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白居易的《卖炭翁》里有一个费解的句子:“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从长安城南的终南山驾着炭车去长安,在“市  相似文献   

2.
如狼似虎的“黄衣使者白衫儿”,耀武扬威而来,应先有卖炭翁“回车”逃避,下文才有“回车叱牛牵向北”的动作.诗中写道:卖炭翁从终南山“晓驾炭车辗冰辙”,到“市南  相似文献   

3.
析疑四则     
一、白居易《卖炭翁》诗中“晓驾炭车辗冰辙”一句,课本注释“辗冰辙”的意思是:“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这种解释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既然是“夜来城外一尺雪”,遍地都是上尺深的雪,而卖炭翁又是“晓驾”,那么就绝不会“轧着”别人的“冰辙”前进,只会由他自己的车子把雪地轧成冰辙,也就是说,卖炭翁的牛车走过,在雪地上留下一条  相似文献   

4.
“随文而释,因文为训”是我国传注训诂的一贯原则,从传注训诂发端时就存在了。六艺经传和先秦诸子的文章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一种是以训诂形式出现的正文,例如:“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周易·乾》)“孝,礼之始也。”(《左传·文公二年》)“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礼记,礼运》)“咨才为吸;咨事为谋;咨义为度;咨亲为询;忠信为周。”(《国语·鲁语下》)另一种是以正文形式出现的训估。例如:《左…  相似文献   

5.
古诗中“可怜”一词的含义“可怜”一同,在古代有好几种意义。(1)值得怜悯。如“可怜身上衣正单”(白居易《卖炭翁》)(2)可惜。如:“可怜夜半虚前席。(李商隐《贾生》)(3)可爱。如:“可怜九月初三夜”(白居易《暮江吟》)“百花高楼更可怜”(杜甫《江畔...  相似文献   

6.
《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相同作品注列古今字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古字(即正文用字)不同,但今字相同,如《汉书》注“鼌,古朝字”《文选》注作“晁,古朝字”;古字(正文用字)相同,但今字不同,如《汉书》注引如淳曰“甿,古文萌字”《文选》注引作“甿,古氓字”;《汉书》《文选》正文用字相同,颜师古、李善注释用字也相同,但颜注用术语“古”,李注用术语“今”,如《汉书》注“廑,古勤字”《文选》注作“廑,今勤字”;《汉书》正文用古字,颜师古注以今字释古字,用“即”沟通字际关系,《文选》正文用今字,李善注误用“古”沟通字际关系,如《汉书》注“歫即距字”《文选》注作“距,古岠字”。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卖炭翁》诗中的“回车叱牛牵向北”,各种注本都解作:唐代长安市场大都在城南,皇宫在城北,所以叱牛车回转向北面去。我以为此说值得研究。首先,我们要辨清诗中的方位以及老翁的行状。老翁“伐薪烧炭”的处所是“南山”,即终南山。《雍录》:“终南山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彻蓝田,凡雍、岐、郿、鄠、长安、万年,相去八百里,连绵峙踞其南。”可见终南山是在长安城的南面。老翁“晓驾炭车”向长安进发,直至“市南门外泥中歇”,结束这一段行程时,老翁仍处于长安城的南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歌“问答体”句法研究谭汝为在古典诗歌中,一问一答的设问句殊为常见,如“云谁之思?美孟姜兮”(《诗经》);“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卖炭翁》中有这么一句:“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其中“系向牛头”的“系”读作 jì还是读作 xì。我过去一直似懂非懂。记得小时候学习《卖炭翁》,对于教材的注音——教材注明“系”读作 jì——我心存疑惑,曾经问同座,这里的“系”真的应当读作 jì吗?同座回答:“别操那份闲心,书上怎么注你就怎么念!”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由学生变成了教师,一名语文教师。前不久,我在准备《卖炭翁》一课教案的时候,遇到一个难题:“系向牛头”  相似文献   

10.
车子倒了     
中午放学了,他和往常一样回家吃饭。来到自行车棚,他发现车子倒下了一大片,自己的也在其中。于是,他走过去扶车。正好有一位同学走过来,发现自己的车子倒了,又看见他正在扶车子,便说道:“你这人怎么回事?把别人的车子都推倒了,真是的。” 他说:“不是我推倒的。” “不是你推倒的,你会这么好心扶车子。” “因为我的车子也在其中啊。” “你的车子是哪一辆?” “就是头一辆。” “头一辆?头一辆是你的,后面的你扶什么,学雷锋做好事吗?” “我看你们的车子也倒了,就顺手扶起来。” 那位同学走到自己的车子前,检查了一遍,…  相似文献   

