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邸永君 《百科知识》2007,(11X):38-39
兰花,是国人最为喜爱的传统名花之一。其叶常青,花洁雅,味幽香,素有“空谷佳人”、“王者香”、“香祖”、“天下第一香”等美誉。其生于深山,隐于幽谷,象征着处困厄而不改其操的大德君子、临危难而不移其情的仁人志士。国人在采兰、养兰、赏兰等过程中,伴随着认识的深化和发展,逐渐积累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兰文化。  相似文献   

2.
闻江涛 《科教文汇》2009,(19):238-238,262
就日本“腹文化”的外在表现和内涵两方面做了重点论述。介绍了不被国人所知晓的日本人思想当中固有的行为规范及其产生的原因,意在避免在和日本人沟通时,产生文化方面的阻碍。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I0001-I0002
打开自家燃气灶,蓝色火苗跳跃而出,仅仅几分钟,一盘油炒青菜就端上了桌。日前,四川攀西地区首个秸秆气化站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攀枝花市仁和区迤沙拉村建成运行,全村235户村民通过“以草换气”,不仅结束了满天浓烟烧秸秆的历史,还用上了实惠高效的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全民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国家决定实施“中国人个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重点项目。“国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体检中心示范与应用研究”作为“中国人个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的子课题,其主要研究工作为整理、分析体检中心应用效果,以此为基础开展国人个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示范应用和成果推广工作。该研究作为“国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体检中心示范与应用研究”的一部分,旨在建立适合国人的体检信息管理与应用模式的网上支付模型。  相似文献   

5.
2004年6月10日,阿富汗一伙来历不明的恐怖分子袭击一个中国援建的建筑工地,11名中国工人不幸遇难。而在此之前的5月3日,中国工程人员的面包车在巴基斯坦遭汽车炸弹袭击,3人死亡,9人受伤。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海外遭遇恐怖袭击的事件冲击着国人的神经。“应对国外恐怖事件”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课题提到了中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上。但正如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所言:“实际上,中国遭受恐怖袭击不仅仅是这两次。相当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恐怖主义袭击的对象。中国也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6.
去年11月15日是个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以中国与美国的WTO成功谈判为标志,中国终于迈出了走向市场经济的决定性步伐。WTO总干事穆尔评价说,中国打开了“历史之门”;国外有报道称,中国打开了“贸易长城”。记者最近在香港采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张五常,他说入世意味着“中国不再保护特权”。在获知中美入世谈判的协议要点之后,他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表示“再次对中国经济审慎乐观”。学界中人都知道,这种话从张五常教授口中说出来,分量该有多重。  相似文献   

7.
蝙蝠,又名“仙鼠”,也名“飞鼠”,北地俗称“夜摸虎”。由于其既禽又兽的生物特征、游走于明暗之间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若即若离的依存关系,在漫长的历史中,蝙蝠被国人赋予了庄谐皆有的形像与内涵。言其“庄”者,取其“庄重、神秘”之义,诸如岁及千岁,食之可仙,能通天地二界,引领钟馗捉鬼;称其“谐”者,则寓其“谐趣、滑稽”之相,诸如又禽又兽的骑墙之喻,问有阴险狡猾的意味。随着历史的更迭,诸多寓义最终聚焦于蝙蝠兆福的文化指向上,人们仿其形、谐其音、寓其义,演化出蝙蝠处处皆兆福的民俗景象。蝙蝠俨然脱胎成了中国福文化的代言物,也成了中国文化中寓福、兆福的最重要的民俗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人类年龄分段自古有之,然而古今中外关于人年龄的分段受当时时代的限制和地域文化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我国成立以来,在中国人年龄的分段定义中,也有新的改动。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调研法以及归纳总结的方法,纵向对比了中国历史和现代关于年龄分段的基本情况,也参考了国外和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人类年龄分段的定义,从体育学的角度,阐述了科学的符合时代的人类年龄分段对于体育学的积极意义,明确指出中国人由于经济的繁荣使我们的饮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使得国人的青春期有所提前这一现象。同时,指出了由于人们养生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这一实际情况,结合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建立了时代特色比较鲜明的人类年龄分段模式构想,以期能从生理锻炼和心理影响方面提高国人的身体素质,为我们终身体育的发展和延长人民寿命做出一份努力。  相似文献   

9.
搜索网站糟蹋了我的名字在网络上闲逛,随手打开一个常用的搜索引擎,搜搜自己的名字,这是很多人都做过的一件事。然而,在有人为自己和某些伟人、精英同名同姓而与有荣焉的时候,还有一部分人郁闷地发现,自己的名字竟然与一些非常不"和谐"的内容关联在了一起。比如2011年时,一名张姓男子在一家著名网站上搜索了自己的名字,结果打开相关链接后,他发现几十个链接里面全是一些淫秽不堪  相似文献   

10.
相传洛带古镇在汉代叫万景街,后来诸葛亮更名为万福街,又因后主阿斗的玉带落入镇旁八角井而更名为“落带”(演变为“洛带”)。清朝时曾更名为“甑子场”。“洛带”最早见于唐末杜光庭《神仙感遇记垆成都洛带人牟羽矣”,说明“洛带”之名成于唐未以前。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的全国性地理志书《元丰九域志》明确记载成都府灵泉县辖“一十五乡,洛带、王店,小东阳三镇”,确知洛带实为“千年古镇”。  相似文献   

