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药》的主人公,普通看法是华老栓,因华老栓出场次数较多,而且是正面的出现,或者认为华老栓与夏瑜都是,因“药”指人血馒头,而“血”又指的是夏瑜之血,故馒头把华老栓与夏瑜联结起来,因而他们都是。  相似文献   

2.
关于《药》的主人公,普通看法是华老栓,因华老栓出场次数较多,而且是正面的出现,或者认为华老栓与夏瑜都是,因"药"指人血馒头,而"血"又指的是夏瑜之血,故馒头把华老栓与  相似文献   

3.
<正>《药》的主人公究竟是谁?不少研究者认为,夏瑜和华老栓都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或中心人物,有的研究者甚至认为华老栓更为重要。他们的理由是:这篇小说题名为《药》,而作品故事中作为这“药”的人血馒头正好连接着这两个人物,因此,作为主人公,这两个人物便被看作缺一不可了;而且小说对于华老栓的描写用的笔墨最多,又是正面描写,华老栓似乎还是中心人物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药》的主人公究竟是谁?归纳以前报刊杂志上的说法大体上有三种:一、华老栓、夏瑜都是小说里的主人公:二、夏瑜是小说里的主人公:三、华老栓是小说里的主人公.对上述三种观点,笔者不敢妄加揣测,主观臆断孰是孰非.我觉得探讨这一问题之前,首先必须理解“主人公”这一概念的内涵.所谓“主人公”,是指“文艺作品中的主角.文学作品和戏剧、电影等所集中刻划的主要人物.他是矛盾冲突的主体,一部作品某些情节的展开及其他人物的出现和活动都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部作品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主人公,人数多寡视作品反映的生活内容而定.”(《辞海》修订稿·文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  相似文献   

5.
一篇现实主义小说的主题是由它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显示出来的,因此,对于作品主题的阐发有赖于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一般来说,以一个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其主人公的确立不会引起什么异议。然而,对于鲁迅先生的《药》的评价却出现了这样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某些研究者认为作品所着重描写的华老栓不是主要人物,而从未在作品中露面,当然也未向读者说过一句话的夏瑜反倒成了作品的主人公,他的故事竟然也构成了一条作品结构的“暗线”,并且被说成是作品情节发展的主线,认为夏瑜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力量,他处于矛盾冲突的中心,站在矛盾的主导地位,小说的主题就是着重通  相似文献   

6.
名著的改编,实在难能成功。成功的自然也有,失败的似乎更多。鲁迅的小说《药》被改编为电影之后,就有人认为是失败了(见《电影艺术》双月刊八一年第六期);当然也有人不作如是观,这里不去说它。我想说的是以前曾有教师布置中学生改写。这位教师在《药》的结束课上,要求学生以夏瑜为明线、华老栓一家为暗线,改写成为一篇小故事.  相似文献   

7.
鲁迅《药》中有一段描写华老栓在丁字刑场看见的情景的文字:“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部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对其中“无形的手”的正确理解与否,是能否深入理解《药》的主题的关键.这“无形的手”究竟该怎样理解?或者说它是指谁的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语文教学通讯》(1988年9期)上傅勉文撰文说:“这‘无形的手’是小说主人公夏瑜的手.”这种看法,实在大有商讨的余地.假如有人追问:仅凭夏瑜的这只“无形的手”能“捏”住这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药》的第一部分,是故事情节的开端,通过对华老栓去刑场买“药”的描写,着重写华老栓一个人对革命者夏瑜被反动派杀害一事的反应,刻画华老栓一个群众愚昧落后的性格。第二部分是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对华老栓夫妇烤“药”和服侍华小栓吃“药”的描写,着重写华老栓一家人对革命者夏瑜被反动派杀害一事的反应,刻画华老栓一家群众愚昧落后的性格。第三部分是故  相似文献   

9.
龙庆荣 《广西教育》2005,(1B):51-52
鲁迅的小说《药》早为大家所熟知,评论家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如华老栓、康大叔、夏瑜等的分析也很深入、透彻了。然而,小说中的一些无名人物却鲜有人论及,似乎他们是无关紧要的。其实,作者对这一些人虽着墨不多,却也用意良苦,寄寓颇深。  相似文献   

10.
《药》的主人公是谁?从我班同学发言看,有从篇幅长短上说主人公是华老栓,也有从“药”源上说是夏瑜,还有说是群体。他们各自据理力争,相互驳难,似乎水火不相容。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这三种观点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记得初中第五册《谈谈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作概括介绍,也可以作具体的描绘;……既可从正面着笔,也可从反面烘托。”可见,不能单纯从描写技巧上确定主人公就是华  相似文献   

