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个发展迅速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更是一个彰显个性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人们生活的压力加大,面对压力,面对生活带来的苦难,有的人采取了放弃的态度,这种放弃是对生活的放弃,是对生命的放弃。当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少年选择放弃生命的时候,“自杀”这种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就此,作者提出三个反对自杀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在于唤醒人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由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生命与死亡教育的缺失,使得青少年面对压力或遭受打击的时候,动辄选择轻生。近年来频繁见诸报端的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诚然,自杀意味着身体的死亡,而身体的消失只是一种表面形式。在一个人决定结束自己生理生命(身体)时,其心灵、精神早已死亡。所以,拯救自杀者,主要不在于改变外部的物质生活环境。生活在富裕环境中的人,依然有自杀的;生活在艰难环境中的人,依然有坚强乐观的。问题不在于环境,而在于一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命、对待人生。自杀者的最大问题就是生命意识薄弱,他…  相似文献   

3.
不如放弃     
迂腐是落伍者的专利,固执是失败者的缘由,而坚持才是人生的一个准则。迂腐的人,是被时代所抛弃的,因为他们总是墨守成规,不肯放弃旧的观点,又不肯接纳新的观点,不愿放弃旧的生活方式,又不愿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不敢去反抗旧的思想观念,又不敢去了解新的思想观念。这种人只能永远被束缚着,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这样是永远接受不到“真正的阳光”的。为什么不放弃呢﹖放弃那些应该被淘汰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让自己生活在更广阔的天地间,让新时代再增添一个生命。固执的人,就像一块顽石,不放弃失败,所以迎不来成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  相似文献   

4.
马飞 《宁夏教育》2011,(9):69-70
近年富二代在校园驾车撞人事件时有发生,学生自杀和离家出走的报道也常见于报端,另外,在校园里学生打架斗殴的事件也屡见不鲜,这使我不禁要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教育是否在追求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和学业成功的过程中更多一些对学生生命的关注,对学生个体心灵的关注。否则,这样的教育就会使人逐渐放弃对可能生活的"应然"追求,放弃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只把自己逐渐塑造成简单的生产工具,使自己成为整个生产流水线的一个被动的环节。那这种教育至少是残缺的,甚至  相似文献   

5.
自杀,特别是青少年自杀,是一个带有传染性的世界性社会问题。两年前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会议向全社会传出这样一个惊人的消息:自杀是18岁以下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当一幕幕惨痛的悲剧发生在我们身边,当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决绝地离我们而去,我们的心不只在震颤,更是在滴血。生命是可贵的,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人死不能复生。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少年在花样年华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问题的症结在哪?怎样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到底我们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去面对青春,面对生命,面对死亡,面对我们自己?这是一个过于沉重但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人出生开始,死亡便是无法避免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速,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自杀和残害他人生命等恐怖事例俯拾皆是。随着近年来文学事业的快速发展,描述死亡观的作品层出不穷。鉴于此,通过对比艾米莉·狄金森和三毛的死亡观差异,分析产生这种观念的原因,旨在加深人们对其作品所渗透的死亡意识的了解,正确看待死亡,从而鼓励更多的人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和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7.
生命是珍贵的,生命是神圣的,生命是不可重来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复杂,生活压力,学习压力不断地增大,近几年来学生自杀、他杀、校园暴力等等漠视生命行为的一再发生,使加强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正处于多元时代,多元背景下的大学生自杀现象呈现出多样化.大学生自杀是一个多元化主客观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客观原因主要包括学业与就业压力、生活与经济压力、情感困惑、虚拟空间异化、意外等;主观原因主要包括心理障碍、个性缺陷、认知思维异化、生命意识淡漠等.多元化时代背景下如何构建有效的自杀防控体系,是高校的使命和面临的挑战.积极主动的自杀危机应对策略,应从预防、预警、干预机制的长效机制、物质人文环境的营造、虚拟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构建、现实压力源的消除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是以教育学生尊重人类的生命(包括自己的和他人的生命)为核心,以教育学生尊重动物的生命为外延,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为长远目标的一种德育教育。由于现代学习和生活压力的加重,我国的自杀率不断上升,在1993年以前的统计中,中国还属于低自杀率国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每年自杀发生率每10万人中少于10人的为低自杀率国家;每10万人高于20人的为高自杀率国家),  相似文献   

10.
李茜 《教师》2014,(26):7-7
正理想的激励作用是指理想对人们思想和行为激发、鼓励的作用,它体现在:理想能激发人努力改变现状、创造新的生活的信心和决心;理想也能鼓励人冷静执着地面对失败与压力,不畏艰难险阻,奋力拼搏;理想还能帮助人勇敢坚强地战胜失败和挫折。1.激发人改变现状理想是我们生命中潜藏的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激发起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并把这种向往转化为追求它们的行动。为了实现理想,我们甚至愿意放弃  相似文献   

