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我国,虽然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但依然有数以千万计的青少年过着留守生活。这些孩子的父母背井离乡,为生活奔波,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亲情关爱和有效监管,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沦为了问题少年,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根据政法系统提供的信息,我国留守青少年案件数及犯罪人数呈双上升趋势,留守少年为钱财犯罪的案件较多,教育程度和犯罪人年龄都偏低,他们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三五成群,无所事事,经常发生群体性犯罪,如一起打劫、盗窃等。那么,如何预防留守青少年犯罪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在父母离异后由于缺少亲人关爱、心理失衡等原因,他们中的一部分便成了"问题"孩子,而这些孩子的"问题"是可以通过一定方法解决的。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采取教育措施,使这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当“希望工程”将一批批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回学校让他们重新拿起书本的时候,在城市里,在我们的身边,却有一部分父母离异的孩子,正沿着学习成绩下降、厌学、辍学的轨道滑下去,甚至堕入犯罪的泥潭。如何阻止他们的下滑、扫除他们心头的阴影,还给他们生活的快乐、向上的勇气和信心,这就给学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 这些孩子的家庭结构虽然不健全,但学校给他们的爱应该是健全的。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和家长不要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育,培养健康阳光的孩子是最重要的,不要让他们高分低能,更不要高智商犯罪。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才情,开发他们的潜力,让孩子成为人格完善的人,有丰富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教育公平政策的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已经妥善解决,但是这部分孩子日益凸显的心理问题成为影响他们健康发展的又一障碍。怎样让这些处在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孩子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要使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探讨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才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山区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和培养问题更为严重,这些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家庭的“内战”在他们心里留下了阴影。他们整日生活在矛盾之中,有时甚至感到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并会经常为一些家庭琐事无端烦恼和焦虑。这些烦恼和焦虑使他们的性格不同于其他同龄人,表现在个性上分为以下类型:  相似文献   

7.
因为父母入狱,很多孩子的身心会受到难以弥补的伤害,在世俗眼光看来,他们就是"劳改犯"的孩子,这些处于发育期或叛逆期的孩子,成了被人看不起的人,其中有不少人自暴自弃,走上了犯罪道路,成为了"罪二代"。这已成为了一种现象,而非一种特例。而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就在于"医人",因而对于"罪二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时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都还不成熟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具有可塑性大,好奇心、模仿力强,辨别是非、区分良莠能力差,对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和诱惑抵制力差等特点。如不注意引导、教育,他们中的有些人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些特点和情况,决定了他们是社会上需要予以特别保护的一个群体———弱势群体。为此,预防青少年犯罪,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工作入手。(一)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素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两者对孩子…  相似文献   

9.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一名教学多年的聋校数学教师,面对着聋哑孩子的现状,我不止一次地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孩子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我究竟该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数学课堂?什么才是针对他们的灵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中有6000万名“差生”,这些孩子要么是网吧的常客,要么游荡在社会的边缘,成了未成年人犯罪人群的主体,对他们的教育也成了很多家长的心病。而北京通州二中的退休教师李圣珍却是这样一个以教“差生”出名的人,她通过教50多个“差生”,找出了这些孩子之所以差的原因,并把他们一个个由“差生”变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反映的家教理念很值得读者朋友们思考。  相似文献   

11.
救救孩子     
对死者的赞美,是对生者的希望;对死者的诅咒,是对生者的警告。犯罪,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翻开那些未成年罪犯的档案:杀人、放火、伤害、绑架、投毒、抢劫、诈骗、盗窃……无所不有。他们的犯罪有好奇的冲动,有冒险的幼稚,更有令人发指的罪恶。可是漫长的刑期,沉重的罪责要这些脆弱的心灵去承受时,我们又会发出这样的叹惜:孩子你怎么了?与他们一同承担责任的是不是还有家庭、社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块园地,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品行的好坏、成绩的优劣或多或少会受到家庭的影响。那么在孩子…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他们的孩子大多数留在农村就学。这些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成为农村教师面临的一大教育难题。而对于农村的政治教师而言,更是一种挑战,这就需要这些农村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杰出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以其儿童文学作家的身份屹立于中国作家之林。他的一些小说较为集中地描写了一些特别的儿童,他们大都被成人贴上"低能儿"的标签。但这些所谓的"低能儿"并非是他们的智商有问题,问题的根源是家长和教育者对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存在偏差。对这些孩子教育缺失的具体原因以及这些人物形象的研究可供当代教育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农村中小学生的道德环境,切实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确保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农村学生只是很穷,只要给予适当的资助,他们就必然有所作为。其实我们现在的农村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旧家园了,日益棘手的道德问题使我们不能再忽视这些农村的中小学生,许多有道德问题的农村孩子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犯罪的道路。农村中小学生的道德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农村中小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更不能忽视,这是他们道德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所谓问题少年,泛指中学年龄段有长期逃学、打架、勒索、偷窃等违法违纪行为,最终走向犯罪的未成年人。由于我国现阶段还是应试教育的天下,很多家长、学校依然只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他们成长的心理。教育本来是让人们知道其不足之处改正  相似文献   

16.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当今社会中.大学生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占17%其中盗窃约占七成.大学生犯罪里上升趋势。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竞争压力持续加大贫困生由干生活所迫盗窃生活空虚贪图享受.自我封闭缺乏沟通等.由此看来高校的教育不仅没有看到大学生生存中的挫折危机.反而为他们的发展人为地制造了困难与障碍.学校只看分数的残酷考试和精英教育.加上父母加诸孩子身上过高的期望.往往使原本健康的孩子走向反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因为我们的高校忽视非连续性教育.才导致这些大学生成为牺牲品。  相似文献   

17.
梁楚荣 《广西教育》2014,(25):13-13
正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于2005年对中国1%人口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能够统计到的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超过了5800万人,而这些孩子的情况又不尽相同,近60%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其中一方外出,也就是说,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至少有爸爸或妈妈的陪同,而余下的部分则是父母同时外出,其中绝大部分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为抚养,有的孩子只能与亲朋好友共同生活。对于正处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缺少父母的监护教育,与祖辈之间的交流存在"代沟",对他们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久而久之,导致留守儿童在认识上产生偏差,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具体体现在以下  相似文献   

18.
黄家丽 《教师》2012,(23):9-10
社会越来越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我们的孩子问题为什么却越来越严重?心理承受能力为什么越来越薄弱?青少年自杀率为什么在不断攀升?面对这些严峻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提出:请允许我们的孩子失败,给孩子失败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在挫折中成长。因为失败是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这种失败、这种挫折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在有一种现象 ,那就是一提到青少年犯罪 ,或学生发生违规行为 ,如打架、酗酒、说谎、逃学、赌博、偷盗等 ,都把责任推到学校 ,有的指责学校管理不严 ,有的指责教师教育不力 ,还有的家长找到学校 ,质问教师是干什么的 ?怎么把我的孩子教成这样 ?似乎孩子身上发生的问题 ,都是学校的责任。学校教育是不是万能的 ?社会和家长特别是家长究竟该不该负责任 ?我觉得这个问题有必要说一说。青少年在成长时期 ,是受教育的黄金时期。通过学校教育 ,他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 ,将为他们走向人生 ,终生成就事业 ,无疑作用是巨大的。这也就是说 ,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A3):19-20
农村单亲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在社会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工作需要教育者进行不断的探索,让这些儿童在感到家庭不幸的同时,能在学校中得到补偿。但是在这类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关注,对他们采取一定的心理辅导,让他们的身心都能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