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搞市场经济不保住市场,就没法活下去。市场没有了,怎么保持稳定? 过去,里根说,美国如果能垄断中国的经济、政治,美国可以再繁荣100年;如果只占领中国的市场,可以再繁荣10年。他想靠中国救美国。这也是当初尼克松为什么要到中国来的原因。他认为中国是一片处女地,他来敲开中国的大门,是想占中国的市场。尼克松本来是反共的,但是一当上总统,他就到中国来了,过去是  相似文献   

2.
尼克松对华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从"反华"到"联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尼克松的对华思想一方面既受到美国国内政治舆论的左右,另一方面又受到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影响。在内在驱动与外在压力的共同驱使下,尼克松的对华思想不得不走上正视中国的轨道,这个结果既关系到尼克松个人的政治前途,又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因此,对尼克松对华思想演变动因的分析,可以揭示中美关系既合作又斗争的历史,也可以为近来中美两国复杂的战略性伙伴关系提供积极的参照。  相似文献   

3.
《学子》2003,(2)
尼克松说,提升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前苏联。一次,在前苏联机场上飞机准备起飞时,突然一个引擎发动不起来。此时,在场的勃列日涅夫又急又恼,指着民航部长问尼克松:“我应该怎样处分他?”尼克松说:“提升他。因为在地面发现故障总比在空中好。”  相似文献   

4.
“水门事件”是尼克松任职期间的一个政治丑闻,它已经过去十六年了。本文旧事重提,不想重新讨论尼克松总统是否亲自导演了“水门事件”的发生,而仅想通过对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总统所作所为的分析,找出尼克松总统在处理该事件中的失误。历史是一面镜子,“水门事件”的影响不仅在于使资产阶级政客的肮脏嘴脸暴露无遗,重要的是在于它给一切大权在握的人敲响了警钟,在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民主气氛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如何尊重他人  相似文献   

5.
1972年2月22日,尼克松在人民大会堂告诉周恩来:他认识到想独立的台湾是恢复中美关系的障碍。据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公布的一份会晤记录显示,尼克松当时表示:“原则一,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尼克松说:“不会再发表大意是台湾地位未定的声明了———如果我能够控制政府机构的话。”“原则二,我们过去没支持、将来也不支持台湾的任何独立运动。”他说他们不得不提防反对者,要让他们“(没有)机会结成一伙,说什么美国总统去北京,出卖了台湾”。两天后,在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的另一次会晤中,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再次就台湾问题做了全面…  相似文献   

6.
想象的美丽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两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访问:一次是去中国,另一次是去苏联。报纸上连篇累牍的都是对访问能否成功的预测。对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巴鲁克·菲什霍夫教授来说,尼克松的访问给他研究“事后之明”提供了好机会。  相似文献   

7.
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不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也重塑了台海地区的关系结构。随着中美关系的实质性转变,台湾当局受到巨大冲击,美台关系的基础也随之动摇。尼克松政府虽设法安抚台湾当局,一再保证对台防御承诺不变,与之"外交关系"也不会受到影响,但尼克松访华却使台湾当局的对美信任丧失殆尽。尽管如此,台湾当局并未出现过激反应,因应措施也较为克制,原因在于其能反制美国的"筹码"有限。美国政府为确保尼克松访华成功及其访华成果不受影响,对台湾当局恩威并施,在设法安抚的同时,警告其不得采取妨碍尼克松访华的行动。尼克松政府对台湾的"背弃"行为,使台湾当局注意力从"反攻大陆"转移到岛内发展。  相似文献   

8.
名人一般都具有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他们的语言表达精练、恰当、明晰、奇妙,达到了语言的高境界。请看几例:一、没有必要再来一次高峰1972年,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他和毛泽东会谈后的第二天,兴致勃勃地游览万里长城。他爬了三级台阶就停了下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播音员克朗斯主持现场直播。他见状,为了增强转播效果,使气氛更活跃,幽默地问尼克松:“总统为什么不爬向最高峰?”尼克松腿有病,再往上爬,力不从心;但在此场合,如实回答又会损害总统在国民中的形象。面对克朗斯伸过来的话筒,尼克松从容妙答:“我昨晚与毛泽东主席的会谈已经…  相似文献   

9.
不后悔     
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电视第一次转播了总统候选人的辩论,肯尼迪与尼克松在镜头前的表现最终决定了大选的结果。当时负责转播工作的休伊特建议尼克松化妆,但尼克松因为听到肯尼迪不需要化妆,遂拒绝了这个建议。可是他没想  相似文献   