11.
李琦 《教书育人》2009,(7):104-106
科技的潮流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在物质生活得到高度满足的同时,人们所面对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疾病日渐成为精神卫生领域凸显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公报曾经指出,自杀造成每年约100万人死亡,全球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现在每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而青少年尤其是在高校学生中自杀者日趋增多。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学生自杀现象频繁曝光。一个个如花的生命在风雨中匆匆而逝,来不及让爱他们的人和他们所爱的人对他们道声“珍最”,说走就走了,只给曾留下他们青春风采的世界一个令人思之泪下、念之悲悯的背影。这无论是对他们的家庭,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有一种难以承受的痛。因为他们这种对珍贵生命主动放弃的轻生行为,非但不能证明自身抉择的崇高价值,反而成了示世界以懦弱的黯然告自。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所有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们以及广大青少年的家长都小能不反思:是怎样一种邪恶的力量,把年轻的生命推向了黑暗的坟墓?我们又做错了什么?从今天开始,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在反思中自然电就不难发现,多少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似乎就缺少“生命教育”这样一环——人“即使输掉一切,但决不能输掉生命的信念”。  相似文献   

13.
生命意识淡漠,生命教育缺失,是目前教育所面对的一个严肃的话题。调查结果显示:有24.39%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有15.23%的孩子曾认真考虑过自杀:有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其中实施自杀而未遂者达到1.71%。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成为1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相似文献   

14.
肖敬以"关爱生命万里行"为名,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以预防青少年自杀为主题的民间组织;他放弃高考,创办了全国第一个以预防青少年自杀为主题的网络论坛;他呼吁整个社会"关爱生命,呵护心灵",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科技的潮流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在物质生活得到高度满足的同时,人们所面对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疾病日渐成为精神卫生领域凸显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公报曾经指出,自杀造成每年约100万人死亡,全球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关于青少年自杀事件不断见诸媒体。去年2月,云南昆明一初二男生因前一学期成绩未进入班级前三名,服农药自杀;去年3月,广东顺德一初三男生因家长不让其玩游戏机而上吊自杀;去年下半年,南京市接连发生了三起中学生自杀身亡的事件…… 遇到一点点挫折就自杀,这种极端不爱惜自己生命的行为,应当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大千世界,漫漫人生,没有一个人一生中不经历沮丧、失意和痛苦。面对挫折,各人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上述自杀的青少年遇到的或许只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小小的不如意,就败下阵来,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上的缺失。 这些活泼少年的离去,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惋惜。不难想象,这些孩子的父母是如何的撕心裂肺,他们的老师是怎样的痛心疾首,但这一切都晚了。我们只能希望,这些血的事实能够震醒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了解死是怎么一回事,了解生命是何等的珍贵,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同时,学校要为学生多树立遇到挫折能正确面对的榜样,要引导老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不要用一个尺子——分数,来衡量所有的孩子,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但愿上述悲剧不再重演!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一个不为时人所重但对后代文人人格构建和创作有深远影响的文人。他“开创了描写田园生活的风气,成为魏晋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是一个少年时代就有“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的庶族文人,面对反动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点的社会现实,他不愿与世俗污浊的统治阶级同流合污,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数度挣扎之后,最终放弃了“仕”选择了“隐”,开始躬耕吟读,进行生命的深层感悟,形成傲然于世、独善其身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从青少年自杀现象谈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现实生活中自杀现象已呈低龄化趋势,青少年自杀现象一直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现象,生命教育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文章试图从分析造成青少年自杀现象的原因开始,探讨生命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及其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港台地区开展生命教育的背景1.香港地区开展生命教育的背号香港地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开展与其近年所面对的社会、经济问题有着直接的关联:一是自杀事件频生。过去十年,香港的自杀率徘徊于每十万人中有10~13人之间,但2000年与2001年却分别升至13.5及14.7人。二是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出现负面的精神面貌。长久以来,香港的经济倾向于单一、局部的发展。到1980年代,香港经济转向零售、金融和房地产业,并急速发展,也带动了生活、物价指数的急升,使香港人做任何事情都务求以最简、最快的方法去获取最大的利益,急功近利的处事态度渗入社会各阶层。而东南亚金融风暴后,香港人则又面对自己黯淡的工作前景,顿感不知所措,社会因而弥漫悲观气氛。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在北京结束的第三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的一份资料显示,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更令专家震惊的是,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自杀,顺名思义是在绝望情绪下的一种自我毁灭行为。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正值人生花季的孩子失去了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企盼,进而失去了对生命的渴望与留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