11.
吴志荣 《语文知识》2006,(11):37-37
白居易《卖炭翁》中有“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之句。读到这里有人会问:“卖炭翁为何不直接将牛车赶进市场.边歇息边卖炭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我国古代的商业制度说起。  相似文献   

12.
我在《卖炭翁》一文教学结束前特意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为卖炭翁设计命运。想想炭被抢以后,他会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同学们沉思片刻就纷纷议论开了。显然这个问题引起了他们的思考兴趣,激发了他们的讨论热情。  相似文献   

13.
“剪发”注商四川南充龙门中学余祥生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把《五人墓碑记》“剪发杜门”注为“剪发为僧,闭门不出”(1995年版第326页注①3),我认为此注欠妥。“为僧”与“闭门不出”是矛盾的。“为僧”,即当和尚;当和尚,又叫“出家”。《红楼梦》中,贾宝...  相似文献   

14.
对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一句中的“正”字,一般唐诗选本均未加注,都以为它是一个极容易理解的熟词,大多数语文教师及一些“教参”都毫不经意地把它译成了“正好”或“恰好”。可是仔细想想,卖炭翁身上衣服所以单薄,并不是他有衣未穿而不意遇到了大雪,这里根本没有意外的巧合,所以把“衣正单”说成是“衣服恰好单薄”或“衣服正好单薄”并不贴切。近读林从龙、侯孝琼两位先生的《古诗词曲欣赏》(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书中说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时,不但说了“这充分表现了卖炭翁矛盾复杂的心理”,还…  相似文献   

15.
高圣峰 《现代语文》2007,(5):117-117
走进中国学作品长廊,历代骚人墨客的惜时叹逝之诗实在叫人眼花缭乱!“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楚大夫艋原“惟草爪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一世之雄”曹孟德横槊而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诗仙太白也说“弃我去昨日之日不可斟”(《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云》);少陵野老则挠首低吟:“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赠卫八处士》)而岳飞凭栏高歌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更把壮怀激烈的渎书人之惜时推向了极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1.《荷塘月色》“妖童媛女,荡舟心许”。课本注“许”为“默认”。这里“心许”才是“默认”的意思,“许”只有“答应”的意思。(P5注 13)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纽约每日论坛报》”。课本注:“马克思为该报撰稿,继续了10年以上,……”“继续”用词不当,应作“持续”。(P12注 6) 3.《过万重山漫想》“毫发间”。课本注“毫”为“毫毛”,“发”为“头发”。此注不当。这里“毫发”为偏义复词,偏指“发”,“毫发”即“头发”。(P28注6) 4.《简笔与繁笔》“句有可削,足见其疏”。课本注:“疏,粗…  相似文献   

17.
释“楬”     
本文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说文》“”篆所释之本义;(2)、《说文》“”篆所引之本义例证;(3)、当代一些汉语字典辞书关于“”篆研究成果的引证训释方法。(一)、二徐本《说文·木部》均训释曰:“,桀也。从木,曷声。《春秋传》曰:‘而书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改正为:“,也”,并注曰:“赵钞本及近刻《五音韵谱》作‘’。宋本、叶本《类篇》、《集韵》、宋刊《五音韵谱》皆作‘’。……今按:作‘桀’不可通。……‘’见《周礼注》:‘今时之书,有所表识谓之。’《广韵》曰:‘,有所表识也。’,汉人语,许…  相似文献   

18.
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语出版社)选入了《木兰诗》一课,诗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句“云鬓”一词。编注释为“像乌云一样黑的头发”,并注“鬓(bin),脸两侧靠近耳朵的头发。”对于后。笔认为是正确的.“鬓”泛指头发,在古诗中也很常见,如左思的《娇女诗》中“鬓发覆广额”中,就是这个意思。但“云鬓”为何解释为“像乌云一样黑的头发”?《历朝边塞军旅诗》(华夏出版社,2001,1月版更生选注1第84页注为“乌黑的头发”。二如出一辙。“云”字在这里似乎应该解释为“像乌云一样黑”或“乌黑”。“云”字和这两种解释联系起来,是否正确呢?  相似文献   

19.
一、表早晨的 曙:天亮,破晓。“鸡鸣外欲曙”(《孔雀东南飞》)。 晓:天亮。“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 夙:早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旦:早晨。“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质明:天刚亮时。“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 朝:太阳刚露出地平线时,与“旦”同。“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东曦既驾:太阳从东方升起时。“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促织》)。 二、表中午的 日中:中午。“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亭午:中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相似文献   

20.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名句.(见初中语文第二册)其中的“正”字,教材教参都未作注释,一些选本也尽将此字等闲视之略而不注.也有将这个字归为副词,释为“恰好”,“正好”,未免牵强附会.笔者认为,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这里的“正”字作“虽然”解,似乎显得妥贴.请看徐仁甫编注的《广释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