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及其在实践中尚存在的问题,主张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完善我国少年司法制度,以充分发挥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及其在实践中尚存在的问题,主张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完善我国少年司法制度,以充分发挥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郭莉娟 《今日科苑》2009,(21):151-151
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如今,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出低龄化、共同犯罪及模仿性犯罪等新的特点,而且未成年人犯罪率也有上升的趋势。因此,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郭建民 《科教文汇》2008,(23):211-211
2006年的“两高”报告明确规定我国现阶段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2006年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构建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的决定》亦提出了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中国社会当前面临的严峻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其增长率约为百分之十二。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更多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6年的"两高"报告明确规定我国现阶段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2006年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构建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的决定》亦提出了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中国社会当前面临的严峻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其增长率约为百分之十二。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更多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华  齐萌 《科教文汇》2008,(2):126-126
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道德精神面貌与国家、社会的发展前途息息相关。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研究未成年犯罪的刑事政策具有特殊的意义。反观我国现今的未成年人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的要求存在众多的不协调,其观念已经不能很好适应现今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道德精神面貌与国家、社会的发展前途息息相关。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研究未成年犯罪的刑事政策具有特殊的意义。反观我国现今的未成年人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的要求存在众多的不协调,其观念已经不能很好适应现今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姚振伟  王睿 《科技风》2011,(7):199-200
我国累犯制度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遏制犯罪分子再次实施新的犯罪,重点是要严厉打击那些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社会危害性大、在较短时间内故意实施犯罪的犯罪分子。然而,立法者在设计累犯制度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未成年人的自身特点。我国的累犯制度并没有排除未成年人的适用范围,但是依据保护未成年人的一贯原则以及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精神,一般情况下应该排除未成年人适用累犯,但在特殊条件下未成年人是可以构成累犯的。  相似文献   

9.
张涛 《科教文汇》2010,(10):207-20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成年人的生活成长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同时也面临着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的严峻现实。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重大社会问题。因此,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发展规律,对遏制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怎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及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慧哲 《科教文汇》2007,(2):134-134,155
开展平安建设是国家对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同时也对我国刑事政策研究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刑罚政策是刑事政策中的焦点亦是难点,因此在平安建设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把握好犯罪与刑罚的关系,关键要树立刑罚政策衡平理念。本文将从刑罚价值、刑罚目的及刑罚公正角度,论述平安建设下的刑罚制度,以期求得适合平安建设的刑罚政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成年人的生活成长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同时也面临着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的严峻现实。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重大社会问题。因此,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发展规律,对遏制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怎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及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邹贺  李梦佳 《百科知识》2021,(24):33-34
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对未成年犯罪者进行特殊保护的具体体现之一,具有宝贵伦理价值,但当前运作存在形式化问题.本文总结该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结合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价值,探讨社会工作者担任合适成年人角色的优势和意义.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作为社会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未成年人正经历着身体与心理的剧烈成长变化,心智未臻成熟,易产生初级越轨、犯罪行为.由于未成年犯罪者的特殊性,各国均出台相关法律,对其合法权益进行保障,合适成年人在场是其中得到广泛认可和运用的一项制度.  相似文献   

13.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国在惩办与宽大相结合、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刑事政策基础之上产生的新刑事政策,也是当前打击犯罪、应对犯罪策略的理性选择.作为一项新的刑事政策,有其基本的内涵和存在的必要性,但在适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其现状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试图寻找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恶化,鉴于此,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其成因,最后提出了降低未成年人犯罪比率的预防措施,以期对日后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求对待犯罪行为适当的做出宽严选择,做出选择的基础是刑法的本身价值要求和社会形势需求的结合。非犯罪化应当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当前中国的一种具体表现。提倡非犯罪化对中国整个刑事法治建设和和谐社会之建构意义重大,而这也正是刑事政策的应有效用。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的刑事司法保护问题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素 《科教文汇》2008,(1):118-119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突出问题。本文论述了在追诉未成年人犯罪活动中应该如何实施对其进行刑事司法保护。作音认为应该在立案、侦查、审查起诉、以及审判各个阶段都有必要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可以通过在立法中确立起适当成年人介入制度以及暂缓起诉制度等来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多元化,以及一些不良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使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越来越多,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入手,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冯亚军 《内江科技》2012,(2):47+103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一禾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本文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1]。  相似文献   

19.
犯罪化问题是刑事政策的重要课题,即如何界定刑法涉足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的问题。在当代社会,立法者根据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对暴力犯罪、职务犯罪、环境犯罪、金融犯罪等制定了不同的犯罪化刑事政策,以此为依据划定犯罪圈,从而维护正常的法制秩序和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0.
刘通 《科教文汇》2007,(4S):128-128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犯罪率逐年上升,但是历年严打和各种专项斗争的措施并没有使犯罪率下降,却破坏了人权保障的司法理念。所以探讨如何在保障人权的基础上更好的打击和预防犯罪,如何在刑事司法中贯彻轻重结合的刑事政策思想,树立以人权保障为核心的司法理念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