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课与结课是课堂教学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开课与结课也是一种艺术和创造.好的开课如以石击水,涟漪四起;好的结课,如仙乐佩音,余音绕梁.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秋天的怀念>,就让我饱受了一次这样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洗礼.  相似文献   

2.
刘锋 《四川教育》2006,(5):37-38
开课与结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体,与其他环节和谐统一,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美。突出哪一方面,或者生搬硬套,或者无过渡,无呼应,都是把教学结构肢解的行为,都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开课与结课是一堂课的头和尾,要有,但不能过露,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孙悟空要融入人群,只有包好猴头,收起猴尾,人们才不会喊“妖怪”,教学的一个境界是所谓“设计有痕,而教学无痕”,所以,了解了开课和结课的本质,还要注意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做到藏头不露尾。[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窦桂梅老师的公开课《秋天的怀念》,以高超的教学艺术、真挚的情感体验,给学生呈现了一堂意义深远的人生课程。窦老师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理解中读出母爱,在体验中品味母爱,在生活中感悟母爱,让学生真正学会好好儿活。  相似文献   

4.
窦桂梅老师的公开课《秋天的怀念》,以高超的教学艺术、真挚的情感体验,给学生呈现了一堂意义深远的人生课程.窦老师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理解中读出母爱,在体验中品味母爱,在生活中感悟母爱,让学生真正学会好好儿活.  相似文献   

5.
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秋天的怀念》一课,感触颇深。窦老师以其丰厚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把小学语文教学演绎得出神入化,炉火纯青。课堂上的她举重若轻,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使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充分领略了教学艺术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6.
一天上午,与窦桂梅老师一起走在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里。如今再度回味课堂,脑海中悄然长起的,是一棵树。须根,扎在厚实的土壤中《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名篇。行文平朴,从容不迫,明净的文字,纯粹老练,看似不经意的笔墨用字,传达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和极高的语言素养。窦桂梅老师充分考虑了文本的这一特点,教学中紧紧扣住课文的语言,让学生在文字与情感里走了个来回。不得不提的两处经典:一是引导关注母亲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四川教育》2006,(5):24-24
也许,铃声是教育关注生命状态的最原始工具,我不知道孔子时代是否发明了铃声来提示上课或下课,也不知道夸美纽斯在发明“班级授课”制时,是否第一个用铃声来界定一段相对的教学时空,可以肯定的是,现今的教师是伴随铃声的节奏或开课,或结课。  相似文献   

8.
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往往读出一种凄婉之感,哀伤之美。而听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我却感觉到在凄美、忧伤的怀念中,生命之花原本可以如此绚烂。一、“苦”字当头,铺设情感发展的桥梁开课伊始,窦老师把作者史铁生以校友的身份介绍给大家,使人备感亲切。同时出示史  相似文献   

9.
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往往读出一种凄婉之感,哀伤之美。而听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我却感觉到在凄美、忧伤的怀念中,生命之花原本可以如此绚烂。  相似文献   

10.
听完窦桂梅老师的《秋天的怀念》后“,好好儿活”似乎要成为一种主旋律激荡在心中,会给将来以振奋。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秋仿佛不再悲,不再伤,恰如刘禹锡所言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给本是寂寥之秋以“排云而上”的生命激情。但《秋天的怀念》始终是史铁生的,它是悲伤的,它是沉重的,伤悲中给人以镇定,沉重中给人以责任。我们的课堂需要的究竟是窦老师的激情还是史家的深情?一、激情节拍与悲情倾诉“给他点掌声。”课堂上时不时响起老师这声声吆喝,于是,热烈的掌声打断了刚从文中蔓延出来的那种情感。老师在讲“有感情地…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在杭州举行。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作家史铁生怀念母亲的一篇文章——《秋天的怀念》。窦老师以诗人的气质和激情,引领学生徜徉于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有挥洒自如的洒脱,有纵横驰骋、汪洋恣肆的大气。课堂上,窦老师始终以热烈而深沉的情感震撼着孩子们以及听课者的心灵,他们共同经历了一次难以忘怀的生命体验的旅程。下面是笔者整理的部分教学过程,以资共享,所感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观摩活动在杭州举行。著名特师窦桂梅老师执教作家史铁念母亲的一篇文章——《秋天念》。窦老师以诗人的气质和,引领学生徜徉于语文教学的王国,有挥洒自如的洒脱,有驰骋、汪洋恣肆的大气。课堂老师始终以热烈而深沉的情撼着孩子们以及听课者的心们共同经历了一次难以忘怀命体验的旅程。下面是笔者整部分教学过程,以资共享,所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秋天的怀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也是中国著名作家史铁生的名篇。文中语言平实,从容不迫,看似不经意的笔墨,却写出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儿活下去的动人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这篇文章既包含了无微不至的舔犊之情,又隐含着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愧疚、热爱和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5.
冯春国 《山东教育》2012,(13):26-27
语文的性质,已通过《语文课程标准》以国家行政命令的形式予以确定。那就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语界也形成了广泛共识。如很多专家提出"语言是根本,人文是关键。"但在实际的小语课堂中,笔者却深深地感受到当前存在着"人文有余,工具不足"的现象。与一线教师交流起来,他们的回答  相似文献   

16.
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关于"亲情"的散文教学单元,《秋天的怀念》位列本单元首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复杂情感,可以抓住题目,扣住形象、情感和语言层进教学,唤醒学生对母爱和生命的个性化感悟。  相似文献   

17.
近日,笔者有幸欣赏到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一课的课堂实录,不禁为窦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所折服,更为她娴熟地利用课题所进行的语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通过对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这一教学实录进行分析,结合语文散文教学现状及相关理论研究,对当下散文教学模式提出一定教学建议,最终得出中学散文教学要从教师、学生以及学校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改进,最终打造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课堂,推动散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秋天的怀念》蕴含着作者丰厚的情感体验与生命哲思,从“秋天”这一意象空间的角度切入,可以窥其“堂奥”。在悲痛与顿悟的融合体验、“不懂”与“懂”的双重变奏中,作者获致了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奏响了自我救赎之歌。作者向死而生的精神突围展现了饱含意义的过程哲学,其生命之旅因此愈加绵长,创造出独特的生命经历之美。在“秋”人相融的感伤之思与母子相错的缺憾之思的交融下,作者的怀念之情亦越发醇厚。  相似文献   

20.
【重点点击】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怎样通过一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的?【解决方案】作者主要通过四件小事:“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进行抚慰;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母亲临终嘱托要我们“好好活下去”。写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无限感激。难点提示】在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时,作者通过哪几个关键词写出母亲的情感变化?解决方案】当我问“什么时候”时,母亲“喜出望外”;我说“好吧,就明天”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我说“哎呀,烦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