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的社交、本地及移动属性为社交媒体带来了新的特点,这一新环境对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泄露的方式、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移动互联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构建社交媒体APP隐私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社交媒体APP隐私政策进行科学评价,为后续社交媒体APP隐私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和层次分析法,根据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及已有研究成果,从隐私政策基本情况、个人信息收集与存储、个人信息使用与共享、个人信息安全控制、用户个人权利保障5个维度构建社交媒体APP隐私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IOS系统APP Store中48款社交媒体APP的隐私政策文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社交媒体APP隐私政策的整体评分基本合格,隐私政策在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正确实施隐私政策,应提高用户对隐私政策的阅读意愿,优化隐私政策文本内容,构建社交媒体隐私保护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彭丽徽  李贺  张艳丰  洪闯 《情报科学》2018,36(9):96-102
【目的/意义】针对用户隐私安全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意愿的影响进行分析,有利于帮助企业或相关组 织从用户隐私角度改进社交媒体工具的业务及公共服务。【方法/过程】基于“感知-情感-行为意愿”研究范式,结合 隐私计算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以及过程激励理论内容构建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 【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社交媒体倦怠的形成过程中用户的社交媒体态度起到关键的中介作用,而隐私关 注是社交媒体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隐私关注的过程中信息保护与隐私披露行为共同作用,感知风险与感知收益 相互博弈,用户态度到行为意向的过程中,过程激励起到微弱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随着数智时代的不断发展,智能推荐在社交媒体平台应用相当普遍,识别用户隐私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可有效保障用户隐私数据安全,促进社交媒体高质量发展。[研究方法]基于隐私风险感知过程,融合技术威胁规避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从用户视角建立影响因素研究假设并设计量表,采用调查问卷收集一手数据,并对调研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分析,进一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及影响因素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性检验。[研究结论]根据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优化智能推荐在社交媒体中的作用,并提升用户隐私风险感知意识。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通过拓展数字代际和隐私保护行为视角回应现有研究关于隐私悖论的争议,为社交媒体的隐私保护提启示。[研究方法]通过回归分析,对1760份全国性样本数据进行U型关系检验及代际的调节作用检验。[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社交媒体隐私侵犯经历与隐私保护行为意愿存在一种“U”型关系,隐私悖论仅存在于隐私侵犯经历增长的前半段;隐私保护倦怠中介隐私侵犯经历对隐私保护行为意愿的影响,并可以被用以解释隐私悖论现象;数字原住民群体虽然表现出更高水平的隐私保护倦怠,但更容易摆脱隐私悖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艳丰  李贺  彭丽徽 《现代情报》2017,37(10):36-41
[目的/意义]针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有利于帮助企业或相关组织更好地持续利用社交媒体工具开展相关的业务及公共服务。[方法/过程]基于"感知-态度-行为"研究范式,结合计划行为理论、隐私计算理论以及心流理论内容,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价"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不存在显著关系;"隐私保护"和"信息过载"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心流体验"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社交媒体态度"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微信诞生之后,"摧毁"的除了短信业务还有微博。厌倦了各式"大V""网红"的人们纷纷进驻朋友圈,在这个全新的社交平台开始崭新的时间线。从2011年1月21日上线至今,微信时代已经进入了第7个年头,很多人也已经迎来了与朋友圈的七年之痒。日前,《2017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指出,中国年轻人群对于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比较警觉,39%的"90后"称已关闭了朋友圈的推送提醒,关闭朋友圈推送提醒的"80后"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研究分析社交媒体平台中围观者对不同类型隐私泄漏事件的情感,以确定围观者对不同类型隐私泄露的态度,促进社交媒体平台在用户隐私安全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方法/过程】基于隐私泄露事件的四种类型,构建百度情感倾向分析与LDA主题识别相结合的情感分析框架,分别在四种社交媒体平台上对四类隐私泄露事件典型案例中围观者的评论进行抓取和处理,采用LDA主题提取模型进行主题提取,通过百度情感倾向分析进行情感分类,最终进行情感对比分析。【结果/结论】总体而言,大约75%的围观者对隐私泄露事件持负面情绪,其中围观者对社会隐私泄漏的负面情绪占比最高达82%。具体到各平台的围观者,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的围观者负面情绪较多,知乎中的围观者中性、负面情绪较多,抖音平台的围观者正面情绪占比较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创新/局限】本文创新性地探讨了四种社交媒体上的围观者对四类隐私泄露事件的情感差异,情感的情景与强度维度研究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交软件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违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现象,个人隐私信息泄露问题日益凸显。隐私政策规定了平台经营者与用户的权利与义务,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依据,已成为隐私保护安全链上的重要一环。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隐私政策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归纳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主题、研究发展阶段、研究趋势与前沿。  相似文献   

10.
