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文并重”在新闻界是一个响亮的、有诱惑力的口号,愈来愈多的报纸在向往着、尝试着、实践着。 一“图文并重”是办报理念的创新 1、从“并茂”到“并重”是当代报纸的与时俱进。 我国的报纸经历了无图到有图的漫长阶段。即便到了有图的时代,版面上的图片最初也是很少、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经济日报在新闻摄影方面很有起色,新闻界的同志称赞它走在全国兄弟报纸的前面。人们不禁要问,这家报纸的新闻摄影工作为什么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呢?经过一番了解,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这就是:除了该报有一支精明强干的摄影队伍外,还与重视并且抓住新闻摄影不放的总编辑范敬宜有很大的关系。总编辑范敬宜曾和编委们商量好;好的新闻照片要不惜版面,突出处理;报纸头版照片要经常保持在四栏、五栏宽的篇幅;好照片可以放大到六栏宽,以便充分发挥新闻照片真实、迅速、引人人胜的作用。范敬宜对摄影记者反复强调:记者要“沉”下去,到“深水”里去抓“活鱼”,也就是到基层第一  相似文献   

3.
在读图时代的今天,新闻图片“一图胜千言”的优势使得新闻摄影已经成为新时期新闻传媒的利器。然而,作为一张报纸,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两翼齐飞也非易事。用好新闻图片、提高新闻图片质量,这才是报纸实现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近几年的报纸改革和创新中,图片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经常说,一张好的图片,其效果超过一篇长的文字报道.所谓“一图胜干言”。还有人说,现在报纸进入了“读图时代”,人们已从过去的“读报”到现在的“看报”。所以图片要多,位置要突出,篇幅要大,所谓“文字图片,两翼齐飞”。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份起,原先中国记协主办的《中华新闻信息报》更名为《中华新闻报》,并由原来的四开八版小报改为对开八版大报。《中华新闻报》是为全国新闻界服务的报纸,也是新闻界自己的报纸。能否办好这张报纸,无形中给报社同仁们增加了压力,毕竟许多办报行家、新闻界专家看到这份报纸会产生意见与想法。现将这份报纸改版的若干思考写出来以飨读者,也希望能对本报的今后有所促进。 思考之一,抓住好的头版头条是办好第一版乃至办好整个报纸的重中之重 《中华新闻报》第一版即为要闻版,如果想在如林的报纸中脱颖而出,就要推出有份量的重点报道,这是要闻版的重头戏,也是整个报纸新闻宣传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头版头条推出有份量的重点报道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摄影改革中,对“机器加人”(包括“庄稼加人”)的照片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地“围剿”。然而,它不但时常在许多省、市、地区级的报纸上露面,而且在中央一级的报纸上也尚未绝迹。 所谓“机器加人”实际上是新闻界形容新闻照片公式化地反映经济建设的代名词。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报纸总编辑、摄影记者,对“机器加人”的照片持两种看法。 一种是:新闻摄影是一种形象的新闻报道手段。它在报道自然灾害、战争等突发事件以及体育竞赛、文艺演出、社会新闻诸多题材上,具有“一图胜千言”的优势;在报道一些令世人瞩目的重大建设成就上,也有其独特的个性,但在众多工业题材面前,它很难摆脱“机器加人”的框框,因而许多西方国家报纸报道经济新闻,大多采用图表的形式。因此有人提出:摄影记者应当扬长避短,以主要精力抓适合形象表现的题材,将形象较弱的某些经济题材让给文字记者,再也不要干“机器加人”那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了。  相似文献   

7.
在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不少代表对报纸、广播、电视上的“三多”(会议报道多、领导活动报道多、领导讲话多)啧啧有烦言。他们寄语新闻界把目光“聚焦”于广阔而丰富的现实生活,把普通劳动群众作为报道的主体。新闻界近些年来对“主人”的宣传是不够的。“三多”现象犹如顽症,报纸的黄金版面,广播和电视的重要新闻节目,几乎是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的“一统天下”。有的报纸甚至把过去的一些好栏目如“群芳谱”、“在平凡的岗位上”、“凡人新事”等去掉了,似乎把宣传普通劳动群众当作一种“应景”“应  相似文献   

