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既是一门学科课程,又同时具有活动课程的性质。作为学科课程,语文教学自然要传授和学习语文知识;作为活动课程,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这样,语文知识和语文活动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两个最基本的课程因素。围绕这两个课程因素的认识,语文教学界曾有过一些探讨和争论,如近年来对以往语文教学过分传授系统的语文知识的所谓“知识中心论”的批判;如以“新课标”为导向的有意无意淡化语文知识、强化语文活动的倾向。对于这些批判和倾向,我们要认真分析、理性对待。根据以上语文课程的特性,语文知识和语文活动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显然构成了一对矛盾,既然是矛盾,就不能将二者分割开来孤立地认识,不能简单化地厚此薄彼,必须考察它们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是构成事物的动力因素,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定型。也许,语文教学的规律就包含在语文知识和语文活动这一对最基本课程因素的对立统一关系之中,找到了它们对立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吉春亚之人,文静随和,谈吐儒雅;吉春亚之课,形态大气,驾驭自然;吉春亚之思想,观点鲜明,辩证统一。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及对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都初显其较深刻的意蕴和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生活中,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妈妈处心积虑地想让自己的孩子了解过去的苦难,知道如今的幸福,于是花400元买了两张芭蕾舞剧《白毛女》的演出票,带着女儿进了剧场。等她含着眼泪看完后问女儿的感受,女儿的回答却令她愕然:“都是白毛女的爸爸害了她,欠债还饯天经地义,她爸爸为什么不还呢?再说,白毛女也真傻,既然黄世仁那么有钱,嫁给他算了,何必到山洞里去呢?”读了这则故事,我们在摇头感慨的同时,也应该思考一下语文在生活中的教育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考虑一下如何使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逐渐远离社会生活,孤立于其它学科之外,形成一种封闭、狭隘、僵化的教学模式,造成了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只有树立大语文现,使语文教学向社会、孩子们的生活和其它学科开放,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李祖植 《云南教育》2001,(10):23-24
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反映生活,生活是语文的源头。学语文必须与生活建立联系,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思想。据此,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大纲这段话的要义,就是要我们突破整天把学生禁锢在课堂上、书本里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建立一种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使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其他学科教学、社会生活相沟通的开放性语文…  相似文献   

6.
《湖北教育》2005,(7):66-68
有这样一句名言:“人,涛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语文,原本就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是一门需要教师在课堂演绎诗意之美的学科。生活中的李伶看上去是那么普通。然而只要走上讲台,她便在课堂上绽放着一位语文教师的美丽,绽放着语文教学的美丽。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眼清泉,李伶便以她的“美丽”让学生生命的激流在课堂上涌动,一路欢歌,携着学生身心的愉悦,奔向“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之河。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全国优秀教师李镇西也主张:“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而是思维的工具,做人的工具。惟有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人格。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由此可她,提高人格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笔者进行了下列四个方面的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整整半个世纪,我一直从事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至今仍然对她钟爱无比。我常常在心里说:我是一个快乐的小学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而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有所体验,有所发现,形成积累,完成构建。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对语文实践不够重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丽在引发语文教育大讨论的《中学语文教学手记》中说“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斯言信焉!这不仅是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真切感受,也是对我国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脱离社会生活的反思。的确,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  相似文献   

11.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在全国小学语文界正在研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关心语文教学,加入到语文教学的讨论中来,这对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促进。一方面可以引起我们对语文教学的重新认识、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我们努力寻求改进语文教学的办法。但讨论也好,改进也好,首先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有一个客观、公正的估计。  相似文献   

12.
刘淑敏老师的低年级语文教学融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一、写字教学是她的一绝绝就绝在她所教的每一班,学生的字写得特别漂亮,和教科书上的范字没有什么两样。她是怎样进行写字教学的呢?带领学生拜课本为师学习语文的第一课,她不是先讲课  相似文献   

13.
刘华敏 《教师》2008,(20):64-64
都说语文是最富有灵气的学科,她包孕唐诗、宋词、清小说等,涵养了古典精华,滋润了现代经典;也都说语文是百科知识之母,她贯通古今历史,融汇各类知识。可现实生活中,面对升学的压力、面对孩子的“前途”,很多家长,甚至老师在辅导学生的学习中也是狠抓英语和理科,不自觉地就冷落了语文这一母语,长此下去,我们的母语教学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让学生爱上语文,从而来加强母语教学,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4.
最近读到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文章,学到很多新理念,新方法。但是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多与语文教学方法论有关,而语文教学方法论是和辩证法分不开的。在这里我想从辩证法的角度谈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个性,似乎每个人都有,每个教师都有。但作为教学个性,又似乎是很多教师所缺少的。语文是最具教学个性的学科,面对古今中外思想璀璨、性情灵动、文采斐然的经典之作,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迥然不同,这源于教师的个性特征及语文功底。如于漪老师的课最突出的风格是:情、趣、美。重情,尚趣,寓美正是她集四十余年教学之精华而形成的教学个性。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感是教学活动中的认识主体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非智力因素。她对学生的智力活动会给予强化。她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品味、体验作者喜、怒、哀、乐的情感过程,使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得到和谐交流。不难想像,没有情感的课,肯定死气沉沉。情感,  相似文献   

17.
比较语文教学法以比较文学和比较教育学为依据,借助比较这种思维方式研究语文现象,运用于语文教学的各个领域,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尤其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上,运用比较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文天生重要"这是一句广告语,细细品味这6个字,含义隽永深刻,它充分肯定了语文的重要性.作为母语,她是我们牙牙学语时就首先接触到的,可以说她深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语文学习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语文教学也就更显得至关重要.语文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呢?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黄雄 《陕西教育》2007,(7):67-67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什么?不少语文教师对这个问题在认识上有些模糊。其实,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即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感。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语感教学呢?  相似文献   

20.
李涛 《陕西教育》2010,(1):74-74
从教已有29余年,回忆起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似乎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苦涩:因为“她”经历了令人尴尬的种种“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