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娇红记>是继汤显祖的<牡丹亭>之后的又一部宣扬至情的传奇创作,只是孟称舜看到了在思想解放的年代.人欲逐渐超出了道德可以管束的范围,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社会上充满淫亵的味道,所以努力把"情"建构在遵从道德的基础上.晚明是个复杂的社会,人们对传统的价值观念开始怀疑,士商的互动让知识分子对于一直信仰的道路产生疑问.孟称舜自然脱离不了这样的社会,他也开始反思了.  相似文献   

2.
《娇红记》中的飞红,是作者为演绎申、娇之间爱情悲剧而塑造的人物形象。正是这一原因,赋予了飞红形象更加真实的特点,通过飞红侍妾的独特身份,可看到隐藏在申、娇爱情悲剧背后的另一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3.
《娇红记》采用"延宕"的叙事策略,以申纯的五次拜谒、与娇娘六度分别结构全剧,通过暴雨、战事、女鬼迷情、飞红间阻、王父拒婚、帅子求美等自然与社会的阻力从外部延缓爱情的发展,同时以情感的阶段性递进与危机意识的体认,从爱情内部呈现悲剧机制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4.
《娇红记》是晚明剧作家孟称舜的一部优秀剧作,这部爱情婚姻悲剧体现了晚明时期“言情”的文学思潮。文章将《娇红记》与它之前的经典言情戏曲作品《西厢记》、《牡丹亭》相对比,探究其言情特点,得出结论:《娇红记》的言情思想有一定的超越性,一方面,从作品塑造的男女主人公形象来分析,情的意蕴一步步深化;另一方面,从作者创作的主题思想来看,情的意蕴一步步扩大。  相似文献   

5.
孟称舜是明末戏曲作家,塑造了王娇娘、飞红等女性形象.这些女子大都貌美忠贞,是至情至爱的化身.本文以分析孟称舜<娇红记>中王娇娘和飞红形象为主,探讨他笔下女性形象所具有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6.
<娇红记>采用"延宕"的叙事策略,以申纯的五次拜谒、与娇娘六度分别结构全剧,通过暴雨、战事、女鬼迷情、飞红间阻、王父拒婚、帅子求美等自然与社会的阻力从外部延缓爱情的发展,同时以情感的阶段性递进与危机意识的体认,从爱情内部呈现悲剧机制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7.
孟称舜的传奇《娇红记》是晚明继汤显祖《牡丹亭》之后的又一部爱情戏曲杰作。作为一部叙事曲折、凄关感人的剧作,它通过奇特的矛盾设置造成了令人震撼的悲剧气势。同时作者采用巧妙的叙事结构使全文针线紧密、血脉贯通,并且注重戏剧场面的冷热调剂,形成张弛有度的戏剧效果,又通过独特的时空设置抒写了一曲新的爱情之歌。  相似文献   

8.
<娇红记>是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是十大古典戏曲悲剧之一.但因为种种原因,对它的研究却迟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试着从<娇红记>的本事、思想、人物、结构及其与其他作品的比较、评价等六个方面来对80年代以来的<娇红记>研究现状作个简单的综述.以便在此基础上作出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孟称舜《娇红记》叙述了申纯与娇娘的爱情悲剧故事,此故事曾以小说、传奇、杂剧等形式呈现于读者面前,它通篇弥漫着浓郁的悲剧色彩。塑造了娇娘被动反封建礼教、申生对爱情从软弱到坚定但又充满纨绔了弟习气以及飞红自信坦率,勇于抗争,大胆争取独立人格但又容易妥协的现实女子形象。在某些方面才子佳人故事“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公式化、概念化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明代戏剧创作中 ,孟称舜的《娇红记》近年来受到不少研究者的瞩目 ,被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重要作品。实际上《娇红记》在思想深度上和艺术创造上对前人都无明显突破 ,只是对传统的复制与模仿。其思想意义以及所涉及的社会生活并不能简单地看作是明代社会思潮的反映 ;被学界看重的主人公的恋爱观在当时已不为鲜 ,申、王二人的结合也缺乏深厚的思想基础等 ;其情节、结构及语言也是因陈旧套。为研究者所称道的该剧的悲剧意义 ,因其缺乏必然性而不具典型意义。对《娇红记》的过分肯定 ,恰是对我国戏剧成就的全面否定  相似文献   

11.
王希杰先生在其修辞学研究中体现出一种典型的学者品格。这种品格表现在三个方面:学术品格之独立,学术洞见之敏锐,学术表达之真诚。这种学者品格成就了王先生的自信和不从流俗。  相似文献   

12.
流行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具备两大叙事要素:“才”与“情”。“才”是男女双方必备的条件,是小说情节展开的起点。“情”是故事发生的依据,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才子佳人小说对“才”与“情”的重视,与明末清初的社会时代思潮有着密切关系,也与小说作者的生活处境与心态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字的历史超过四千年,其中最早出现的是象形字,随后发展出其它几种字。古字创造是一种与审美意识密切关联的化活动,通过对“六书”中最有特点的象形字和会意字进行分析,得出意象思维是古字造型中的重要特点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在《晏子春秋》中 ,晏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 ,而齐景公只是作为晏子的陪衬而存在的人物。但是 ,在作者不经意和简省的笔墨中 ,通过对比、映衬、直接、间接描写等手法 ,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成功、鲜活的齐景公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5.
汉字文化学以汉字作为研究对象,汉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所涉及的内涵很广,因此汉字文化学框架内的汉字阐释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充分认识汉字符号系统的特性、确定汉字阐释的立足点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关信息社会理论的研究也开始兴起。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信息社会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信息社会及其结构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本文尝试在此方面,对我国学者近十年来的研究进行一下简单的回顾和评述。  相似文献   

17.
晚明沈自徵的杂剧《簪花髻》,通过对嘉靖年间杨慎在流放云南时期放浪形骸、嬉笑怒骂的描写,抒发了包括作者在内的晚明士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彷徨与苦闷。剧中言行不无夸张的杨慎形象,既是某种程度上的历史真实,又投射着包括作者在内的晚明江南文人自身的影像,代表着江南士风在该历史阶段的演进状况。  相似文献   

18.
对矩阵引进了滚动运算,然后研究了它的一些有趣性质。  相似文献   

19.
写蔡元培很难。他的知名度太高。关于他生平的文字资料,何止汗牛充栋。我就是再勤于翻检和抄写,也不能拾人牙慧于万一。但是我还得写一写他。因为我打算编辑一组中国大学校长的传略。这开头要不写他,那整个就没法写下去。因此,无论循例还是循理,我都得从他这里做起。蔡元培(186 8———194 0 ) ,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绍兴历来就是杰出人物的摇篮。杰出人物当然不一定都出身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据蔡元培的一些传记、年谱记载,蔡家先人由诸暨迁居绍兴,初以“艺山售薪为业”,后经商。所谓“艺山售薪”,不外是垦殖山地,出卖柴草或木材…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是传统向近代过渡的重要阶段。士农工商等群体在这一时期内都发生着变化。士阶层逐渐向自由人转变: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思想倾向于自由民主;在寻求文化发展的同时,开始依赖文化市场,密切同市场的联系。商人阶层亦将目光投入文化市场,融入近代化过程。民初,商人阶层发现新文化运动的经济潜力,不断扩大人才探寻范围,士商开始走向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并成为彼此的互推器,双方通过合作以及交游,获得新文化成长的空间,士运用商的优势传播文化与新知,商人依附知识分子推进经济的近代化,进行商业转型。知识分子与文化商人之间的互渗与交游在这一历史时期打开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