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学科是一门文化素质养成性质的人文学科,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生活趣味的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在历史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审美教育对于造就新一代个性丰富、人格完美的新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菁 《甘肃教育》2003,(9):29-29
美育即美感教育,又称审美教育。蔡元培早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1993年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中学历史美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准确区分美与丑,正确对待人生。  相似文献   

3.
美育,又叫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通过文学艺术美、社会生活美和大自然美的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不过,这里所说的“美育”并非专指美术、音乐、舞蹈和美化校园环境等活动,而是具有更广泛的教育教学内容。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忽视了美育,特别是对学生评价上,只注意了德智体的发展。要知道,“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其实,在所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都离不开美育。在德育中必须用美育的方式进行社会美的教育,从而使学生获得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智育方面更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学历史美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美感观念,正确区分“美”与“丑”,正确对待人生。其主要方法有:  相似文献   

5.
美育亦称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的教育.美育能产生美感效应,丰富学生情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从而启迪人的心灵智慧,培养学生具有完美的心理素质,刻苦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勇于追求真理,创造美好的人生.可见,美育和德育如同智育和体育一样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每位教师在教学中有机渗透美育是责无旁贷的天职.我在《青蛙》一节教学中,是这样来渗透美育的:  相似文献   

6.
从运用模拟情境教学方式创设作品美感情境、丰富审美想象激发学生美感体验、建立审美感知,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等五个方面探讨音乐教学中实践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7.
"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再一次将美育凸显到了教育者的面前。在目前美育日渐被边缘化,教育教学与学生美感世界脱节而走向教条化的今天,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美感认知能力与美育修养,内外双修,从而具有美好的形象、高尚的修养、丰富的知识和高雅的风范,才能从诸方面感化学生,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并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与内涵。  相似文献   

8.
美育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所谓狭义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所谓广义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其根本任务是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然而在美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的今天,又常常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画面:在生活中不少学生穿着奇装异服却自诩新潮,跟风“超女”“快男”,言行粗鲁无礼并以丑为美;面对一幅作品,除了“好看”“不好看”之外再找不出其他形容词……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要用“美”吸引学生 ,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没有美育的教育 ,是不完全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体现了我国语文教学的民族化特点 ;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那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呢 ?一、指导学生美读 ,感知表象 ,培养感受美的能力感知美是审美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而美感的特征是直观性。鲁迅说“美则凭直感的能力而被认识” ,语文教学美育直接感知的物质材料是语言文字 ,它没有现实美那样鲜明的直观性。叶圣陶说 :“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美…  相似文献   

11.
张承吉 《教育革新》2009,(10):48-48
美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行语文教材中有大量优秀的中外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审美教育这一环,就会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乐之者”,在美的熏陶和享受中孜孜以求。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育中的美育有着丰富的内容,它涵盖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形成一种具有综合特征的历史美。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在美育渗透中掌握几种行之有效的原则和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而且能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的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24页) 历史教学中的美育,以生动、形象、具体、真实的审美客体为对象。以课堂内外的审美活动为过程,以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获得美感为直接目的,以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确立其自身的美。进而创造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最终目的。由此可见,美育也是情感教育,又与智育相辅相成,并生动有力地完成德育的任务。历史教学中美育的审美对象很多,有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14.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主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因其本身饱含美感的特点,使她成为审美教育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民族语言的丰富生动决定了语文跟其他学科学习的不同,她主要通过阅读来加深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达到陶情、明义、长智的目的,为此语文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中的美育的教育,叩开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听其言入其境、体其味、动其情,受到熏陶感染。如果把丰富的生动的课文讲得干巴巴的,既无“美”又无“趣”,既使学生记住了几个“知识点”,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又有多少作用呢?语文课应把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学会鉴赏熔于一炉,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手,把美的种子撒向他们幼小的心田,要有意识地把美育教育渗透于教育中,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我在语文素养中的美育教育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徐青松 《成才之路》2010,(15):28-28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发美育资源,深入美育实践。探讨美育的教学方法。摸索美育的经验,发挥美育的作用,通过审美教育,来建构学生人格塑造方面的理性框架,是现代化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美感培养美感,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诱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教材中包含有丰富的美育材料。在教学中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审美教育:指导学生“美读”,体现美育的直觉性;引导学生“遵路”,突出美育的形象性;带领学生“体验”,抓住美育的情感性;启发学生在鉴赏美时创造美。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由此可见美育是学生成长,学校教育的灵魂。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  相似文献   

18.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与人们对于客观审美对象的具体感受以及与之相关问题的科学。美育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运用人类自身所创造的一切美,对人类进行自身建设的教育。就目前学校教育现实来看,美育的相当一部分工作就落在语文教学上。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所以,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开发美育资源,进行美育实践,发挥美育作用,通过美感、审美等教育来对学生人格整塑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师维龙 《亚太教育》2020,(1):155-155
美育通常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的目的和作用是培养学生、发展学生,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又要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教育。审美的范畴主要包括崇高、优美、悲剧性、喜剧性和丑,而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中的美,主要表现为崇高和优美。  相似文献   

20.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读文教学中要体现出美学教育的理念,就要注重一个“情”字,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教育。而“情”是美育的主线、灵魂。用被誉为“美的世界”的语文课本进行教学,自然要注入“情”,突出“情”,使之贯穿于语文科读文教学的始终。在读文教学中,如何做好这一点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感受,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