11.
解放以来,对《药》的分析存在着争议,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对目前流行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兹就其主线与主要人物谈点粗浅看法。我们认为:《药》并不是“全篇以主要人物夏瑜壮烈牺牲的事为中心线索开展故事情节”,而是以华老栓买药给儿予治病但终于没有治好的故事为主线,夏瑜壮烈牺牲的事则  相似文献   

12.
《药》是鲁迅先生的一部优秀的短篇小说.它的主题是非常深刻的,通过描写为推翻封建制度而英勇就义的革命者的鲜血竞成为贫民华老栓夫妇为儿子治病的"药"这一发人深省的事件,揭示了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和群众的关系,批判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错误.它的结构是非常巧妙的,它由明暗两条线构成,作为明线的是华家的故事.愚昧的华老栓为了治好儿子华小栓的病,听信了愚昧茶客们的话,拿出了自己吃尽干辛万苦积攒的血汗钱,从刽子手康大叔那里买来了用革命者夏瑜的鲜血浸过的人血馒头.而作为暗线的悲剧主人公之一的革命者夏瑜始终没有正式出现,他是作为茶客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出现的.这两条线索最后交织在小说的结尾,使得悲剧得以集中体现,也使结尾具有发人深省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文章,选择恰当的切入点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不仅能使教学中的难点迎刃而解,而且也使教学显得灵活多变,充分展现教学艺术的魅力。下面我结合教学体会,谈谈小说教学的切入点。一、扣题切入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明线索,有的暗点主题,有的展示环境。题目有时就是文章的极好的切入点。如教授《药》一文,我以“为什么用药做题目,题目能否换成《华老栓买药》《夏瑜的故事》”为切入点展开深入讨论。据此顺利地理出了本文的双线结构,领悟了本文深刻的主题。《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明线是主线…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小说《药》描写了一出震撼人心的华夏悲剧.革命者夏瑜被反动统治阶级杀害后,以华老栓为代表的劳苦大众对他的牺牲所作出的令人痛心的反映,让我们深深体味到夏瑜的寂寞和悲凉.对于革命者来说,敌人的凶暴、残忍不足为惧,自己的流血牺牲亦不足为惜,最让人痛心疾首的莫过于民众的不理解,同胞的不觉醒.但夏瑜为了民众的幸福而壮烈牺牲不是毫无意义的,《药》的结尾写在夏瑜的坟上出现了"一圈红白的花".从坟上的花圈不难看出,暴露不是《药》的写作目的,而启发群众的觉悟,动员群众起来革命才是作者写作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5.
在小说《药》中,鲁迅以爱憎分明的感情,塑造了夏瑜、华老栓和康大叔等几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同时,作者在给人物命名上也是煞费苦心,匠心独运的。 《教参》中只为人们揭示了两点。 一是“华、夏合指中国”。也就是说华夏的两家的悲剧,就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剧。二是“夏瑜暗指秋瑾”,因为“夏”和“秋”即是姓氏,  相似文献   

16.
在《药》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分析较多的是夏瑜、华老栓这两个人物。而对康大叔,特别是对他在“谈药”这场戏里的精彩表演缺少应有的注意。笔者以为,若能抓住康大叔在这场戏中的语病加以分析,不仅能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命题的精深,不单表现在标题设置、情节安排、形象塑造、环境描写等方面,还表现在给小说的主要人物——“华老栓”、“夏瑜”的命名中。  相似文献   

18.
<正>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夏瑜,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爪牙康大叔,告密者夏三爷,以及勤劳、善良但又迷信、愚昧、麻木的华老栓夫妇,他们的形象早有定论。但,小说中的几个次要人物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读书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常常是提不出疑难问题,或是在疑难问题上不求甚解。这就需要我们给予点拨。我在讲《药》时,在学生理解全文内容之后,提了一个问题:鲁迅先生把这篇小说题名为“药”,这是一付什么药呢?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有的同学说,这是一付毒药,华老栓就是买了这付毒药,药死了他的儿子华小栓的。有的同学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认为这是一剂良药。小说从华、夏两家的悲剧中反映了许多社会病态:以华老栓为代表的一些劳动群众被封建社会愚弄得十分麻木,竟至用革命者的鲜血为自己的儿子治病;夏家的悲剧说明辛亥革命犯了脱离群众的错误,夏瑜的  相似文献   

20.
鲁迅小说《药》里有一条"灰白的路",它"愈走愈分明",是"一条大道","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庾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这一条路,对小说里的华老栓和革命者夏瑜来说,是一条幸福的但又是一条没有归宿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