11.
刘国忠  刘辉  赵鹏 《科教文汇》2013,(22):150-150,156
人类年龄分段自古有之,然而古今中外关于人年龄的分段受当时时代的限制和地域文化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我国成立以来,在中国人年龄的分段定义中,也有新的改动。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调研法以及归纳总结的方法,纵向对比了中国历史和现代关于年龄分段的基本情况,也参考了国外和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人类年龄分段的定义,从体育学的角度,阐述了科学的符合时代的人类年龄分段对于体育学的积极意义,明确指出中国人由于经济的繁荣使我们的饮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使得国人的青春期有所提前这一现象。同时,指出了由于人们养生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这一实际情况,结合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建立了时代特色比较鲜明的人类年龄分段模式构想,以期能从生理锻炼和心理影响方面提高国人的身体素质,为我们终身体育的发展和延长人民寿命做出一份努力。  相似文献   

12.
“科技”一词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和现实背景。在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下,“科技”这一术语之要义有两点:从体制上说,“科技”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总称;从观念上说,“科技”的实质性内涵是“科学性的技术”。“科技”一词的创用及其广泛流行模糊了科学与技术的差别,造成国人对科学观念认知上的混乱以及导致国家在科学体制和科学政策上出现偏差。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必须厘清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麻阳苗族自治县,为湖南省怀化市辖县,位于湖南省西部。麻阳苗族风俗独特,非物质形态文化保存丰富,更因当地人民长寿被誉为“中国长寿之乡”、“生态福地,长寿天堂”的称号。古语有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在麻阳人到八十平常事。麻阳县把弘扬福寿文化作为促进城乡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从饮食习俗、劳动习俗、节日习俗、礼仪习俗、艺术习俗等方面对福寿文化进行研究整理。笔者作为一名高中生,平常喜爱研究民俗知识,现就麻阳福寿文化进行简析,希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书《列子·汤问》中记载了一则故事,说在春秋战国时期,郑国的名医扁鹊医术高明,人称“神医”。有一次有两名患者来找扁鹊看病,两人都说自己的心患了病,痛苦不堪。扁鹊诊断这两人得了“心病”,便决定给他们“换心”,先让他们喝下“毒酒”,使之迷醉,然后打开他们的胸腔,将两人心脏互换,结果两人的“心病”都治好了,满意而归。这一则类似神话的故事包含了古人非凡的想象力。可以断定,这种高难度手术在扁鹊所处的时代是不可能进行的,但我们可以推测,当时医生也许曾做过此类尝试。扁鹊让患者先饮“毒酒”,可能是用具有麻醉作用的药物加上“…  相似文献   

15.
朱飞 《科学与文化》2006,(11):46-47
鲁迅说过:中国人是“最能研究人体、顺其自然而用之的人民。脖子最细,发明了砍头;膝关节能弯,发明了下跪;臀部多肉,又不致命,就发明了打屁股……”至于坚韧挺拔的腰骨,构成了做“人”顶天立地的形象,向来关系着中国人的“气节”与“风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他们的腰板硬得多,宁可像玉一般碎成一把绝响,也不愿求瓦全苟且偷生。统治者也许是怕这些知识分子嶙峋的风骨,就杀气腾腾祭出了“腰斩”的酷刑来,妄图断了国人的“脊梁”,教化出奴性的顺民。  相似文献   

16.
黄庆强 《科教文汇》2008,(31):241-241
陈寅恪有云:文化史就是文化交流史,也是翻译史。民族的历史就是其文字史。以此为理论依据,本文探求“经济”的身世后发现近代以来,国人摄入西方文化主要是以日本为“中介”这样一种方式完成的。故以日语“外来语”为主体的诸多观念直接成为了构建现代中国思想与学术体系的核心内容。最后文章分析这种文化现象的弊端,反思当下流行的“英语教育毒瘤论”。  相似文献   

17.
郑媛丹 《科教文汇》2008,(1):174-174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设计?”这个问题困扰着数代的国人。纵观历史,设计可以说是一种依托于文化的现象。现代文化精神的建构尚未完成的状况使当代设计失去了文化根基,迷失了方向,出现了一些伪中国式设计。这个时代接受与反思同在,在支离破碎的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发展设计是目前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炼石补天维──“大孔子学说”的战略意义胡国亨编者按:自“五四”以降,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平等、法治、理性、进步等这些基础文化观念,已深入中国思想界,成为许多中国学人的指导思想,并深刻改变了国人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面对这种境况,在世纪之交,我们有必...  相似文献   

19.
郭丽 《世界发明》2009,(5):57-57
在中国《成吉思汗》推出之前,已经听说过韩国曾有同名的游戏欲杀人国内市场,但是很快便挂掉了。由此可以看出,只有中国人最了解自己文化深层次所包涵的意义,而国人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将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让国人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而这种新鲜的感觉很快被一种沉重的危机感所侵吞。对于中华民族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来说,对本土文化的护卫意识在很多地方几乎是空白。更为主要的是,在一些地方,文化流失的过程,却恰恰是以文明和进步的正当之名完成的,这是十分可悲的。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中,在我国加入WTO以后的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城乡改适的过程中,我国文化传统根基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场挑战不啻于一场毁灭性的浩劫:许多优秀遗产有的淡出历史舞台,有的已经被破坏得面目全非,有的奄奄一息,苟延残喘。如果一个号称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连自己文化都保护不了,我们的民族终将会因为失去文化的维系和承载而显得肤浅不堪,甚至失去与世界对话的勇气和自信。我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亟须引起国人上下的反省与反思。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创造了无数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以文物、典籍等为代表的物质形态为主的有形文化遗产便以千万件计。也许是由于这些目不暇接的“有形”文化遗产更容易吸引民众的眼球、占据民众的头脑,因此,人们往往忽略了主要通过“心传口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口头传颂、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等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殊不知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无形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同样是确认一个民族文化身份强有力的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断或失传,无异于丧失自己民族的文化特性,也就无异于丧失了自己的民族,这当然是一个民族最大的遗憾和悲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