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把《红楼梦》第四回或“护官符”认定为《红楼梦》一书的“总纲”是“左”的艺思想的产物,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在“红学”研究上的反映,这种“左”的观点目前仍有影响,应给予拔乱反正。《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对全书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中第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观看“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并聆听《红楼梦》“仙曲”对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遭遇和归缩以及全书的基本情节和结局作出总体安排,因此,《红楼梦》中第五回应为全书的“总纲”。  相似文献   

2.
张琪 《语文知识》2015,(5):40-45
《红楼梦》内容浩繁,主题深广,头绪众多。初读者如何尽快了解全书内容呢?笔者根据多年的研读心得,提出了整体把握《红楼梦》的八条线索,姑且称为“八一一”读法。有了“八一一”读法,可使小说阅读有“高屋建瓴”之感,收“抓纲务本”之效。一、一僧一道读《红楼梦》,会发现从开头到结尾乃至每到关键情节都会有僧、道的影子,不理解僧、道在小说中的作  相似文献   

3.
一、是叙事化、形象化的“诗论”王蒙先生在谈到《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一段时,以他惯用的戏谑笔调写道:“显然作者也在通过黛玉、香菱之口发表自己的‘诗创作发凡’或者‘写诗入门’。……立论相当扎实,路子是对的,完全可以把这一段复印下来作为诗歌函授学校的教材。”作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其实不止“封建社会”),在诗歌这一“科”的确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令人惊叹!综观全书,我们感到“香菱学诗”在《红楼梦》中绝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小说中一大批诗人的“诗歌创作”和全书浓郁诗情氛围的有机结合。如果说,如…  相似文献   

4.
一、是叙事化和形象化的“诗论”王蒙先生在谈到《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一段时,以他惯用的戏谑笔调写道:“显然作者也在通过黛玉香菱之口发表自己的‘诗创作发凡’或者‘写诗入门’……立论相当扎实,路子是对的,完全可以把这一段复印下来作为诗歌函授学校的教材”。作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其实不止“封建社会”),在诗歌这一“科”的确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令人惊叹!综观全书,我们感到“香菱学诗”在《红楼梦》中绝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小说中一大批诗人的“诗歌创作”和全书浓郁的诗情氛围有机结合。如果说,如珍珠…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有何缘起?我们可从“石头”入手,开启四问: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这块“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前身吗?这块石头何“奇”之有?这块石头对全书的“情节”有何作用?以此四问,引导学生寻“石”探秘,开启《红楼梦》整本书沉浸式阅读之旅。  相似文献   

6.
    
茶与小说——《红楼梦》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这部旷世奇书几乎是以茶演绎展述情节内容的。《红楼梦》中的茶与文人雅士、琴棋书画融为一体,极富诗意。作者曹雪芹可称为清代著名的“茶学博士”,他对茶的属性、茶具、茶水、品茗要略等茶艺事项认识得非常透彻,全书共描写茶事活动有280处之多。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书名中“红楼”一词究属何指,历来是红学研究中的盲点,一般以为仅是泛指“巨家大室”,并无深层意蕴,但考之于该书其它诸名,皆有具象可指,因对“红楼”一词寻根究源,所得结论如下:秦可卿即警幻仙子的幻形;秦氏托梦(给凤姐与宝玉)之所即天香楼;天香楼即红楼;秦氏所托之梦即“红楼梦”;《红楼梦》之名有多重寓意;《红楼梦》应是该书本名。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开宗明义宣称其书“大旨不过谈情,亦只是实录其事”;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也认为《红楼梦》的人物描写“其要点在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不大相同,所以其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从全书的人物描写来看,曹雪芹的“实录其事”的创作原则得到完美的实现;鲁迅先生的“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是中肯、恰当、确切之评。《红楼梦》确是一部位于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之高峰,列于世界文学现实主义之尖端的伟大杰作。  相似文献   

9.
小说“故事”、历史“本事”和“经书”义蕴三位一体的“千古未有之奇书”《红楼梦》,其第二层所记载的,是一部自神宗衰落至弘光国亡的明末“血泪”史.作为“金陵十二钗之冠”的林黛玉,自“史书”层面观,同样是一位与贾宝玉并列的贯穿全书的核心人物.我曾言,林黛玉在明史“人物系统”中的本来“角色”是史可法,兹作以比较考释.一、“前科”进士关于林黛玉的家世门第,《红楼梦》第二回有一段特别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大旨谈情”是曹雪芹予以《红楼梦》的主旨,但非仅谈“情”而已,“意”在“情”中,“情”中有“意”。作者赋予全书“情”的化身竟然是谜一样的秦可卿,致使“红楼”之情扑朔迷离,尽显人性之复杂,构设红楼“遍披华林”的悲壮基调,也是中国文士永恒的“困惑”与“焦虑”,充满民族文化的历史厚重感。曹雪芹寄予秦可卿的形象特质与价值,就在于其“无可云证”的“一把辛酸泪”悲情推演的点位钩织。以《红楼梦》文本与脂评为依据,论析秦可卿不同的符号性角色,解读“可卿”之情与谜及其与《红楼梦》主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红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关于《红楼梦》精神主题的争论,二百余年以来从未间断。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光华映照之下。在全球视野下的中外文化的比较之中,《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将继续为红学研究提供诠释空间与意义场域。然而从根本上讲。这部“家传”、“国史”、“拟《春秋》”三位一体的“今古未有之奇书”,乃是华夏民族历史文化之文本象征;以“三科九旨”为理论支柱的《春秋》大义,已然成为《红楼梦》全书之精神主旨。如果说文明与野蛮、繁华与衰落、入世与出世,是其三个相互关联的历史文化主题,向往天下化成,期望万世太平,关注现实人生,则是其贯穿始终的精神主线。  相似文献   

