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大勇 《收藏界》2012,(4):73-75
1.“齐人川”背“日”,典型的未经清理的生坑品,经藏家多年精心保存,原貌未损,实属不易。购藏生坑品,可作参照,唯应注意锈是否硬结入骨。 2.“共”圜钱,传世品,片状硬结片状锈,层次清晰。 3.“一少朱”圜钱(钱面呈黑漆古,部分水银锈。)此钱极罕,先秦古钱中,铢为重量单位,  相似文献   

2.
黄正明 《收藏界》2010,(7):83-83
在我的古钱币藏品中,有一枚罕见的“三笔十”鎏金咸丰“珍”宝宝泉铁母钱,虽然通体呈传世黑漆古色,包浆熟旧,但仍能看到从包浆中泛出闪灼的金光。  相似文献   

3.
此币(见图)笔者购于地摊,初看锈色难以定其真伪,摊主也吃不准,双方便以极低的价格成交。拿回家后,用竹牙签剔去币背的泥土,用手揉搓币的表面,手感圆润,不仅展现了深沉的黑漆古,黑漆古上不少地方还附有一层硬绿锈。更令笔者惊喜的是牙签与币背接触摩擦力大的一些部位出现了银白色,如背穿左廓外侧照片上就能见到这种银白色。除此之外,此币面、背部有一些银白色小点,如  相似文献   

4.
《收藏界》2012,(12):120-121
"软道"的定义:古陶瓷釉面长期在地表环境下被风化和水解,表面生成了一层较软的包浆(SiO2.nH2O),由于墓葬中的土或空气中的微尘使包浆的表面产生了细丝划痕,此细丝划痕被称为"软道"。古陶瓷鉴定书籍中关于"软道"的介绍不多,内容也很简单,尚没有科学而准确的定义。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  相似文献   

5.
从这枚大钱(见图)钱文特点及铸工精美两点看,只能判断它是盛唐之物。币径为37.2毫米,厚2.7毫米,重22.1克,币材呈白色,绿、红、白诸锈与黑色包浆浑然一体,牢结于表面。此币是否镶嵌币?有两点可证明它不是:一是钱体表面无镶嵌痕迹,二是此币厚达2.7毫米,若要镶嵌,必须先用两枚"开元通宝"粘贴在一起,方能镶嵌,而本人细察此钱孔壁,无任何粘贴痕迹。  相似文献   

6.
董大勇 《收藏界》2013,(6):61-62
有位科技专家朋友告诉我,文物鉴定将来慢慢就没有意义了,原因是电脑科技的发展。国外有一种3D"打印"模式,这不是一般的电脑平面打印,而是一种立体模拟技术,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克隆"出完全与原物一样的替代品。专家称没有制造不出来的,只有想象不到的。如果是文物复制,其形状、文字,乃至化学成分,都能达到完全一致。加上作假高手的锈色包浆的外包装和细节修饰,莫说小小  相似文献   

7.
张泉林 《收藏》2009,(11):120-121
笔者藏有一枚永通万国厌胜钱,铜色青白,直径48毫米。此系老生坑传世品,上仍留有红斑绿锈,包浆熟旧,温润自然。其形制硕大,且精整规范。钱文书体为玉箸篆,章法合理,疏密有致,惜字口稍有漫漶。钱背穿上似为“必定如意”图案,穿下为一卷曲蜿蜒蛇纹,神态灵动悠然(见图)。  相似文献   

8.
祁建铭 《收藏》2012,(8):90-90
笔者藏有一面东汉时期的古铜镜,包浆乌青黑亮,在碧绿斑锈点缀下显得格外雅致古朴。其圆形、圆钮、圆钮座,镜面微凸,直径9厘米,重118克(如图)。尺寸虽小,但制作精湛,古代工匠采用浮雕技法,在方寸之间创造出迷人的图案,给人以无限遐想。  相似文献   

9.
古币二品     
何开俊 《收藏界》2010,(10):87-87
一、两枚泥坑钱 四年前,我在重庆地摊上第一次见到有20多枚泥封的古钱,挑选了其中六枚,这里介绍其中的两枚。初购时,不见钱文,去掉硬泥后,出现一层黑锈,擦拭几下,再置于便携式显微镜下,可以见到银白色的水银古。  相似文献   

10.
笔者集藏一枚日本长方形钱牌,长54毫米,宽38毫米。黄铜质,圆穿有廓。面文为直读"铜山至宝",背文为"二人当百",包浆黑漆古,"山"字下方有一片锈层脱落,露出铁锈色老包浆。面文楷书绵顺规整,背文行书活泼随意,磨损自然,风格与我国钱文迥异。  相似文献   

