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20,(3):68-70
荀子修身思想的根源来自于其从人性论角度的阐释。荀子从根源性上说明了修身是人的内在自觉的自我要求,并从内在自觉性的角度阐释如何修身。荀子引入"心"作为切入点,从"礼""师""一"三种修身途径具体阐释修身的方式,最终达到"公义胜私欲"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2.
回溯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修身思想,重提"修身为本",不仅是出于承继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需要,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选择地借鉴与吸收我国传统修身思想的精髓,以符合新时代形势的道德观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我,这是实现社会和谐以及个体真正幸福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轩 《宜宾学院学报》2014,(1):45-48,89
《中庸》作为儒家的重要典籍不仅包含着关于天人之际的玄思义理,还有丰富的修身思想。《中庸》开篇关于天命、性、道、教的阐述可以视作修身教化的指向,也体现了"修身"在《中庸》中的重要地位。《中庸》的修身思想以"诚与中庸"为修身之总纲,以"礼"与"和"为修身之关键,同时又有着三达德、五达道的具体德目要求。《中庸》的修身思想专注于"切中伦常",并注重道德主体之自觉,这对于当今社会道德建设有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修身观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理论基础,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核心内容,以自律和他律相结合为基本模式,以君子和人民公仆为理想人格,以解决新时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问题为使命,以世界各国修身思想为借鉴、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在修身内容上,将偏重于"爱有差等"的传统私德修养转化为大德、公德与私德修养相结合;在修身模式上,将道德自律的基本模式转化为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在理想人格上,将君子人格转化为君子和人民公仆相结合,由此实现了对中国传统修身思想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5.
孔子仁学的理论基础是修身,即强调人的自我修养.仁学的核心内涵是"爱人",即关爱他人,具有"泛爱众"的人道主义精神.孔子的仁学思想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修身思想深受中国儒家传统思想及其西方先哲思想的影响。他在参考了古今中外智者有关修身看法的基础上作出了关于修身的创见。蔡元培认为,修身的关键在修德,修身的要义在于追求积极道德,修身的目标在构建国民健全人格,良好道德的养成仰赖于不断自我教育。蔡元培修身思想虽然形成于百余年前,但是它表达的关于青年学生道德教育和自我修养的方法及观念却是永恒的、普遍的,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廉洁修身"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对大学生进行"廉洁修身"教育,不能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本文从高校"廉洁修身"教育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寻求"廉洁修身"教育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有效途径,以期真正将"廉洁修身"深入大学生身心,培养高素质的当代大学生,进而推进高等院校和谐、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汉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刘向认为,人的祸福不是取决于天,而是由人自身的行为所决定。为了趋福避祸,全身远害,他提出“敬慎”的修身原则。“敬慎”包括谦虚谨慎、惧满持盈、不贪等。这一思想是刘向融合儒、道两家思想而提出来的。“敬慎”的修身原则有助于人类自我生命的保护,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克服贪欲。同时,也有助于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9.
唐代道家"修身理国"思想是以成玄英、唐玄宗等人为代表.本人通过分析其思想主张,来说明字在这一历史阶段中道家"修身理国"思想在唐代所经历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儒家"修身"思想强调个人提升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和人格上的自我完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旨不谋而合。借鉴儒家"修身"思想,有助于拓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破解核心价值观建设面临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困境。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特殊的社会背景孕育了丰富的修身思想,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其修身思想,在吸收前人的基础上,又有创新.荀子提出的自省养心、隆师亲友、注重积累等修养方法,对当今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道德规范只有通过一定的修养方式,才能内化为道德主体的自觉行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躬行践履是朱熹修身工夫的三个重要环节。朱熹的修身思想。上承先秦儒家。下启宋明后学,对于人的存在的道德价值的完善。现实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知识阶层与西方知识阶层迥然不同,十分重视“修身”。这是因为中国血缘宗法关系浓重的社会是“人治”社会,各级统治者的个人品质直接关系到政治清明与国家兴亡。所以,历代统治者选官时,都把道德标准放在首位。而知识阶层由于自身出路狭窄,只得扰着地投身于政治,同时以良好的自我道德修养作为进入仕途的资本。知识阶层“修身”的社会作用有四:一是使知识阶层具有高尚的人格;二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重视内心完善,轻视外在事功;四是使知识阶层主体意识弱化。关于“修身”传统的思考与启示:一是注重自我道德修养可丰富内心世界;二是“修身”是小农经济的产物.今天应更新其内容;三是自我道德修养应与政治教育相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四是应提出切合实际的道德标准与要求,而不是像传统“修身”的要求那样试图使个人成为圣贤的最高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庸》作为儒家的重要典籍不仅包含着关于天人之际的玄思义理,还有丰富的修身思想.《中庸》开篇关于天命、性、道、教的阐述可以视作修身教化的指向,也体现了“修身”在《中庸》中的重要地位.《中庸》的修身思想以“诚与中庸”为修身之总纲,以“礼”与“和”为修身之关键,同时又有着三达德、五达道的具体德目要求.《中庸》的修身思想专注于“切中伦常”,并注重道德主体之自觉,这对于当今社会道德建设有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王栋的"修身慎德"哲学美学思想以"格物"说为基础,以"正身"、"反身"为途径,以实现"大"的审美人生境界为目的。"修身慎德"不仅在生死观上体现了对生命的执著,而且在道德观上表现了对人的价值的体认。王栋的"修身慎德"与乃师王艮"修身立本"主张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他们对修身的目的、境界与途径的理解不同。"修身慎德"主张对我们构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修身慎德"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对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将具有或大或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三严三实"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科学总结,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德政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升华。严以修身是"三严三实"的起始、基础和前提。严以修身要着力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要始终坚持为学、自省、慎独、守纪、笃行的修身之道。  相似文献   

17.
修身与为政是孟子仁政思想的重要内容,他倡导"性善说",希望人君或者执政者通过修身和道德培养成为仁君仁臣,从而推行仁德与仁政,最终实现王道政治。以修身为前提并最终实现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政治理想,然而过多强调道德修养在政治中的作用,往往使人误以为孟子将道德修养与为政二者混为一谈,即只要能够通过修身做到道德修养的提升,便自然会得到理想的政治局面,无需其他的政治建设。这也成为儒家政治思想受到现代政治学说诟病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孟子不仅仅强调个人品格的修养在为政中的作用,而且提出将修身的基本原则贯穿于为政之中,重视制度建设,以此来更好地约束为政者,实现修身与为政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清末(1902-1911年),中国中、小学的修身科课程宗旨充分体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民初(1912-1919年),修身科忠孝道德观教育宗旨虽然发生了根本转变,但这一时期修身科课程中的忠孝道德观教育依然是中国学校德育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清末(1902-1911年),我国中、小学的修身科课程宗旨充分体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民初(1912-1919年),修身科忠孝教育课程宗旨虽然发生了根本转变,但这一时期修身科课程中的忠孝教育依然是我国学校德育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清末(1902-1911年),中国中、小学的修身科课程宗旨充分体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民初(1912-1919年),修身科忠孝道德观教育宗旨虽然发生了根本转变,但这一时期修身科课程中的忠孝道德观教育依然是中国学校德育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