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兵 《学周刊C版》2010,(12):125-125
对于渗透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教育.是近年来新出现的内容,其存在和发展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出现了过分强调“生命意识”教育.处处以“生命意识”教育为标准的片面性。本文从历史的观点与文学的观点来分析了这种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一旦失去生命,世界也就失去了光彩。”面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种种生命意识沦丧或扭曲的现象——这类现象不仅存在于成人世界,在中学生中也有发生,残害他人生命有之,轻掷个体生命、为一点小事寻死觅活有之——语课本中揖录的一篇篇有关生命意识的课,它体现了大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要求,很符合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3.
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然而,对于陶诗中弥漫的生命意识,却少有人关注。因此从对时空的关注、对感性生命的释放以及对理性生命的追求三个方面来阐述陶诗对生命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魏晋时期自然成为被独立审视的审美对象,具有了自身的审美意义,魏晋士人摆脱了汉儒将自然外化为伦理象征物的束缚,更多地关注自然的感性形式之美、内蕴于其中的生命气息以及人与自然的浑然合一。魏晋文学中的山水之文也由负载伦理道德的政治文本转变为彰明魏晋士人生命意识的审美载体。  相似文献   

5.
杜甫诗歌展现了诗人饱满、庄严、凛冽的生命状态,显示了诗人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基本态度,表现了诗人助君济世、自觉为诗的生命追求。探讨杜甫诗歌中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追求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中的生命意识指的是从生命或有机体视角来看待翻译产品与活动,把译作与原作视为一种生命化的存在,注重译者在译作生成过程中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本文基于中国古典哲学中的气本论探讨了文学翻译中的生命意识,对“翻译之大德曰生”以及“生生之为译”两个命题进行了阐释,主要表现在译作的创生、生命与生存三个层面。文学翻译研究也要贯彻翻译生命论的理念,深入考察译作的生成性、生命性与生存性。“生”理应是文学翻译研究的核心论题,“气”是“生”的原动力,贯通了宇宙之元气、人之精气以及文章之文气。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达气”是关键,包括传达原作之气与通达译作之气。  相似文献   

7.
坎坷的人生经历,引发了史铁生对生与死的深层思考:明了死是一个无需寻求而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人应珍视生之“过程”。从个人的苦难中审视并发现整个人类生命存在的状态是与生俱存的永恒困境,并试图指出人类走出困境的救赎之路一从绝对独立自由的精神上实现超越,由敬畏生命而谱写出一曲人类不屈的生命壮歌。  相似文献   

8.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的情感载体,渗透着艺术家强烈的生命意识,也彰显着艺术家的生命历程。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内在情感,这与作品本身所蕴涵艺术家的生命意识密不可分。本文主要是从梵高绘画代表作品的色彩、线条、笔触等方面来阐述其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把语文教学推向了新的阶段.我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应该具有现代观念,应该是由教师、文本、学生建构起来的具有生命意识的,生命与生命相互碰撞的,生命的完善与运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老舍的生命悲剧意识是在宣传生命悲剧的东西方哲学和宗教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其文学形态主要体现为类似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的创作。其生命悲剧意识不仅是丰富系统的,并且也是深刻独到的。  相似文献   

11.
元杂剧中贯穿着一股浓烈的生命意识,它体现在公案剧、水浒剧、文人剧及历史剧等各种不同题材的剧作内容中。本文在与前代文学的比较中显示元杂剧中生命意识的特点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人学,生命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文学审美对象。在中国文学主流中,文学审美生命意识以文明化后的阴柔意识为主,而生命原始血性的狂野和自由却很少进入到文学审美领域。本文从生命的原始野性角度粗略探讨一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狂野与自由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意识是一个人在社会生存和立足的基础,也是一个人适应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在语文教学中不被重视。本文从教师的意识、教学的对话、个性的阅读、课堂的生成这四个方面探讨学生生命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登高是中国古代文人常有的一种生命体验,他们通过登高望远来感荡心灵,并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在这些诗歌中,哀痛、苦闷、悲心、豪情、壮志等各种情感得到了抒发,生命意识得到了张扬。  相似文献   

15.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历史主要是人类的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创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史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提高对生命本身的价值意识、和平意识、创造意识、环保意识的认识。这样能有效地契合素质教育的要义。  相似文献   

16.
魏文帝曹丕传世的诗作不多,在今存的较完整的约40首诗中,我们发现生命意识是其诗作贯穿始终的一大主题。本文从生命价值意识、时间意识、个体意识三个角度分析曹丕诗歌中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三毛原名陈懋平,是近代文学中至关重要的一员,代表作分别有:《撒哈拉的沙漠》《梦里花落知多少》《你是我不及的梦》等总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宏观及学习的态度,浅谈三毛为其文学作品所附带的生命意义以及其文学作品在近代文学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沈红旗 《中学教育》2003,(12):25-27,41
先让我们从四个角度审视一下语文教学中的奇怪现象。(一)语文考场上不少热爱语文才华横溢的同学折戟沉沙令人扼腕,而一些只在高三复习阶段冲刺一下的理科高手因为掌握了应试规律而高奏凯歌,语文教师常在得知学生考分后大跌眼镜。(二)公开教学时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照搬时髦理论,术语联翩紧跟潮流,教学过程展开激烈讨论,论辩双方口若悬河,电脑制作日趋精致,相关资料大量下载……但游离文本的思辩、事先设计的讨论犹如美丽的泡沫,转瞬即逝,学生对这种热闹的表演并不欢迎。(三)教研活动时有的老教师慨叹以前的教学驾轻就熟,而现在却越来越不会教…  相似文献   

19.
生命现象是人类文明关注与调节的核心内容,也是文学艺术思考与表达的终极目标。庞天舒的军旅小说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她以鲜明的科学思维从生命起源、物种演变与生存斗争的角度,探讨了人类生命的内在激情与外部物质世界不断积聚冲突的能量的统一性,赞美了人类战斗与爱的激情,表达了对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的深入思考与全新理解。强烈而新颖的生命意识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庞天舒军旅小说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并提供了一种理解文学现象的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人的本质存在方式,是人的文化生命的言说与传承的载体。语言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每一个词都布满历史的脚印和充盈成生命的呼吸。阅读语言,就是要读出语言背后的生命力,感受语言中言说者的生命活力与激情,把静态的文字转化为生命的场景,发现文本的精神气象,从而唤醒阅读者的生命意识,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