8.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曲调在报纸新闻界唱了多年,唱来唱去,大大改变了报纸版面“重文轻图”的局面。然而,笔者在仔细浏览了全国大部分全国性、省级以及地市级的报纸后,仍感到“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曲调目前尚未成为“大众流行曲”。“重文轻图”的现象甚至是不少报纸突出存在的一个问题。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报社的总编辑,在于那些分管报社新闻摄影、新闻美术工作的老总们的指导思想。所以我认为,总编辑须做强化形象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报纸的特征之一,图片在报纸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回眸中国新闻界,至今对用好图片起决定作用的“视觉总监”的理念与运行,却是“犹抱瑟琶半遮面”,千呼万唤难出来。时代在呼唤“视觉总监”,而至今,一省、乃至一国的真正“视觉总监”,能在其位的人又何其的少。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报纸版面上让图片抢眼、惹眼、耀眼,达到五步之内,十秒之中抓住读者的目的,起到“一图胜千言”的作用,监利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照片新闻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它以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它通过新闻形象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和内容。西方新闻界有句名言,叫做“一图胜千言”。我国报界也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可见,新闻图片相对于报纸来说是何等重要。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他的作品《父与子》中说: “一张照片表现出来的东西,如果用书本来说,可能需要一百页的篇幅。”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穆青在《论新闻摄影》一文中也指出: “新闻照片能使读者了解到新闻内容,又能享受视觉上的美。”因此,新闻照片比文字报道简洁、生动。  相似文献   

12.
版面设计是报纸编辑思想的最后体现.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行家们把版面形象地比喻为报纸的“面孔”.既称“面孔”,就不可能千人一面,就应讲究各自的风貌,使人们透过每张“面孔”,领略到各家报纸的独到之处.从一定程度上说,版面设计得好与差、新颖与陈旧、别具一格与落入俗套,都直接关系到报纸特色的张扬.  相似文献   

13.
记者的“专”与“杂”●寇晓琴记者要当“杂家”,这是新闻界一种流行的说法;记者要当“专家”,这也是新闻界倡导的做法。两种说法是否相悖?专与杂是否有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专”是指记者对专业分工要有所专长,成为那个行业或部门的行家;“杂”是相对于“专”提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闻界重提“让消息唱主角”的口号,抓住了搞好新闻工作的“牛鼻子”。这一原则应当长期遵循,并走出“喊一次好一段,糟下来再次提”的怪圈。消息主角地位的回归,必须实现从数量到质士的定位转移,求得经与质的和谐。这是消息专栏生存的必要。现在,不是报纸上的消息太少。打开报纸,从要闻版到经济版、政治文教版,一般情况下,各版消息的条数远远大于其它品种的新闻条数。但为什么从新闻界到普通受众,都有“消息成了报纸上的配角”这一感觉呢?关键在于报纸上会议消息太多,基层鲜活消息太少;一般消息太多,精彩消息太少;冗…  相似文献   

15.
“题好一半文”已成为了新闻界的共识。标题是报纸的“眼睛”,一个好的新闻标题,醒目传神,能在读者目光掠过的一瞬间抓住读者。反之,如果标题平淡,不能引起读者兴趣,那么,即使你认为这篇新闻报道写得再好,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照片新闻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它以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它通过新闻形象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和内容。西方新闻界有句名言,叫做一图胜千言。我国报界也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可见,新闻图片相对于报纸来说是何等重要。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他的作品《父与子》中说:一张照片表现出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的同志,深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办报条件之好、报纸发展之快,说“现在是报纸的春天!”这话说得好。但是,有的人把那些乌七八糟的小报的出现,也说成是什么“反映了文化繁荣的春天气息”,这就十分荒谬了。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少趣味低级、内  相似文献   

18.
参加今年“山西新闻奖”评选活动最深的感触是目前我省新闻界存在着一种“薄”与“长”的倾向,这种倾向在今年各家报纸推荐的优秀作品中比往年更为突出。我认为,这种倾向已经到了新闻界同仁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一图胜千言”。图片能直观、独立地表达信息,美化版面,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对一张报纸来讲,新闻图片作为版面的窗口,不仅给版面带来通透之感,也是极为重要的新闻品种。一幅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图片甚至能够成为当天报纸留在读者心中的长久记忆,对树立报纸在读者心中形象、  相似文献   

20.
怎样评价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报纸(新闻事业,下同),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存在着原则区别的论断,是目前新闻界关注的新闻理论问题之一。 1957年6月14日,毛泽东同志在讲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报纸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的原则区别时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和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的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不相同。”这一论断,在我国新闻界具有广泛影响,成为一种经典的提法。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新闻界对毛泽东同志上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