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当》2000,(4):66-67
李派太极拳是较赵堡、陈、杨等太极拳晚生的一个拳种。但它仰宗祖师张三丰,根脉连武当,所以文化源流久长而古老。李派太极拳直源北派之一的杨露禅先师和南派甘淡然(甘凤池先师后代)先师,乃南北合流融汇而成,时称“武清派太极拳”。而门中代代相传李派太极拳更属张三丰祖师弟子金蟾子(俗名李道宗)一脉,故称“武当悟休金蟾派太极功”。今著名“钓蟾功”仍在本派流传。据传,李瑞东老先生功至高能而达神奇且独领风骚,有赖此功。  相似文献   

2.
漫话五行捶     
杜子宇 《武当》2011,(9):14-16
五行捶是李派太极拳的集中代表,也是李瑞东先师的代表作。五行捶响誉武林,名录典籍,成为李派太极拳弘扬较广的拳法之一。本文在此谈谈笔者修炼五行捶的感想:一、文化理性太极拳内功太极拳,借拳练内功,拳显法于外,功运化于内,而拳功之本的文化哲理更隐于秘。故说"学拳容易攻理难"。传统太极拳的文化底蕴、造化机理恰恰是指导文修  相似文献   

3.
周世勤  周梦华 《精武》2007,(11):I0001-I0002
李式太极拳是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宗师和好友王兰亭等,在陈式和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的。李式太极拳又称太极五星捶、刚柔太极拳,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一带广为流传。早年,李瑞东宗师从好友王兰亭(杨禄禅宗师的弟子)习练太极拳,从李老遂宗师习练戳脚翻子拳,还习练过少林拳械、八卦掌、心意拳等。李瑞东宗师以老架太极拳的肘底捶、撇身捶、指裆捶等捶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式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出李式太极拳。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多种门派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刚柔相济,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李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是:"体松舒展,刚柔相济,连贯灵活,体用兼备"。  相似文献   

4.
陈庆国 《武当》2001,(1):5-9
据郑炳章先生讲,太极“十三硬架”是杨班侯所传。当年杨班候将其传与李瑞东的长子李伯英、三子李季英、弟子项润田和承安和尚。郑炳章老师先后曾向这四位前辈学艺,时问最长的是承安和尚和李季英。李季英对此拳多有心得,并在十三趟硬架后面又加上一趟“捍卫心气抖心随”,成为现在的十四趟。  相似文献   

5.
闻宇 《武当》2001,(1):10-12
李派太极创始人李瑞东先生,是一位集多家太极之大成于一身的一代大家。他一生中散尽家财,学为天下,最终将各派太极抟聚一炉,冶炼出李派太极这一灿烂门派。因其结构庞大,故李派太极修炼体系又分为初、中、高三级阶段,从而使学者有人径之门,登堂之室,大成之颠。其中“八式大架”就属初级的一部分。听陈庆国老师在授此架前讲:“八式大架乃李瑞东先生长子李伯英先生从杨班侯处学得,现在杨氏传人掌握此密技的已不多了!”另外,据陈师说,还有一个八式小架是与八式大架相对应的,也是杨家的技艺,因其是因人素质而授,而又难练,会者更是稀有。  相似文献   

6.
杜子宇 《武当》2012,(4):20-22
太极拳显象于外,是以武演道的武功,又是有为造化的命功,故而人称"动气功",又称内功拳。气即命,命即气,有气则有命,无气则无命。功炼精气神,壮气则是太极拳修炼的中心内容。太极拳修炼由浅而深、由外到内、由低到高、由粗而精,是一个很长的功夫过程,渗透着招式、势象、见识、法理、感念和慧通的不断积累。这漫长的渐进过程虽然没有截然不同的明显界限,但确实存在不同的功夫境界。为了切合不同情况,因势利导,太极拳家都有学练层次的不同划分。李瑞东先宗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教学的五先五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太极拳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笔者在教学的方法步骤上进行了钻研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先功法后套路在进行太极拳教学时 ,不少教师只注重套路教学 ,而忽视了太极功法的训练 ,结果造成学生在练习中出现步子不稳 ,身子不正 ,动作松软无力 ,或者僵硬死板 ,达不到太极拳健身的效果。我们知道太极拳是一种刚柔相济 ,内外兼修的内功拳法。因此在初步传授时 ,要先进行功法练习 ,而后进行套路练习。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太极桩功、开合桩功、升降桩功、虚实桩功等 ,通过各种桩功练习 ,可以提高太极拳专项素质 ,端正身体姿势 ,沉稳重心 ,为学生掌…  相似文献   

8.
雪松 《武当》2016,(4):4
2016年3月6日上午,著名书画家、太极拳名家梅墨生先生在北京万世名流酒店举行收徒仪式。武术界、书画界40余位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此次收徒是梅墨生先生第四次收徒,共将43名新弟子纳入门下。出席活动的武术界名流包括:原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张耀庭、李杰,著名武术家李树峻、韩建中、霍培林、游玄德、翟金禄、李明治、崔仲三、张全亮、田秋茂、庞连福、刘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2006,(11):44-44
2006年9月17日,北京杨式太极拳传人崔仲三先生收徒仪式,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御珍坊隆重举行。原亚洲武术联合会主席徐才、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毛新建、北京市武术院院长程春和等武术界领导,以及北京市各个拳种研究会的代表、武术名家应邀出席了收徒仪式。  相似文献   