郭佳  曹芬芳 《情报科学》2018,36(9):77-81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用户的不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缺乏关注。【方法/过程】基于社交媒体倦怠视角和 转换倦怠视角,本文通过问卷调研和结构方程建模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社交媒体中感知过载与用户 隐私关注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社交媒体倦怠,并通过社交媒体倦怠正向影响不持续使用意愿;转换成本和习惯正向 影响用户转换倦怠,并通过转换倦怠负向影响不持续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已广泛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用户对所提供个人数据的隐私关注一直存在,但却依然持续使用社交网络,需要解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方法/过程]运用社会影响理论,通过解析用户使用社交网络的隐私成本(即隐私关注)和隐私收益(即行为诱导:人际关系管理,自我展示,主观规范),建立隐私权衡模型,分析用户的隐私权衡行为,寻找隐私关注困扰下用户持续使用社交网络的动机。[结果/结论]用户提供个人数据并持续使用社交网络的动机并非是忽略了隐私关注,而是行为诱导(包括人际关系管理和自我展示)的正面影响超过隐私关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内江科技》2008,29(12)
本刊讯《内江科技》是全文上网的科技期刊,"中台湾建国科技大学、香港中央图书馆、台湾智慧局等。在国知网"是其载体之一。据"中国知网"2008年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I0002-I0003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10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宇航局的空间望远镜近期拍摄到一颗酷似《歌剧魅影》面罩形象的中子星.  相似文献   

14.
李雪  许晓东 《现代情报》2015,35(6):166-171
随着信息社会化不断深入,网络隐私的侵犯与保护问题成为人们探讨的焦点。本文以SSCI收录的网络隐私问题研究型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从文献来源情况、被引情况、关键词等角度分析了目前网络隐私问题国际研究特点;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该领域的4个热点研究主题:隐私概念争议与发展、隐私关注量表体系、网络隐私观形成前因和社交平台中的隐私问题。以期引起国内学界的注意,为我国学者深入研究网络隐私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宏  李微 《情报科学》2017,35(9):172-176
【目的/意义】随着部分使用者退出社交媒体和注销社交媒体账户,社交媒体倦怠的概念由此而生。但究竟 什么是社交媒体倦怠,社交媒体倦怠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机制如何,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探讨。 【方法/过程】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系统梳理了社交媒体倦怠的定义及其社会学意义,探究了社交媒体倦怠产 生的原因,归纳了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构建了社交媒体倦怠理论模型整合图,为社交媒体倦怠 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高伦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23,(5):168-177
[目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界深入了解沟通隐私管理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在介绍沟通隐私管理理论的起源与演化过程之后,本文检索梳理了信息系统领域应用该理论的相关文献,分析当前研究的成果、局限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关于沟通隐私管理理论在信息系统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对组织管理的影响、信息系统用户隐私披露意愿的影响因素、社交媒体对亲密关系的影响这3个方面;研究存在“对工作环境使用社交媒体是否有利于组织管理尚存不一致”“对用户实际隐私披露行为的关注不足”“对中老年信息技术用户群体关注不足”等局限性;拓展数据获取途径,分析更为客观的用户行为数据,探究信息技术对中老年人隐私管理的影响等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以一种快速的方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信息,个体在社交网站上的大部分信息都能够立即呈现在整个网络上。然而,这种在社交上立即获得个人信息的方式必然会导致一种代价——即隐私的潜在丧失。本文主要关注社交网站上有关个人隐私的自我暴露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旨在为学术研究者和社交媒体运营商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过程]结合在线社会支持理论和SSO理论,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影响用户倦怠行为分析框架模型框架,通过在线调查问卷,利用SPSS和AMOS对获取的398份微信用户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结论]隐私关注、自我披露均会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产生正向显著影响作用,进而显著影响其不持续使用行为形成;在线社会支持(在线信息支持和在线情感支持)可以显著缓冲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的负面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朱光  曹雪莲  孙玥 《情报科学》2017,35(7):25-30
【目的/意义】如何分析社交网络平台和用户的隐私保护投入成本和收益,从而有效引导与促进隐私保护, 成为政府的重要任务。【方法/过程】设计由社交网络平台和用户组成的博弈参与主体,研究了行为双方的隐私保护 投入行为与策略,依据不同行为策略的支付矩阵,建立了社交网络平台与用户隐私保护投入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 并分析得到隐私保护投入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社交网络平台与用户的隐私保护投入策略与其 投入成本和隐私损失密切相关,当双方隐私保护投入成本和隐私损失发生变化时,会出现多种演化稳定策略。运 用matlab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一个科技日益发达的时代,机器时代,自动化技术日益普遍的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电气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很难想象没有电,人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PTC技术的出现,对电气科技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本文将结合其特点具体分析PLC技术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