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之道"内涵丰富,其精髓在于为世人确立了一种内外兼修的价值取向,是一部"大人"修身之学.当今一部分大学生面临价值缺失、精神滑坡、责任意识薄弱等道德素质问题,从现代视角阐明大学之道的内涵,对于大学生成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马勇 《江苏高教》2007,2(2):9-11
在综述已有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大学之"大"的要素,主要有大校长、大师、大学生、大文化、大德与大爱等.并尝试概括与分析了大学之"学"的本质规定和基本特性,即:大学的空间叫学府;大学的时间叫学年、学期、学时;大学的主体叫学者与学子;大学的核心管理叫学术事务管理;大学的风气叫学风.进一步从大学之"大"与大学之"学"的双向耦合中探讨两者的根本联系,揭示大学的本质规定与特性.  相似文献   

3.
赵娜  代慧 《江西教育》2022,(3):56-57
将"数学之源"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是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算盘的认识""角的度量""圆的认识"为例,通过回溯"数学之源",对数学文化走进日常数学课程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之情重在用好思政课堂主渠道,思政课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着重讲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是相统一的,爱国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必须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营造美术课堂教学之美 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美术课堂教学本身是审美教学,而审美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深入钻研,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的各要素:"巧设情境之美"、"追求语言之美"、"展现创造之美","运用演示之美",在探索教学新模式、寻找教学新方法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方面作思考、下功夫,在艺术化的教学中达到最美,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  相似文献   

6.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论断,既是一种称谓表达与价值评判,又触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与品质特征,还关涉中国共产党的主体作为与践行方式,分别构成马克思主义"行"之谓、"行"之实、"行"之倚。从"行"之谓到"行"之实,从"行"之实到"行"之倚,如一个链条那样相互衔接,将马克思主义由内至外、由对象性存在到主导性力量,由可以"行"到能够"行"、由"行"之根据到"行"之实现,一一展示出来,构成一幅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运行图景。"行"之谓是总结性概括、提炼性结论,"行"之实是内在性根据、根本性支撑,"行"之倚是关键性因素、决定性环节,三个层面共同诠释了"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要义与真谛。  相似文献   

7.
庄子的“行不言之教”的教育思想是指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学要在自由的情境中进行,强调学习者的自觉领悟,他反对过多的说教,主张一切要顺应自然。“行不言之教”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有: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树立“交往”的师生观,教师以身作则和提倡生成性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学本质上是作为高级生命体的人类的智慧保存与传递.只有智慧的大学教学才能启迪大学生的智慧,只有用生命的智慧才能感染、引领大学生的智慧生命.大学教师作为高深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与传播者,作为大学生生命旅程的启智者、引领者,应在大学教学中深谙大学教学之道、大学教学之技与大学教学之艺,追求大学教学之道、大学教学之技与大学教学之艺的内在统一,达成教学智慧三重境界.大学之道的要义在于大学教师引领大学生感悟生命之美与生命之真;大学教学之技的要义在于提升大学教师教学技能,提高大学生感知世界的能力;大学教学之艺的要义在于熔铸大学教学之道与大学教学之技,提升大教师自身生命境界的同时,提升大学生为学为人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大学生身上汇聚了社会主流文化所要求的各项基本素质,孕育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未来和希望。但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在基本道德素质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缺失——考试舞弊、自私自利、损坏公物……。对于这种属于基本道德序列而大学生却又明知故犯的行为,有学者称之为“知其不善而为之”的道德现象。大学生这种“知其  相似文献   

10.
论设计美学中的"三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设计美学涉及功能之美、科学之美与技术之美。功能不仅是实用功能,亦包括人们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因此功能美的因素,一方面与材料本身特性的发挥联系着,另一方面标志着感性形式本身符合美的形式规律;科学与艺术是密切相联系的,科学家亦在探求美;技术美界于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它通过工艺材料、形式和功能三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6.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8.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教育。教育的社会职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 ,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 ,是教育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具有开放性、动态性 ,社会发展的快节奏、教育背景的复杂化 ,使知识陈旧和能力退化的速度加快了 ,青年教师不可能从老教师那里获得行之有效的现成经验 ,必须独立应答教育领域接踵而来的新问题。构建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模式 ,成为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