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飞翔 《家长》2024,(7):119-122
<正>在信息时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类成为重要的技能。初中数学课程应当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收集和整理数据,并掌握数据分类的基本原则。本文将介绍初中数学课程中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教学内容,包括不同的数据收集工具和技巧,数据收集的有效性分析,以及数据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实践方法。通过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一、引入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概念将数据收集与整理这一概念引入初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对统计基本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一提到保护硬盘,大家会很快联想到硬盘中的数据,进而想到平日里我们对碗盘数据的整理。可以这样讲,定期对磁盘进行整理是一种好习惯。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简单的数据整理”一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使学生知道绘制简单统计表的方法,并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一个原始数据的集合包含了该数据集合的所有信息,信息的提取依赖于我们对数据的整理加工.仅仅看一看原始数据是很难提取其中的信息的.利用统计图表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  相似文献   

5.
绘制图表     
《小学自然教学》2004,(9):42-43
怎样才能使科学宴验得到的数据变得有用?恐怕第一步就是要对数据进行整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含义:图表就是这样一种有用的整理数据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一、说教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第93至94页的内容 ,是学生在中年级段初步接触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例1前面 ,先复习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接着提出 :有的时候不可能一次数出各项数据 ,而需要逐步收集和积累数据 ,比如例1中说的情况 ,就需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整理数据 ,经常使用的是划“正”字 ,哪种数据增加1 ,就在那种数据的名称后面加一划。这样收集起来的数据叫做原始数据。为了更清楚地表示…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1个单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到: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可代表2个单位。  相似文献   

8.
课堂回放一、随机调查,导入新课师:老师先做一个小调查,你的身高是多少?(生答略)师:刚才我们通过小调查获得了很多同学身高的数据,那么根据这些数据能解决什么问题?怎样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二、选择方法,整理和分析数据师:老师课前也调查了光明小学五(1)班全体同学的身高。(呈现一组身高数据)  相似文献   

9.
<正>一、整理数据,做好铺垫很多学生在经历了前期的实验探究,收集到数据之后,还是显得手足无措。有的数据尚不全面,有的数据存在误差,有的数据纷繁凌乱,要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前期的数据整理工作不容忽视。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数据进行整理:1、汇总全班数据由学生个体收集到的数据往往不够全面,且从统计学角度来看,可信度并不高。为了得到更为真实、可信的数据,在教学中可以将更多的数据整合起来,即将全班数据都汇总在一起,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从中获得事实的真相。2、合并同类数据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中对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内容是统计表。学生学习了这部分教材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统计知识打下一些基础。统计表是把一些有关的数量按一定的顺序和范围进行分类整理,再用表格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和统计表的制法,就是这节教材的教学要求。绘制统计表,要从搜集数据和整理数据开始。例1、例2主要是使学生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初步学会把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范围进行分类整理的方法。由于单式统计表比较简单,教材结合讲解数据的整理介绍了单式统计表的制法。例1中的记录单记录了某校四年级一班二十四个女同学各人身高的长度。为了能清楚地看出这个班女同学身材高矮的状况把其中给的数据加以整理。整理时,可以从身材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标 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1个单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到: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可代表2个单位。  相似文献   

12.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如何收集、整理、分析由实验或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并进行科学推断的原理和方法。下面对统计的初步知识作一简单介绍。一、统计工作的一般步骤1.确定统计对象,明确统计的目的和任务;2.选定调查方法,收集对象的有关资料和数据;3.对收集的资料和数据加以整理,可绘制统计图表;4.分析研究整理后的数据,揭示被研究对象的规律性,进行科学预测.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引导回忆整理"统计"的知识 统计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先要收集和分析数据,再做决定.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知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第九单元(93页)《统计》第一课时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  相似文献   

15.
耿军 《考试周刊》2015,(46):192-193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积极顺应数字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潮流,率先在国家级档案馆中开展"馆方老师指导、整理业务外包"的新型档案数字化工作模式。在这一模式指导下,影响档案数字化前整理的问题、档案数字化前整理的新要求和档案数字化前整理的新实践,热切呼唤馆方及时对外包公司员工实施业务培训。既是顺应数字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又是构建数字化档案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统计》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一章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及描述.下面谈谈本章的几个考点.  相似文献   

18.
课堂回放 一、随机调查,导入新课 师:老师先做一个小调查,你的身高是多少? (生答略) 师:刚才我们通过小调查获得了很多同学身高的数据,那么根据这些数据能解决什么问题?怎样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