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磊 《中国科技纵横》2011,(22):102-102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其他各民族都是我们祖国这一大家庭的成员,而且有些民族的历史非常悠久,由于各民族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在缔追我们伟大祖国的过程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而,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民族关系中的和亲与战争问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严峻 《科教文汇》2012,(1):204-206
加拿大作为西方较早采用多民族联邦制度的国家,其相对宽容的民族政策和松散的联邦制度一直被认为是解决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典范,但多民族联邦制度中过于追求省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加拿大魁北克地区分离主义倾向,本文通过对加拿大多民族联邦制度的政策和魁北克分离主义发展进行分析,对加拿大多民族联邦制度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民族法制建设有利于保障民族平等、发展民族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调整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法制工作应加强民族立法工作、完善民族法制的监督机制、加强民族法制的宣传和教育、增强人们的民族法制意识。  相似文献   

4.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是民族所有成员共同的信仰和思想观念,并在代际相传中凝聚、浓缩,是国家向心力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认同的基础和前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融合,最终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塑造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新生力量,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促进社会对民族文化认同的主要载体,而民族院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摇篮,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因此理应成为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王朝都面临着十分复杂的民族问题,少数民族法制和汉民族法制一道走过几千年的历程。就中央主干王朝针对其管辖下的各少数民族立法而言,中国古代民族法制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萌芽时期、形成时期、曲折发展时期、迅速发展时期和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振兴民族地区经济,帮助和扶植少数民族走与全国共同富裕之路,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的政策。各民族地区有何特点,有什么资源优势,有哪些困扰他们发展的制约因素?搞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有的放矢制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民族的传统医药知识.是有待开发和利用的宝藏。提高民族医药的创新能力,可以增进人类健康福祉,尤其是对于发展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卫生保健事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对于民族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十一五”重大科研专项中就设有民族医药专项.同时正在编制的“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中,也进一步明确了民族医药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如何搞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民族地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出发,对如何创造和完善真正适合民族地区发展的宏观经济体制和农村微观经济组织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吕翠苹  陈康衢 《西藏科技》2022,(3):28-32+37
民族地区的发展对一国的稳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族地区财政治理作为民族地区治理的一部分,对于民族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民族地区财政治理。世界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治理,文章在梳理当前部分国家民族地区财政治理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其财政治理经验,对中国民族地区财政治理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民族关系研究是民族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当今社会,多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对凤翔村的民族概况、各民族内部及外部关系等情况梳理的前提下,简要概括得出凤翔在地域、语言、家族关系、异族通婚、经济互动和民族文化方面的和谐民族关系特点。这些特点对凤翔村各民族关系的进一步融洽和谐,以及对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6,(8)
多民族一直是我国的特色,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联系,不可分割。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伴随民族地区发展困难与地区间发展不平和的问题接踵而来。本文民族社会工作的概念进行了整理,并对民族社会工作的发展与文化保留提出疑问。  相似文献   

12.
浅析共生视角下民族文化发展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威 《科教文汇》2011,(11):62-62,70
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在多元化价值的取向之下采取的发展路径就是本文要论述的中心。从共生的视角来寻求一条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道路,使民族文化在复杂的环境中得到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少数民族舞蹈包含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过往,不同民族特色文化的交流和传承,可以促进舞蹈的繁荣发展。少数民族舞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基于各族人民长期的生活而生,体现不同民族的审美特质。少数民族舞蹈来自民间,有着淳朴的民族品格。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民族舞蹈非常适宜幼儿学习。近年来,我们将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幼儿舞蹈教学,效果凸显。蒙古族舞、藏族舞、傣族舞、维吾尔族舞等少数民族舞蹈,颇受幼儿喜爱。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均有着厚重的传统文化,舞蹈艺术就是这辉煌历史文化中璀璨的明珠。本文介绍了汉族民间舞、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傣族舞、彝族舞、朝鲜族舞七种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以及部分作品赏析。  相似文献   

15.
周慧 《科教文汇》2012,(20):162-163
湘西是个多民族杂居地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各民族创造并积淀了丰富的音乐艺术资源,这些资源集中体现了地域性、民族性、异质性、本土性、原始性的艺术特性,为本地区音乐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唐晴晴 《科教文汇》2010,(35):47-48
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时期,其对民族关系的处理(特别是唐太宗时)堪称历代的楷模。唐太宗时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当时的政治清明,他对民族关系的处理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较快发展,对"贞观之治"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相对而言,清朝民族政策较为成功。清朝民族政策的奠基者是康熙王朝,清朝在南方区域设置土司制,实施改土归流的策略;在新疆区域设置伯克城主,并且派遣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和伊犁将军,在西藏地区对喇嘛教加以支持,以及派遣驻藏大臣、册封班禅和达赖等;在外蒙和内蒙实施分而治之、满蒙联姻,持黄教等的策略。这使得民族区域跟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得以缓解,创建了一个时间长达300年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这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非常有利,在民族问题处理与民族事务管理实现了较大的和超过前朝的成就,且大大地影响了后世。  相似文献   

18.
2005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会议强调,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发展是解决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好民族工作,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边疆的巩固、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民族…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所拥有人才资源共同构建了我国人才资源库,以此为国家整体建设与发展提供充实人力资源基础。本文将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一书,分析民族地区管理人才培育现状,深入探索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以便为提高民族地区社会管理水平提供人才资源保障。由张为波、仁孜泽仁编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4月出版的《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一书,是"新管理、心管理、兴管理"学术文库系列书籍之一。该书以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管理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是一次大的机遇。从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来看 ,对相对落后的地区实施区域性大开发 ,是推进和带动全局发展的有效手段。从我国的情况看 ,实施西部大开发 ,是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举措。西部大开发的 1 2个省、市自治区中 ,包括内蒙古、宁夏、新疆、广西、西藏 5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 3个多民族的省 ,俗称“民族八省区”。此外 ,还有 2 7个自治州和 82个自治县属于西部大开发的范围。我国有 5 0个少数民族世居在西部地区。从这个意义上说 ,西部大开发就是民族地区的大开发。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是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体现 ,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组成部分 ,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对于推动各民族走向现代化 ,缩小民族地区发展差距 ,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久远的历史意义。在西部大开发中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一项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