师如果不加注意,及时提醒,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认真、仔细听上.则既不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又会使学生逐步养成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  相似文献   

13.
曾经跟一些校长、主任探讨过"为什么要推门听课",他们说:"为了摸清情况,看教师上课水平到底怎么样、""跟踪了解他的平时课堂,因为他班的成绩不好。""为了警告他,不认真备课我就来听他的课,让他不得不认真准备。"……然而,推门听课有效吗?老师们持什么态度呢?笔者在几个熟悉的教师论坛里发出帖子让大家讨论,舆论几乎成一边倒的态势:"推门听课是对教师的极大不尊重。""干扰学生,影响课堂。""主要是不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兴军 《学语文》2006,(3):50-50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上课时学生又不听课,课后作业又不认真做……。”似乎把教学的失败归罪于学生,我们试想,一堂课四十五分钟,若我们教师在这四十多分钟听一场枯燥的报告,肯定也会不耐烦的,何况十四五岁的学生呢?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这就要求从我们教师自身入手,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进行创新教学。  相似文献   

15.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无意注意占优势,而且不稳定,不持久。经常表现为上课时东张西望,跟同学交头接耳,或为教室外的突然声响、突然出现的事物而转移注意力,不能控制住自己,影响听课。面对这群噪动不安的“鸟儿”,怎样组织教学呢? 在见习中,我发现小学教师运用课堂口令组织教学,对低年级的小学生确是一副神奇的良药。如学生上课时坐得歪歪斜斜,老师说声:“三二一”,学生马上齐答:“坐整齐”。这样既端正了坐姿,又集中了注意力。学生东张西望时,教师说:“小眼睛”,学生马上齐答:“看黑板”。学生交头接耳时,老师  相似文献   

16.
正一、提问可以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教师光靠传统的"满堂灌"、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圈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提问可以发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不足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  相似文献   

17.
林群 《四川教育》2002,(11):27-27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后,要求学生口算“536÷59、1225÷45、3572÷78”……在校对得数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口算这些分数除法题有更简便的算法:只要把分子相除的商作分子,分母相除的商作分母就可以了,但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是执教教师和很多听课教师事先都没有想到的。这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他翘起大拇指激动地表扬了这位学生:“这位同学可真了不起,他把被除数、除数、商的分子、分母进行了比较,创造了计算分数除法的另一种方法,并且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有创意的问题,同学…  相似文献   

18.
一次家庭聚会,外甥女向我诉说了她在数学学习方面长期存在的苦恼:上课时老师讲的定理、例题,自己都理解,但“真刀实枪”上考场时,脑子却是一片茫然,思路似乎近在咫尺,但实际上却是远在天边。于是,忙中作乱,不知道如何下手,往往是手足无措,慌乱收场。大家看,“外甥女的苦恼”是否有代表性呢?这样的情况,教师困惑,家长不解,学生心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个人认为,学生之所以学习链条  相似文献   

19.
赵莉 《广东教育》2003,(11):19-19
上五年级(5)班的课不仅要有耐心,而且还要眼观六路,随时注意那几个调皮虫的动态,否则稍不注意课堂就会被他们闹得鸡飞狗跳。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对每节课我都要精心打造。那天我教学的内容是“相遇应用题”,为了能让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相向而行、背向而行”,我准备请课堂纪律表现比较好的小玲和小雪上台表演,其余同学在下面认真观察。这时,我发现小铮同学眼睁睁地看着我,表示很想上台表演,但因为他纪律不好,我没有叫他。他便气哼哼的坐在位置上,不但不认真听课,而且还把脚翘起来,一副与己不相干的样子。于是,我准备叫他起来回答问题。我走…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优秀成绩的保障,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预习习惯的培养应放在首位。在教师教授新知识之前,翻开课本阅读一下,思考一下,课后的练习先做一做。这样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就有目的性,听课也有了重点,上课的注意力就集中了,课堂就高效了许多。而且因为对一部分要讲的内容都已经理解了,学生听起课来当然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