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伴随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网络化的发展,学习的概念和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数字化学习,基于数字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本文从E-learning和M—learning概述入手,从学习模式、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系统三个不同的视角分析探讨了两者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成效,以期对现有的教育培训活动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E—learning、知识管理和企业培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Learning一般直译为“在线学习”,也译成“网络教育”,它是未来全民教育普及的利器。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络建设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的一步。在教育部制定的《中国教育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00年发展纲要(草案)》的指导下和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的成功建设及“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带动下,各地区网、省级网和校园网的纷纷建立,实现了各网际间的互联。许多知名企业也已经开始将E-Learning这种低成本、高效灵活的电子化培训方式引入到企业内部,应用于员工培训、产品培训和客户培训等各项培训工作。一、E-Learning给企业培训带来的革…  相似文献   

3.
对认知负荷理论(CLT)及其在国外的最新发展作了一个概括的介绍。内容包括记忆系统与学习过程:不同类型的认知负荷(固有的、外部的、以及相关的认知负荷);CLT对E—learuing设计的启示等。  相似文献   

4.
E—learning与教学资源数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而且这种变化还在与日俱增。E-Learning(数字化学习)便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简单地说,E-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它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一、E-Learning与建构主义学习建构主义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哲学…  相似文献   

5.
E-Learning是一种学习方式,体现了一种新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这种新的沟通机制是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内容网站、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远程学习与网上课堂等。E-Learning指的是通过因特网进行的教育及相关服务,提供了时空的随意性、学习的自主性和资源的丰富性,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学习。伴随着Internet的发展,许多中学相继建起了计算机校园网,E-Learning理念逐渐得到认同。但是,针对中学生在认知领域的发展特点,如何开展E—Learning,同时又如何确立现行的传统教育的地位,很值得我们深思。一、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6.
E-learning环境是对各种数字化媒介为支持性条件的学习环境统合,旨在支持自主、探究、协作的解决问题。其设计存在着忽略交互的协同知识建构功能、学习目标线索的过于明晰化倾向、学习者的情感变迁机制依旧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以及新旧设计理念的冲突等问题。E—learning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在于教和学不再是单纯的线形、封闭的过程,活动是E—learning环境的重要媒介,也是其中的产物,活动的社会化和情景化可以产生深度学习。E—learning的评价有其独特的一面,是预设评价和真实评价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本通过对E-laerning课件的现实进行分析,引出目前E-learning课件存在的几个问题,然后重点提出了三大策略来解决目前E-learning的问题,最后对E-leaning课件进行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信息社会企业的“E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潮流。各类企业竞相“E化”,然而企业的“E化”是否一定能够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如何在企业培训中合理地导入E-learning体系,以及哪些企业迫切需要导入E-learning体系这一系列问题却往往会被忽略。为了提高企业的绩效,避免企业盲目地“E化”,企业数字化培训还将作为教育技术学重要的研究课题深入研究。对企业“E化”潮流产生的原因以及上面提出的这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企业的合理“E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企业培训作为企业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增强自身竞争力、实现人力资源绩效提升的一种手段,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而移动学习平台,因其具有的开放性、友好性、扩展性、灵活性、仿真性、个性化及无时空限制等特点,适合于现今的企业培训应用。本文就面向企业培训的移动学习平台进行分析与设计,并就其实现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
E—learning的整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E-learning应运而生,并引好了教育领域的新革命。本文从E-learning的外在表征、内在本质、必然要求、实现手段、主要教学内容、应有之义、最终目的等方面来分析E-learning的整体特征,结合实践经验,从理论上阐明了E-learning到底是什么,它对国家、对社会、对整个教育界的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11.
尽管E—learning已经成为教育机构的一种战略性知识传递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局限在吸收模式,不能达成高层面的学习模式,而且学习者易产生“隔绝”感,因此其应用范围和效果受限。本文从知识管理视角重新审视课程体系设计,提出以知识管理的编码化策略和个性化策略为指导,广泛使用知识管理技术构建后台知识体系和前台互动界面实现有效的E—learning个体学习和群体学习。通过知识管理和E—learning的结合构建了一个由具有开放性、动态性、联通性、分布性和社交关注性等特点的知识库和有利学习环境组成的课程体系,改善学习者的学习绩效。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E-Learning作为E-Learning与人力资源培训交叉发展的新领域,凭借其跨时空性、灵活便捷等特征,以及对企业学习和变革的作用,日益受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高校研究机构的关注。纵观国际和国内人力资源E—Learning的相关研究动态可以发现,当前人力资源E—Learning主要置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以培训课程为中心,与培训资源软件等联系密切,是一项包括对象、过程和内容目标的系统工程。人力资源E—Learning实践所反映出来的理论主要是基于员工岗位胜任力的课程开发理论,实践前沿应当关注移动Web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知识管理系统、云计算等在人力资源E—Learning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模拟E—learning实验,探讨E—learning中自我效能对认知负荷的影响。结果显示,自我效能对认知负荷存在影响。其中,自我效能对心理努力、瞳孔直径和主任务正确率的影响显著;对注视时间和主任务反应时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E—learning工具评价在高等教育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教学、管理、技术三维评价模型的构建,可以确定评价因素的集合,在此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的方法,完成整个评价过程,实现定性与定量的结合,舳三维评价模型既能够系统、灵活地设置各评价因素,也使整个评价过程及其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E—learning平台在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将现代客户服务理念引入E—learning平台中,提出学习者关系管理(LRM)理论,其核心概念有学习者满意度、学习者忠诚度、学习者让渡价值、学习者终身价值、学习者细分等。把LRM理论与现有E—learning平台整合,提出一种在现代客户服务理念指导下的E—learning平台理论模型,尝试建设学习者服务中心,给出学习者服务中心的理论模型并分析具体功能,希望为E—learning平台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企业传统培训模式与e—learning培训模式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总结现今企业中该培训模式的框架,并对尚存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乔金瑶  王红 《教育技术导刊》2013,12(12):191-19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用来支持学习的技术系统每天都在搜集大量与学习者有关的数据,将这些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后,高效地运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提高我国的教育教学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对学习分析的定义进行了解析,并针对国内外高校运用学习分析技术的现状,提出了学习分析在我国的未来发展前景以及所要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负载均衡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它可有效地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本文主要结合当前主流e—learning系统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负载均衡技术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方案,进而提高系统整体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姚芳霞 《考试周刊》2011,(2):175-176
本文通过对主流开源E-leaming教学平台的分析.选择Moodle作为中小学E—learning教学平台,并进行安装部署.给出了系统平台详细的安装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对教育技术在IT时代高等院校的地位、发展目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合我校近年来工作发展的实践提出了作的观点和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