10.
在尼克松中风的当天,他的最后一本书——《超越和平》的清样送到了他的办公室。现从他的这本新著中摘译两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上世纪70年代初访问我国时,曾到北京景山实验小学参观考察。据说当他了解到中国的小朋友都喜欢用扑克牌算24这个情况后,就迫不及待地给当时五年级的小同学出了一道题:如果现在的四张牌是三张5和一张1,请问能否算出24?尼克松要求思考演算过程  相似文献   

12.
美国《时代周刊》1972年3月6日那一期的封面题目是:Nixon's China Odyssey(尼克松的中国奥德赛)。现代英文中的奥德赛(Odyssey)一词源于古希腊神话,是浪漫冒险的象征。在美国媒体看来,尼克松的这次中国之行多少有点神奇和冒险。白宫发言人也称这次旅行为“登月之旅”。言外之意,他们的总统像是要去一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在尼克松的回忆录《角斗场上》的第一页,他开始描述这次奥德赛之旅(根据英文版翻译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92年,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的《国家论坛》节目宣布:不受欢迎的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出人意料地再次参选!他的新竞选口号是:“我什么也没有做错,我以后再也不会犯错。”随消息播放的还有尼克松演说的音频剪辑。这引起了听众的很大反响,纷纷打电话到这个节目表达他们的震惊和气愤之情。到了节目的后半部分,主持人才说明这不过是一个玩笑。  相似文献   

14.
尼克松研究的发展 ,是美国传统史学与新史学融合的典型 ,不仅有大量叙事体传记和传统学术研究成果 ,而且新史学的各种方法都得到应用。这些研究不仅考察尼克松的内政和外交的具体政策 ,而且分析他的人格和道德因素的影响。对于我们在学术研究中更新研究方法 ,扩大研究领域 ,拓展思维空间 ,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亨利·基辛格从哈佛毕业后,去了华盛顿,在尼克松政府内任职。一次,一名新同事问及有关学术界里存在的政治上的明争暗斗的情况。某人问道:“在华盛顿,我们以政治密谋而著称——这是我们的工作嘛,但是,比起大学里的背后杀阴枪和肮脏龌龊的政治来,我们却是胆小鬼,为什么您的人民要  相似文献   

16.
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及美国的战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克松主义,是美国第37届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执政时期所提出的调整美国对外战略的指导原则。在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以及《世界现代史》等课程中对尼克松主义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但是对于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和战略调整这两方面的问题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下面我们就这两个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粗浅见解。第一,关于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西方学者以及尼克松本人的着法是,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是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对记者发表的谈话中所提出的“新亚洲政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说:尼克松“就职后前往关岛(1969·7),宣布减少美国驻外部队,通过军事和经济援助,使较小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应当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而且对社会(包括政治)也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理解。他曾作过一些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讲。当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国时,他还为美国《每日新闻》撰文,发表了深刻且有远见的评论。而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地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埋头自己专业建树卓越的学者,而且是一位博学多才对社会、人生有着深刻思考的伟大人物,他在哲学上的地位是哲学家们公认的,他在艺术上,如在小提琴演奏上也有很深造…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2009,(9):83-83
1972年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苏联,双方在限制战略核武器问题上分歧很大。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对尼克松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俄罗斯农民在赴邻村的途中迷路,他问一位老樵夫到该村还需多长时间。老樵夫说:“我不知道。”农民失望之余就走了。突然,老樵夫大声嚷道:“顺着这道,再走15分钟就到了。”农民感到不解。  相似文献   

19.
今年四五月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前总统肯尼迪的遗孀杰奎琳先后离开人间,美国新闻媒介除了用大量篇幅介绍其生平外,还报道了他们临终前对死的态度。 尼克松生前曾对医生和家属有嘱咐,不愿医生采取特殊的医疗手段来延长他的生命。他因中风而脑水肿后,医生本可采用呼吸器帮他加速呼吸,减轻水肿,延长生命。但为了尊重病人的意愿,医生没有这样做,结果从发病到逝世,前后只有4天。杰奎琳是5月19日逝世的。但早在2月,当她得知  相似文献   

20.
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面临着自珍珠港事件以来历届总统都未曾遇到的最为糟糕的国际形势和国内麻烦,迫使他不得不对美国的内外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1969年出台的尼克松主义就是这种调整的直接产物。在美国战略调整方针的指导下,越南战争得以结束,美苏关系得以缓和,中美关系得以正常化,同时美国还调整了与西欧、日本等盟国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