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苏联教育家索洛维契克在《谈自信》中这样写道:“如果一个人自以为是美的,他真的就会变美,如果他心里总是嘀咕自己一定是个丑八怪,他果真就会变成尖嘴猴腮,目瞪口呆,生出一脸傻相。”“一个人如自惭形秽,那他就不会变成一个美人,同样,如果他不觉得自己聪明,那他就成不了聪明人。”故美国心理学家廉姆·杰尔士及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分别这样告诉我们:“人性最深切的要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任何人,屠夫,面包师,国王都喜欢那些欣赏和关心他们的人。”所以,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要确实认识到,“只有当你说他好时,他才…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即中央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施政方针。作文和作文教学提倡个性化,就是从“以人为本”的哲学观点出发的。学生,首先是活生生的人。作为活生生的人,就有他的思想,他的经历,他的追求等等,所有这些就构成了他与众不同的“这一个”。虽然他具有大家共同拥有的“那一些”,但是,在保持“那一些”的同时,完美“这一个”,才是作文个性化教学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间,我到一家美发连锁店洗头,碰到我9年前的学生章恒,他在那里做理发师,看见他,我不禁想起9年前的往事。 那年我刚调进五中,接手一个全校最“烂”的班,其中有一位学生叫章恒,是班上“金刚”人物之首,原任班主任告诉我,一定要先给他一个下马威,先训他一顿,把他的老底都揭出来,他就不敢欺负你了。然而还没来得及思考这番话,在第一天就职演说时,我的演讲就因他被迫中断了好几次。我喝道:“你给我站起来!”他却挑衅地说:“我不站,你又能怎样?”班上有几个学生在坏笑,有一个还向他竖起大拇指,就职演说就这样在尴尬中草草收场。  相似文献   

4.
1851年9月,在法国卢 昂远郊的克鲁阿塞,一个 三十岁的年青人正在家里 埋头疾书,他发誓要写一 部他“最没办法写的书”, 他预言,这本书“将是一个 前所未闻的坚持不渝的成 就”,虽然写起来“就像一 个人弹钢琴,每一指节骨  相似文献   

5.
冷玉斌 《师道》2007,(7):50-52
《麦兜故事》里,麦太太给麦兜讲床边故事,准确地说是床边训话:“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早睡早起,他很长寿。”“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早睡晚起,他就死了。”“从前有个小朋友,他不孝顺,有一天,死了。”“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不听话,有一天,他死了。”……今天早上听课,听着听着走神了,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这个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6.
方长洲 《河南教育》2004,(12):39-39
新学期开学,我接了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还没有“走马上任”,这个班的科任教师就纷纷找上门来,向我反映该班一个叫小D的学生的种种“罪状”,希望我“新官上任三把火”,好好“烧烧”他,给他来个“下马威”。  相似文献   

7.
大头传奇     
张玥  于小江 《广西教育》2006,(7C):16-16
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和王然是同学,如今到了初中,大家还是很“有缘”地被分到了一个班。他个子一般高,身材也一般。就连长相也是一般中的一般,可就是这么一个“一般”的人,却拥有着“不一般”的脑袋。这不是说他有多聪明.也不是说他的发型有多特别,他的脑袋之所以“不一般”,那是因为他的脑袋相当的大,相当的与身体的比例不协调。所以,大家便送他个绰号“大头”。  相似文献   

8.
听说1978年的时候,姚依林是国家商业部部长,他的妹夫就是写出《归心似箭》剧本的李克异。只是李克异当时还是所谓“胡风反党集团”的“汉奸作家”,还没有平反。就因为政治上他还是“坏人”,所以一个堂堂的出版社,就敢拒绝为他出书,  相似文献   

9.
不妨学学曹操的“教子经”●李德山大家谈三国时期,曹操有一个儿子叫曹彰,很喜欢习武,曹操就根据他“好为将”的天性,向他传授武艺并教育他怎样才能当好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而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植,聪颖过人,喜欢读书,曹操就支持、辅导他写诗作赋。后来,曹彰...  相似文献   

10.
(四)不结婚的坏习惯毛小弟这个老师我们都喜欢。他是我们的班主任,还是我们语文老师。他和我们就像哥们一样。你想,老师和你就像哥们一样,那么你不喜欢他还喜欢谁?毛老师到现在还没有结婚。他没有结婚是他自己告诉我们的。他说:“幸亏我还没有结婚,要不我生了一个小孩和你们一样烦,那我肯定头痛死!”他这么说了以后就问我们:“你们以后结婚吗?”我们就齐声回答:“我们以后不结婚!”我们齐声回答问题时总是很响亮的。“为什么?”“因为不要生一个小孩和我们一样烦!”可是马儿帅指着汪小中说:“他会结婚的!”汪小中就生气地说:“…  相似文献   

