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漫谈题画诗     
题画诗,是中国诗歌与中国绘画相互融合的艺术结晶。画上题诗,使诗情与画意巧妙地融为一体,不仅有助于丰富绘画的意境,同时也增强了画面的形式美感,是画家借以抒发情感,阐述美学观点,增强绘画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诗的色彩美     
我国的古代诗歌,表达美的手法有多种多样,除了运用韵律、节拍、意境等来体现诗歌美之外,色彩的运用也是体现诗歌美的重要手段: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厚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  相似文献   

3.
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化境.为了使诗歌意境更加纯美、和谐、鲜亮和富于层次感,诗人在创作诗歌、营造意境时往往偏爱挑选、锤炼"色彩词汇"入诗.诗歌意象在被色彩敷粉着色的同时,诗人的主观情思得以凸现,诗歌意境也在五彩缤纷的色彩词汇地烘托下构建出裱丽斑斓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歌追求的是艺术意境与韵味意境教学只是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教师努力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双向互动,多种器官并用,通过诗歌语言展现的诗歌形象,充分感受作品创造的意境,意境教学还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引领学生进入诗的艺术境界,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诗歌的意境     
李斌  游秋琼 《现代语文》2006,(3):104-104
解读诗歌,不得其意境是未读懂诗。“意境”一词,从古至今,对它的诠释,各抒己见,难计其数。但作为诗歌的意境,它是诗歌的高级形态,是通过意象营造出来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的文学理想,是用小说这种文体,营造出一种堪与诗歌媲美的艺术意境。除了由诗歌脱化而来的作品,以及依靠诗歌来带动情节发展的篇章,《聊斋志异》还通过假象世界的诗意宣写,成功地完成了对诗歌意境的拓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营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最高境界,为了营造意境,细腻传神地表达情感,很多诗人抓住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许多声响,赋之以情,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更使诗歌显得诗意十足。  相似文献   

8.
文学不仅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表达理性与哲学思考.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意境诗歌并没有刻意去表现直观的哲理,而是通过含蓄蕴藉的手法营造意境,但其中充满着哲学辩证法的智慧.意境诗歌不仅是中国古人艺术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他们辩证哲学成就的明证.  相似文献   

9.
目标:1.感受诗歌所营造的艺术氛围。2.体验"热闹"与"安静"对比形成的意境,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准备: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两幅不同意境的背景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小图片。  相似文献   

10.
意境,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意境创造是诗歌写作的核心问题.本文试图从诗歌意境的审美特征出发,谈谈诗歌意境创造的一些规律。整体性:诗歌意境创边的本质构成。意境是诗歌的整体艺术图境,它是由一首诗的所有意象围绕主题意蕴集合而成的一个艺术整体。意境由“境”与“意”两部分构成。“境”是由意象的“物象”部分构成的整体艺术画面;“意”就是由意象的“心象”部分凝聚的诗歌的主题意蕴。诗人写一首诗,总要表达一些主观上的东西,或是一份情感,或是一团意绪,或是一个认识等等,这里的情感、意绪、认识就是意境中“意”的内…  相似文献   

11.
运用叠字是《诗经》语言的一个很显著的特色,巧用叠字状形、绘声、摹色等等在《诗经》中不乏其例。妙用叠字为文,不致文章重复累赘,而能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更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叠字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既有社会发展的原因,有语言本身的原因,又有人类思维发展的原因,它的产生为后代文人使用叠字开创了先河。在《诗经》中叠字的运用不仅多而频,而且新而奇,为作品表情达意,体现作者的主观情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其中的三仙姑是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赵树理通过对三仙姑人物形象的塑造,让大家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当时农村社会的发展状况。领略赵树理作品的艺术特色及伟大意义,同时也能透视其“问题小说”的创作偏失。  相似文献   

13.
"寓言","重言"和"卮言"就是所谓的<庄子>"三言"."寓言"有寄托、寄寓的意思;"重言"一般理解为引重之言;"卮言"就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描述、去论说的话."三言"在<庄子>一书中不是简单地相加构成篇章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言"中那些充满奇特想象的故事是<庄子>一书具有持久魅力的原因之一.超乎寻常的想象,反差强烈的对比使形象与思辩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让读者有一种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发现了大批佛教造像,其中背屏式佛造像以其独有的艺术特点和罕有的保留完好的贴金彩绘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在表现手法上完美地将绘画、贴金彩绘、圆雕、浮雕、阴刻融于一体,在造像内容上多采用佛、菩萨、飞天、龙、荷等,在功能上具有宗教与艺术两重性,其优美精致的造型和绘画雕刻装饰皆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即所谓的“青州风格”,是中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艺术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陆游诗歌中“梦”意象出现的频率在宋代文坛上是首屈一指的。梦作为一种从白昼延续到黑夜的精神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需求。“梦”意象无疑为研究者探寻诗人溶注在意象中的情感流程、内心隐衷提供了—个独特的视角。陆游的记梦诗历来都是研究的焦点之一,但研究者大多缺乏全面统计和观照。文章主要考察了陆游诗词中记梦诗的具体篇目,钩沉了全部“梦”意象,统计并分析诗人人生旅途上不同时期梦意象的分布情况及其展现出的诗人对其生存境况和精神追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寓教于乐”是以生为本,实施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双边互动流程达到和谐融洽的一种艺术境界。在实施此教学方案中,应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喜欢语;应建立平等对话式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学习;应注重情感交流,潜移默化感染学生;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乐中求新,乐中求异。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精神明结下的丰实硕果,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是国粹。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独立的艺术性和独特的关学观及以意为先,以线造形,以形写神,神形兼备,以达作品气韵之生动的最高境界。民族性愈强,世界性欲强。  相似文献   

18.
《雨巷》所营造的意境美,与诗人在诗中所创设的几个典型而又独特的意象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油纸伞”、“雨巷”、“丁香”、“姑娘”,这些意象本身就带着浓厚的江南地域文化韵味、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这些意象的组合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相似文献   

19.
宗白华意境理论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这里首先非常简要地介绍了艺术意境的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宗白华先生对“意境”的界定。接着,从“直观感象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和“最高灵境的启示”三个方面解读了宗白华先生意境理论层次创构,并认定宗白华意境理论不仅是艺术境界的理论,更是人生的境界。最后,从“舞”为例,阐释宗白华意境理论中律动生命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0.
艺术语言是一种“有意味”的审美的语言活动,它是以一种变异的超普通语言的手段来创造出生动可感的意象而实现其审美功能,完成其艺术效果的。一切语言材料到了艺术语言中都要经过艺术的熔铸和加工,使之为创造艺术形象服务。古人所说的“立象以尽意”,就是一种语言艺术化的途径。人的精神美质,情感美质,只有通过“立象”的过程,也即艺术化的过程,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在纷纭的世象中,人利用自己的智慧把握至美,外化于形,于是,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玩味不尽的美的语言世界--艺术语言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