11.
一枚"道光通宝"宝直局小平钱被摆放在某古玩店的玻璃柜里,厚积的土锈层将钱面掩盖,露出钱文平面,虽钱体厚实,形制精美,但不经意时也甚觉平常。几个月过去了仍无人问津,笔者是钱币爱好者,三五番审视后,觉得此钱奇特,也无此品种,遂以一枚宋钱将此钱友谊换取。回来后,待将土锈层剔除后,只觉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枚非同寻常的钱币。此钱钱体包浆自然,铜质精细温润,钱文深峻挺拔,字划  相似文献   

12.
漆艺     
中国是世界上漆树最多,发现和利用漆资源最早的国家(图1)。从漆树上割取的灰乳色液汁,称生漆,俗称土漆、大漆,有抗潮、防腐等功能,可直接调制漆胎,或加工提炼成各种色漆。将漆涂、绘于器物表面,可以做到色泽亮丽、锦上添花,而且层次丰富、意韵蕴藉,独具艺术魅力。漆艺古称髹饰,以天然漆为主要原料的传统工艺美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皆取其坚牢于质,  相似文献   

13.
珍币二品     
天雨 《收藏界》2010,(1):73-74
新发现的“大安通宝”西夏钱 最近在家里整理过去收藏的钱币时,发现了一枚珍贵的西夏汉文小平钱——“大安通宝”。此钱夹在一串明清两代钱币中,该钱币为青铜质,传世品,包浆熟旧,钱币表面呈现绿色并经风化腐蚀而显示出剥落的包浆。钱文直读,重4.3克,外径2.4厘米,厚0.15厘米,素背。“大安通宝”四字,字体笔划较谱微细,文字工整,  相似文献   

14.
王辉  吴镇烽 《收藏》2009,(4):96-98
2008年12月,一位哈尔滨藏友带来一件青铜盨,求为鉴定。盨盖呈圆角方形,顶部较平,上有4个矩尺形钮,四周斜折,下有子口(图1)。器腹较浅,下略向内收。下有圈足,足跟外侈,四边中间有凹口。盖沿周围及器口沿圈足装饰几组长尾鸟纹,尖喙凸睛,绶带式冠羽,尾上分又,上羽较细,下羽末端下卷,以云雷纹填地,较一般盨盖特殊(图2)。器下部有瓦沟纹。盖的一半面积有蓝绿色锈,从其表层的包浆、锈蚀情况看,殆非伪器。  相似文献   

15.
孙志方 《收藏》2001,(1):57-57
铁钱一般传世较少,大都为出土或出水钱,因此锈结处理极为困难。有条件的,采用锌与苛性钠的电化还原法,苛性钠液电解法。较为名贵的,还可采用氢气炉还原法。  相似文献   

16.
“皇统元宝”乃古钱大珍,为玩家百余年来追求之尤物也。近年渔利之徒多有伪造赝鼎之品,掩人耳目,乱人视听,且丑陋不堪,上手即可识之。此品以彩照视之,感觉尚好,包浆锈色皆较自然,但未见实物,难以下定论。如系真品,其市场价格当又有新突破矣。  相似文献   

17.
老董 《收藏界》2011,(3):70-70
本栏目每次强调,所寄稿件图要清晰,不但整体图片要一目了然,给人以完整无误的印象,不偏色、不漏光、不重影,而且细部也要使人看得清,锈色,包浆、砂眼、陷起凹凸,边廓分界,钱文与钱肉连接处分界线最好有特写,因为审稿实际上是对稿件附图的鉴定  相似文献   

18.
王军 《收藏》2009,(4):119-119
笔者收藏的这枚花钱,黄铜质,传世品,包浆熟旧自然。钱径45毫米,穿径8毫米,厚2毫米,重19.38克(见图)。正面钱文为右旋读“驱邪降福”,钱文间饰有蝙蝠和祥云二种图案。把蝙蝠与祥云组合在一起,含有洪福齐天之寓意。  相似文献   

19.
郭宜岭 《收藏》2006,(7):73-73
我收藏有一枚“元始天尊说真武本传妙经”的咒文钱,此钱直径74毫米,厚2.5毫米,青铜质、黑漆古包浆。正面为102字咒文:“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无幽不察,无愿不成。劫终劫始,翦伐魔精。救护群品,家国咸宁。数终末甲,妖气流行。上帝有救,吾故降灵。阐扬正法,荡邪群兵。化育黎兆,协赞中兴。敢有小鬼,欲来现形。吾目一视,五岳摧倾。急急如律令。敕”背面为北斗七星、龟蛇玄武及神锋宝剑图案(图1)。  相似文献   

20.
李晋 《收藏》2016,(5):98-98
笔者的一位泉友收藏了一枚圆孔花钱,传世品,青铜质地,包浆润泽,字口清晰。直径46毫米,重约23.2克。正面圆穿上方莲牌中有“加官进禄”四字,其文字朴拙,字口深峻;左右两侧有银锭和交叉笏板等物,其寓意与钱文暗合,笏板下方有一玄武图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