11.
不打不成长     
“省级优秀校长”这样一个美丽的光环,不能不令人羡慕,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光环下面,罩着的却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父亲,本着“不打不成才”的战略指导思想,以他特有的家庭教育方式,问心无愧地殴打着他唯一的亲生儿子。他是~名校长,而且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校长,他会这样做吗?事实是不是如此?文章列数了不少事例,“铁证如山”。那么儿子成才了吗?  相似文献   

12.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因为他没有问题了”,所以他就落后了。它警示我们: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可见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而反思我们的课堂教…  相似文献   

13.
球迷爸妈     
我家有两个球迷,一个是爸爸,另一个是妈妈。说到球迷,你准会以为我爸妈是铁杆足球迷吧?不,他俩都是乒乓球迷,是孔令辉、刘国梁、刘国正还有瓦尔德内尔的“发烧友”、“追星族”。论资历,爸爸是一个超级乒乓球迷。我们家以前就他一人喜爱看乒乓球比赛。平时,只要电视里转播乒乓球比赛,他就会一个人霸着电视机,看个没完。看球的时候,他那样子真好笑,中国队只要一输球,他坐在板凳上就又是跺脚,又是拍大腿;中国队员要是打了一个好球,他就拍着巴掌,大声地喊:“好球,再来一个!”一边喊,一边死死地盯着电视机,似乎不这样死盯…  相似文献   

14.
他从小失去了母亲,缺少关爱,所以一直不是一个好学生,游手好闲,惹是生非。老师们看到他就摇头,同学们也不待见他。为了让他少惹事,老师们对他说:“张星,这次考试,你就别参加了。”“张星,这个星期天补课,你就别来了。”也好,他乐得逍。,逛东逛西。  相似文献   

15.
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普通的犹太人家里,有一个男孩子,从小就长得呆头呆脑,三岁时才开始学会说话,成绩差得一塌糊涂,同学们都直呼他为“傻瓜”,“木头”。他经常成为大家嘲弄的对象,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玩。  相似文献   

16.
我班的新生     
他头发凌乱,面无表情,在他母亲的督促下,机械地叫着:“老师好!”他就是我班的新生。我给他安排了一个靠前的位子坐下,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欢迎仪式。“我叫王……”后面就没有声音了,回到座位后,他依然低着头,也不和同桌打招呼。这一反常现象,让我觉得“来者不善”呀!  相似文献   

17.
宋蕾 《中国德育》2007,2(11):73-73
刚刚走出办公室,就看见一个小小的身影从远处向我跑来。 “宋老师,我来帮你拿书。”他气喘吁吁地还没站定,就急切地伸出小手。 “好啊,给你。”我摸了摸他的小脑袋,把课本递到他的手中,看着他欢快地跑开了。  相似文献   

18.
少岩 《成长》2007,(3):61-64
在北京理工大学里有一个“爱迪生”式的人物。他小学时就尝试制作发明。对物理表现出很高的天赋和悟性。然而,他所有实验和制作的原材料都是捡破烂捡来的。他就是高拯国,一个捡破烂的“爱迪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不出所料,李伟的家庭作业又没完成。这个李伟,实在叫人头痛。他脑瓜灵活,上课活跃,课堂上“一听就懂”、“一看就会”,绝对是棵好苗子,但他却有一个屡教不改以致令我“恨之入骨”的毛病:不爱写作业。在我的记忆里,半年来他的家庭作业只按时完成过三次。由于缺乏必要的巩固,他的学习很浮,基础很不扎实,做题时总是“一做就错”。尽管每次考试靠他的小聪明总也能对付个“及格”,但这个“懒病”却使得他很少进入“优秀”的行列。为此,我挖空心思、“软”“硬”兼施地动用了很多办法教育他、扶持他,可收效甚微,他怎么也“扶不起来…  相似文献   

20.
放下石头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错,学业却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一个大师求教。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每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大师,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他疑惑地望着大师。“是呀,那该怎么办呢?”大师微微一笑。“该放下。”“那为何不放下呢?背着石头咋能登山呢?”大师笑了。年轻人一愣,忽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