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开始兴起,早期研究以“隐性教育资源”的挖掘和“隐性教育”法的使用为主要研究方向,2013年,白显良教授提出了以存在形态论来认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重新定位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从存在形态论来探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将其视为一种实践活动,其主体具有隐藏性,相较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也称正式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影响,实践手段多样且具有隐藏性。基于此,以存在形态论探讨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和特性,以及存在形态论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  相似文献   

2.
周作人在自己的文章中屡次表示对东晋陶渊明和北朝颜之推的敬佩,并在思想和人生道路选择上受到的影响,但在不同的时期各有偏重,以陶渊明和颜之推为参照系来研究三四十年代的周作人,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三十年代到四十代周作人的思想特征和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3.
文章叙述分析了周氏兄弟失和后鲁迅对周作人为人为文的接受——态度、观点及其反应,表面上两人失和后没有了直接联系,实际上鲁迅对周作人的总体接受正面多于负面。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周作人的新诗创作有共性,但异质性更为明显。表现在在新诗审美特性的选择上,周作人强调艺术的美,鲁迅则更强调艺术的真。在新诗的具体创作实践中,鲁迅的诗思在诗美的层面上达于崇高的"深,"周作人的诗情在诗美的层面上显示出和谐的"善"。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在20年代关于“抒情诗的小说”和“乡土小说”写作的理论倡导着重于三点:强调乡土色彩;乡土文学是形成作家个性的一个基本要素;乡土文学是进入世界文学的一个必备条件。在废名早期的小说中有乡土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其中承载了他对乡村世界批判性的现实观照,到中后期他完全行走在他的老师周作人枣生所预设的途程中,他的田园诗化小说,显示了我国现代小说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多样化风格。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人最本质的关系根植于人的存在,因为人的存在而产生的文化育人本质演变,经历了人类"批判生存"与"学会生存"的认知困境、品尝了人类"尝试生存"与"认知生存"的行动阻碍,最终沉淀在人类"理解生存"与"追求存在"的生命期盼中,形成了今天文化化育生命的基本向度.文化育人的本质演变遵从人类学会生存与追求存在的自然演化逻辑,在...  相似文献   

7.
鲁迅和周作人对儿童都充满了炽热的爱,这与他们性格中纯真的"赤子之心"有密切关系,但他们爱的方式不同,爱的内容也不相同。鲁迅对儿童采取不逃避、不掩饰态度,有赞赏,也有批判;周作人对儿童爱的方式是从理论和理想出发,在虚构儿童的世界寻找精神的平衡、心灵的慰藉。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民俗思想和民俗趣味.周作人的民俗趣味深受柳田国男的影响,他曾把柳田国男视为给自己的思想体系极大影响的少数杰出外国思想家之一.因此两人在鬼怪方面也有着共通的认识.但是由于身处不同国家,受两国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两人的鬼怪思想又各有其特点,内涵方面各具其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9.
"事实存在"的课程理解认为课程是既定的客观科学知识的文本事实,教师须忠实于课程知识授受;这一课程理解观尽管已遭到批判但依然影响制约着当下的课程理论研究和教师的课程实践。"实践生成"的课程理解认为课程是包含教师和学生在内的课程主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形成的活动与经验,是在实践智慧主导下不断生成的实践活动。课程理解的"实践生成"转向,是超越"事实存在"课程理解观的偏狭桎梏,思考课程改革再出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张永泉的鲁迅研究始于80年代初期,二十年来,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思路和学术品格,并且以其对于鲁迅的执著探讨而显现出一种难得的人格魅力。这集中体现在他的专著《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从周树人到鲁迅》(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5月版)之中。  相似文献   

11.
<正>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研究主要集中于1912—1923年间,这十年也正是我国儿童文学的诞生期.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倡导“儿童的发现“到“儿童的文学”的过程,这也是与我国儿童文学最初的发展历程相一致的.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思想不仅是他文化思想中最重要一翼,还是我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上最初一批成果.因而,研究周作入的儿童文学思想,其史学上的意义与理论上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一、周作人与中国儿童的被发现  相似文献   

