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梁启超把《新学伪经考》比作飓风,把《孔子改制考》比做火山大喷火和大地震以后,人们普遍接受了他的说法,对康有为的孔子改制理论在维斯运动中的作用毫不怀疑,以为它既起到了动员知识分子关心政治、支持变法的作用,又减轻了保守派指控维新派“非圣无法”的压力。事情果真如此吗?笔者通过对维新运动中孔子改制理论传播情况的研究,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康有为并没有借此实现他的初衷,孔子改制理论与其说促进了变法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的疑古思想及其影响房德邻一、康有为疑古思想的要点康有为的疑古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书中。《新学伪经考》刊行于1891年,是康有为在他的弟子陈千秋、梁启超等的协助下编纂的。这部书共14章,其主要内容,梁启超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康有为培养维新力量的万木草堂和维新理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孝》;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公车上书”、组织维新团体——强学会,出版维新刊物——《中外纪闻》;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梁启超著作《变法通议》;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哲学对其书学的渗透 康有为的书学与他的哲学思想几乎都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形成的。1891年,在陈千秋、梁启超的协助下,刻成《新学伪经考》,次年又刻成《孔子改制考》。这两部书是康有为思想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付云 《教学考试》2023,(26):40-41
<正>戊戌变法作为重要的高考考点,频繁出现在高考真题中,比如2022年就有两道:全国甲卷第29题和全国乙卷第28题,其中2022年全国乙卷第28题涉及陈宝箴上奏请求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的影响。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打造成积极主张改革变法的形象,引发了多方的不满,这些矛盾不光有学术上的,更有政治上的。陈宝箴主张变法改革,为呵护湖南的维新思想,调和矛盾,上奏请求销毁《孔子改制考》。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的“董氏学”思想对其《孔子改制考》的撰写有着深刻影响。为了证明孔子具有“改制”的资格,康有为借董仲舒之口来塑造孔子为“新王”的形象。同时,他还证明孔子的“改制思想”通过“口说”流传下来,而能够接续孔子“口说”的,则是董仲舒。他认为“托古”是孔子改制的重要特征,孔子的“托古”思想依靠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是近代学术史的重要奠基人。本以其所《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对公羊学的发挥与托古改制说为主要研究内容,比较全面地阐述康有为的学术观点及其学术影响,并试图从当时学术界对其学术观点的不同评价中引申出学术评论的基本标准与科学规范,既考虑社会政治与学术研究的关系,又保持学术研究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井研县的廖平是近代一位著名的经学家。他一生学经六变, 自号六译先生。他的经学第二变曾给梁启超的老师康有为以影响,康有为据以写作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戊戌变法时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在戊戌变法前,廖平改变了经学第二变的观点,而进入了经学第三变。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论及廖平这一思想变化时说:“晚年受张之洞贿逼,复著书自驳,其人固不足道。”认为廖平经学第三变产生的原因是受张之洞的贿逼。此说一  相似文献   

9.
周锦华 《新高考》2007,(1):30-33
【考点指津】1.正确认识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思想特点:把西方的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披着孔子的外衣宣扬资产阶级改良,是"跪着造反"。如《新学伪经考》在维护孔子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惑世诬民,非圣无法……圣世不容,请焚《新学伪经考》而禁粤士从学——《请毁禁新学伪经考片》引自高级中学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60页。  相似文献   