10.
腊梅绽放,暗香袭人,一团炽热的太极文化之火借助新年的第一缕春风悄然燃旺了古城镇江。2015年1月31日,中国镇江"非遗"孙氏太极拳传承大会在镇江国际饭店隆重举行。会议内容有孙氏太极拳传承成果展,孙氏太极拳传承发展研讨会,孙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霍培林收徒仪式,名家表演和拳艺展示等。来自泰国和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广东、浙江、山东、辽宁、宁夏、江苏等省市的武术名家、书画名家和孙氏门  相似文献   

11.
郑昭明  薛文宇 《武当》2014,(8):19-21
“摩天黄鹄有奇翼,拔地苍松多硬姿。”这是一幅晚清时期的对联,乃清末兵部侍郎王文锦为当时的李派太极拳创始人李瑞东先生所书。  相似文献   

12.
杨兆麟 《武当》2004,(6):63-65
李式太极拳的创编人李树勋,字瑞东,号烟霞逸士,原籍河北武清,生于清朝咸丰元年(公元1857年)。父亲李小歧在县衙任职,精通医术,同时经营药材生意,家境殷实,有良田40多顷,房屋80多间。李瑞东自幼随父亲学医。他身强力壮,爱好拳棒,内外兼修,还是一位摔跤能手。因他皮肤黝黑,得了个  相似文献   

13.
梅墨生 《武当》2011,(6):27-29
(接上期) "神拳"——胡耀贞胡耀贞师爷是李经梧老师的另一位老师,他以心意六合拳和子路(午)太极拳见长,尤精内功以及医学等,曾从师几位道士学气功。他原籍山西,原来有家产,但因习武练功,财产都散尽了,新中国成立后便在北京以教功行医为生。一次,李经梧、田秀臣、冯志强等几位师兄弟去看胡耀贞老师,正赶上胡师爷在打坐。一见几位徒弟来了,胡耀贞说:你们谁给我弄下  相似文献   

14.
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先师,与好友王兰亭等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了李式太极拳(太极五星锤)。李式太极拳就是以太极拳的肘底锤、撇身锤、指裆锤、栽锤等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势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而成。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上述各门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下盘功夫,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以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动作名称和姿势要领多取自于陈式和杨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 李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15.
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先师,与好友王兰亭等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了李式太极拳(太极五星锤)。李式太极拳就是以太极拳的肘底锤、撇身锤、指裆锤、栽锤等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势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而成,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上述各门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下盘功夫,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以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动作名称和姿势要领多取自于陈式和杨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  相似文献   

16.
“太极五星锤”是清末民初武术大师李瑞东先生,根据太极拳师祖杨露禅大师所传的搬拦锤、指裆锤、撇身锤、栽锤和肘底锤五种锤法,在陈式和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的太极拳套路,具有刚柔相济,上下相随,技击性强等特点。整个套路分为春、夏、秋、冬四路,熔太极、八卦掌、形意拳于一炉,对习练者要求有较高的腰、腿功夫,且有较高的锻炼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吴英华系吴式太极拳宗师吴全佑之孙女,吴鉴泉之女。她继承家学,功深艺精,走架形神酷肖其父。1921年任北京国术馆及1938~1941年任上海国术馆太极拳教师。建国后被上海市体育宫聘为太极拳教练,从学者甚多。自1942年起任鉴泉太极拳社社长。毕生致力于教拳传艺,门徒众多。为缅怀她的业绩,其女马江燕特为撰文《我的母亲》。  相似文献   

18.
陈雄 《中华武术》2006,(9):24-25
习练太极拳桩功,是在中定状态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同时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功夫,锻炼神经末梢,增加反应灵敏度。采取意念假借、内视观想、精神放大等诱导方法将劲力充分调动起来。太极拳桩功的内涵和修炼内容主要分为养生和技击两部分。本文所谈的主要是用于技击的太极拳桩功。通俗简单地说,桩功就是单练式站桩和对练式破桩固桩的功夫。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太极拳教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教学要注重把太极拳文化贯彻其中;要注重太极拳运动感觉、太极桩功和太极拳单势动作的静力练习等方面的基本功练习;要注重太极拳攻防技击含义的讲解贯彻在太极拳教学中;适时地采用太极拳“慢拳快教”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记忆;适当运用形象的太极拳的口诀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此一来大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长林  张顺林  林泉宝 《武当》2006,(11):52-53
赵堡太极拳名师,河南济源五龙口人李宗有先生(1916—1997),是赵堡太极拳陈清平高徒李作智一支的传人之一。先生一生与赵堡太极结缘,是传奇的一生。他留下的拳谱,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赵堡太极拳的面貌,他留下的拳架与功法,是目前较为完整的一部,有大架、小架、发功架三套架子,两仪九功、四象八法、二十四捶、七十二擒拿手、三百六十单元手、拳艺八法等等十余种之多。今天,每当我们读到这些拳谱和功法时,他的一生就会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