12.
孙频作品中呈现的生命图景及生死态度与佛教生命观相暗合。其对因性别、欲望、人性的恶及社会的压迫共同造成生命苦难的叙述,带有浓郁的罪感文化。为消解生命的痛,孙频尝试借助爱、肉体受难、发泄性欲、皈依宗教进行自我救赎。继四种救赎方式失效后,孙频转而崇尚人性力量主导下的“活着宗教”,并主张回归生命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做好显性管理,促进隐性管理,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思维的具体成分和抽象成分不可分的统一关系中,青少年时期的逻辑抽象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而且,由于抽象成分的发展,具体思维也不断得到充实和改造,青少年的具体思维是在和抽象思维密切联系中进行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具体形象的直接支持。所以,对这一时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培养、思维习惯的塑造、认知能力的提升,教育管理者——学校、教师,要高度重视显性管理,做好隐性管理,使显性管理与隐性管理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中学生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14.
左玮 《现代语文》2007,(10):44-45
周作人和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两位大家,他们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两人迥异的人生观和人生姿态却使他们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本文侧重从周作人和鲁迅的人生历程,并结合对其作品的剖析,揭示两者其内在相异的精神结构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5.
“人学”是周作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及散文创作的思想基础。西方“人学”观念以翻译形式进入中国,脱离原来的文化语境后,便受制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以来,众多的研究者都将周作人提倡的“人学”定位于对西方“人学”的回应。但在非西方的文化语境中谈论西方“人学”,必定会是一种中国式的界定。  相似文献   

16.
从本体存在到本质生成的教育建构论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郝文武 《教育研究》2004,25(2):21-25
教育是通过教学形成人的活动。但教育形成人在不同时代和社会又有不同的认识理念和实践方式。教育本质的变化过程是从永恒不变的教育本体存在扩展为具有特定规定性的教育具体存在的过程,是教育主体确认自我价值和选择教育规律的建构性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7.
就周作人发现的晚明文学和五四新文学之间观念的相近,做了深入辨析.指出两者"尚真"、"尚质"和"尚今"三个相同点,探讨了思想的不同来源,辨析了各自概念内涵方面的细微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饮食散文在周作人的散文创作中占有一定比例,但与同时期或稍后的其他饮食散文作家相比,周作人的饮食散文创作有明显的特殊性。这既与其丰厚的学养有关,也与其复杂的思想背景有关。周作人饮食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充满知性,二是富有人情味。事实上,这两个特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周作人散文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在周作人看来,是无性的文化,缺乏情趣的文化,是于生命成长、生机勃勃上,即个性发育上欠缺的文化。他输入歌咏儿童的文学,提倡"梦想的精神",主张适当地禁欲,并指出婚姻生活中"爱是移动的",需夫妻双方不断地创造。就一个人的教育而言,他非常重视性的知识,于当时的复古颇盛的文化风气中坚持自己的个性。到了20世纪30年代,周作人开始了由个性的提倡到压抑的愤懑时期。他所面临的是中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时代,感慨于除却忍从屈服,生活总是为家族制度、阶级制度、资本制度、知识买卖制度而牺牲。在这一时期,周作人的文学史观、文学观也逐渐地完善,指出中国历史上晋文里开始增加了小品文的色彩,初现具有个性色彩的文学。  相似文献   

20.
文章简要梳理了海德格尔存在之思与艺术之思互释的思路历程,指出“转向”时期的重要著作《艺术作品的本源》和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是海德格尔从存在去规定艺术和用艺术来阐释存在的尝试,体现了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艺术本质观和文艺批评观。海德格尔对艺术的形而上沉思,虽然没有给我们提供最终的答案,但他富于启发性的思考和追问,已将艺术哲学引领到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