11.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早在近代已经产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般被认为缘起于"五四"时期以胡适为代表的"全盘西化"论,但文章以为历史虚无主义的起源应该从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算起。当下中共党史研究中存在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企图否定党革命、建设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意识"的异化会使历史研究走入碎片化、片面化的泥潭,是应该着力批判的。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把林乐知主编的《万国公报》作为观察西方世界的窗口,为他推动中国的维新运动提供了许多借鉴的资料。然而康氏并未全盘照搬《万国公报》的价值观念,而是扬其所需,弃其不合,表现出近代思想家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思辨精神。《万国公报》原名《中国教会新报》,1868年9月由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创刊于上海。1874年更名为《万国公报》,成为集教会新闻、评论中外时事、介绍西学的综合性刊物。由于它还热心鼓吹变法而倍受康有为等维新派的青睐,康有为从中汲取了不少思想养料,为自己变法维新思想体系注入新的内容。(一)、康有为吸收了《万国公报》中的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充实了变法的理论依据。康有为的世界观和变法思想在80年代末形成基本框架,其中不少是从他潜心研究《万国公报》的自然知识获得的。在这些知识结构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有三个方面:(1)天文学、天体力学;(2)电、磁、热、光等物理学;(3)数学,从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是讨论古文经真伪的辨伪学的专著。但《新学伪经考》中的辨伪并非客观的学术研究,而是思想家手中论证自己先验思想正确性的工具和打击论敌的武器。这样的辨伪事实上背离了辨伪学应然性要求,步入了歧途。其文与学术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有损于学术品德之客观与诚信。既有伤于学术,无益于思想建设,政治亦不享其利。康有为在历史上自有其地位,然不在其《新学伪经考》。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据此回答 1~3题。1.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能被汉武帝采纳 ,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A .孔子的思想  B .荀子的思想C .韩非子的思想 D .墨子的思想2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 ,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革的先师 ,其目的是A .改变孔子儒学先师的形象B .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孔子C .发扬中国古代文化传统D .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3.新文化运动中 ,批孔实际上针对的是A .儒家思想文化  B .孔子思想学说C .儒家传统道德  D .封建…  相似文献   

15.
从《广艺舟双楫》与《孔子改制考》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康有为激变思想中最为重要的表征,就是手法之激越,甚至多有武断、绝对、失真之处,为人所非议;再就是变革思想的一贯性,无论是《广艺舟双楫》时期,还是之后的《孔子改制考》时期,其一致性昭然;至于其理论基础,则来自于公羊今文经学。需要指出、强调的是,学界对康有为变革手法之激越甚至绝对化多所贬斥,乃是着意于形而忽略了质,若从激变思想立意,则当有助于准确解读其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戊戌维新变法时期,上书言事为康有为从事维新活动的主要形式。他前后七上皇帝书,其中《公车上书屿《应诏统筹全局撤是最有影响的两次。前者揭开了近代维新运动的序幕,后者则把维新运动推向了高潮。本文拟通过对这两书的比较,研究它们的异同,以加深对周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理解。《公车上书》与《应诏统筹全局折》是康有为同一时期的作品。前者发表于1895年5月,后者写在1898午1月底。19世纪末叶,中国资本主义已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思想逐渐成为一种思潮。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更处于存亡危急的关头,而且这种危急状态,又随着…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孔子的评价问题,学术界长期以来未曾求得一致.孔子在他的时代,曾提出了一种“权变”的主张,笔者认为,考查孔子的权变思想,乃是研究孔子的关键之一.本文拟就此作一分析,并向学术界的同志们请教.“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这是《孔子改制考》中一句著名的话.在“孔子改制”的名义下,康有为将君主立宪和议会民主的资产阶级思想加诸孔子,以为这是“孔子之微言,素王之巨制”.①这里,所谓“孔  相似文献   

18.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康有为从1888年到1898年十年间,曾七次上书光绪皇帝,力陈变法维新,终于打动了光绪帝,推动了维新运动,导致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次重大的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康有为在一首诗中说:“忧时七上皇帝书。”从这七次上书,我们可以看到他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的抱负,也可以了解到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才有百日维新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两考》与戊戌变法相始终,但时人多指责“伪经改制”的负面影响。百年行过,再看《两考》与变法成败的关系,如果真的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话,我个人认为“成”大于“败”,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题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据此回答1~2题:1.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A.改变孔子儒学先师的形象B.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孔子C.发扬中国古代文化传统D.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2.新文化运动中,批孔实际上针对的是A.儒家思想文化B.孔子思想学说C.儒家传统道德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据此回答3~6题:3.我国历史上习称的“五谷”都已种植,最早可追溯到A.夏朝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4.汉朝统治者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