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江科技》2001,(2):35-35
矮化高产栽培夏玉米,即在密植的基础上,在玉米雌穗小花分化末期,使用化控技术(喷玉米健壮素、乙烯利、DF-1等)。能大幅度降低玉米高度,提高总体生产能力,促使玉米高产。实践证明,这  相似文献   

2.
根据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育期间气候特点及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玉米高产稳产的具体措施,为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玉米保护地立体栽培技术,该项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投资少、见效快、受益大的新举措,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符合推广要求,前景广阔。本文介绍了玉米保护地立体栽培的由来、技术模式、产量效益等。  相似文献   

4.
浅析优质高产玉米栽培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多年的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结合的实践,谈谈优质高产玉米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5.
周百刚 《科技风》2013,(17):223
通过对玉米植株苗期,孕穗期,花粒期,灌浆期的详细的介绍来推广玉米新品种"中迪985"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该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发展畜牧业势在必行,人们要吃的肉、蛋、奶全靠玉米为主体的饲料进行转化。因此,玉米要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加速转化,发挥区域生产优势"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玉米新品种“齐单1号”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该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吕春晗  周舒俐 《今日科苑》2009,(20):150-150
本文介绍了玉米新品种“中迪985”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该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周振宇 《科技风》2013,(17):267
本文介绍了玉米新品种"齐单1号"高产栽培技术,以及促进该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简述夏玉米怎么样可以高产,主要从夏玉米的选种、整地以及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范文仲 《内江科技》1998,19(2):15-16
玉米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我市地处川中干旱区,使玉米单产波动较大。八十年代中期,农业科技人员都曾试图应用地膜覆盖栽培解决玉米干旱问题,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未能在大面积上推广开来。通过这几年的改进,栽培技术已基本成熟,在玉米生产上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增产、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将成为内江市“九五”期间玉米夺取持续高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玉米高产的关键是:良种的选择,合理整地,种子处理,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及田间管理工作的跟上。  相似文献   

13.
14.
集香、甜、黏、嫩于一体的黑玉米,具有高营养、高滋补、高免疫功能,其籽粒角质层不同程度地沉淀黑色素,外观乌黑发亮。籽粒富含水溶性黑色素及各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营养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谷类作物。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是农村种植业经济发展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5.
浅述玉米高产栽培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敏  于艳茹 《今日科苑》2009,(20):295-295
本文介绍了玉米新品种“丹玉96号”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该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浅述玉米高产栽培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浙中山区旱地春玉米的栽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浙中山区自然条件和种植制度的现状 ,为提高粮食产量 ,进一步发展“一优两高”农业 ,磐安县总结了多年来春玉米生产的实践经验 ,证明了利用上半年雨量充沛、温度适宜的气候优势 ,改夏秋玉米为春玉米是发展旱地持续农业的成功之路 .文章剖析了以春玉米为主的高产、高效种植结构及其经济效益和现有生产水平下的配套栽培技术 ,并提出了改制增熟、间作套种和开发特种玉米的发展途径 ,为相邻地区旱粮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气象因素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汝阳县1957-2006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其夏玉米生产过程中影响,提出了具体的趋利避害措施,为夏玉米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王炳英  谢建波 《内江科技》2011,32(11):45-45
通过时夏玉米覆膜种植生物量全生育期内变化特征分析得出:生物量变化趋势为快升~慢升~平缓变化一稳定~下降;叶面积呈。“S型”变化覆膜种植总生物量累计高于露地种植,玉米穗部性状覆膜也较露地优越株高.叶片教等的发育较露地提前3天左右,表明覆膜种植能有效提高作物生物量累计,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