12.
许多青年学生要求阅读《红楼梦》,但往往受到一些人的种种非难。有人说《红楼梦》只是一部“爱情小说”,认为看这部书是“不务正业”,不让学生阅读。这是不正确的。《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书呢?它是一部思想性很强,艺术性很高的政治历史小说。全书以第四回为纲,反映了激烈的阶级斗争。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上至朝廷,下至州县,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对农民和一般平民进行疯狂剥削和压榨。纵观全书,有好几十条人命。如,号称“金陵一霸”的薛蟠,为了争买婢女,将冯渊打死,靠贾府之力提升为金陵应天府尹的贾雨村,“循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使凶手逍遥法外,冯渊变成了“逢怨”,  相似文献   

13.
在《红楼梦》开篇的地方,作者借空空道人之口,对全书作了一个总的概括,说是:“其中大旨谈情”。这话究竟是真心还是假意、是正笔还是反笔?有的同志曾经认为,这不过是作者玩的障眼法;《红楼梦》是政治历史小说,爱情描写只不过是一种掩护,作品的本旨不是在“谈情”。爱情主题说曾被当做《红楼梦》研究中严重错误的观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一部以佛教哲学的“苦了”为主题思想的人情小说;“苦了”既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动机,也是《红楼梦》的中心思想、主题和核心;它涵盖全书,制约整个情节发生、发展和归宿。  相似文献   

15.
纪永贵 《池州师专学报》2000,14(1):55-61,91
《红楼梦》书名中“红楼”一词究属何指,历来是红学研究中的盲点,一般以为仅是泛指“巨家大室”,并无深层意蕴,但考之于该书其它诸名,皆有具象可指,因对“红楼”一词寻根究源,所得结论如下:秦可卿即警幻仙子的幻形,秦氏托梦(给凤组与宝玉)之所即天香楼;天香楼即红楼,秦氏所托之梦即“红楼梦”;《红楼梦》之名有多重寓意;《红楼梦》应是该书本名。  相似文献   

16.
分析《红楼梦》的梦境审美特征,认为全书以梦境为线索贯穿全书,带头“色空”思想的外壳,观照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及心理焦虑。提出《红楼梦》的又一主题。  相似文献   

17.
从妇女问题的视角看,《红楼梦》是反映封建社会末期妇女问题的百科全书。它抒发了对封建礼教桎梏下的妇女的悲惨遭遇的极大同情和对残害妇女的封建制度的不满情绪。一种崭新的妇女观、恋爱婚姻观和婚姻道德观已在《红楼梦》中萌生。 一、万艳同悲与女清男浊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是全书反映妇女问题的总纲。金陵十二钗,全是“薄命司”中人:宝玉在太虚幻境喝的茶,名“千红一窟(哭)”;饮的酒,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张放先生的曹雪芹“不大可能写出《红楼梦》来”、墨香“假曹雪芹之名”作《红楼梦》的观点进行了分析、批评,认为这种观点是没有说服力的,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9.
【设计说明】《红楼梦》一书结构宏伟,情节错综复杂,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整体性阅读?“草蛇灰线法”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基本手法。“草蛇灰线”用以比喻小说叙事中有意留下的对后文情节发展所做的暗示、伏笔。这些暗示、伏笔,就如同蛇行草中时隐时现,又如灰漏地上,点点接续,看似一鳞半爪,实则隐含全体。这一手法的运用,使得《红楼梦》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叙述精练;同时使得全书情节扑朔迷离,充满了谜之魅力。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书名之寓意与秦可卿这个人物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秦可卿即警幻仙子的幻形;秦可卿之名为贾府的秦氏与仙境的可卿的合称;秦氏(可卿)托梦给王熙凤与贾宝玉之所即天香楼;天香楼即红楼;秦氏(可卿)所托之梦却“红楼梦”;《红楼梦》之名有多重寓意;《红楼梦》应是该书本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