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222年的夷陵之战,使蜀汉势力严重受挫,成为三国中最为弱小的一方。面对这一不利形势,诸葛亮确立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为修政理”的策略,坚持联吴抗魏,使蜀汉势力有了明显回升。公元227年,诸葛亮在兵精粮足条件下,亲自领兵进驻汉中,接着又开始一出祁山,接连大败魏军。军事上的节节胜利,使蜀军雄心大振,大有饮马洛水之势。与此同时,魏国势力发展明显减慢。曹叡上台后,司马懿的地位愈显重要,大权旁落之势已经出现,吴国政治、经济发展平庸,军事上也无多大抱负,所以便于蜀吴结盟。但尽管如此,蜀弱魏强的局面并未改变,对此,诸葛亮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但马谡却看不清当时形势的实质,滋生出骄傲轻敌的思想。马谡骄傲思想的形成与他的上级诸葛亮、对手张郃、下级王平的影响有关。街亭之役中,马谡的“违亮节制”(《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是诸葛亮平时对之过于宠信的结果. 起初,诸葛亮因为看到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便不问他的实际处理能力如何而“深加器异”(《三国志·蜀书·马谡传》),这反映出诸葛亮的偏爱。众所周知,刘备早在白帝城托孤之时,就告诫诸葛亮;“谡言过  相似文献   

2.
略论诸葛亮“违众拔谡”的原因刘蕴之在中国古代的执政大臣中,蜀汉丞相诸葛亮要算是一个比较提倡集思广益的人了。他在《与群下教》中说:“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而获珠玉。”①但是,他在首次北伐任用马谡作先锋...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用人失误以及马谡的狂妄自大导致街亭失守,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可事实却并不这么简单。因为诸葛亮在蜀汉危急存亡之际再度兴师北伐,他并非没有意识到街亭的重要性,出师在即就告诫将帅们说:“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再者,马谡向诸葛亮主动请缨、自立军令状后,诸葛亮恐有差失,当即派遣平素遇事谨慎的大将王平相助,寻思再三又吩咐高翔、魏延等上将在各处布防接应,最后直到他本人亲统大军,由斜谷径取眉阝城方才放心,安排部署可谓万无一失。至于马谡这位满腹谋略的参军也并非无能之辈,因屡出奇策(离间魏主与司马懿…  相似文献   

4.
学习《隆中对》后,我对诸葛亮有些看法。人说诸葛亮造就了蜀汉的中兴,其实我认为诸葛亮也葬送了蜀汉的大好前程。首先他错在未听先帝遗言。既然阿斗不才,为什么不取而代之?即使有不忠之嫌,但也有先帝遗旨:若阿斗不才,丞相可取而代之。更重要的是可保蜀汉江山,完成先帝统一中原的遗愿,所以说诸葛亮是不明智的。前有魏兵虎视眈眈,后有后主声色犬马,这样如何统一得了中原?其次,他错在误用将帅,明知马谡只会纸上谈兵,又得先帝叮嘱,却还重用马谡守重镇街亭?不是蜀汉无人才,而是诸葛亮缺乏慧眼,王平既懂军事理论,又知实战经验,为什么不被重用?错用…  相似文献   

5.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街亭失守,马谡被杀,可悲可叹可惜。作为主帅的诸葛亮怎可推卸责任?马谡只不过当了一回替罪羊罢了。排兵布阵,是体现主帅作战能力的最重要的方面。街亭之重要,诸葛亮不可谓不知;街亭战役之艰辛,诸葛亮不可谓不晓;马谡是谋臣而不是能将,诸葛亮不可谓不明;谁能作为张颌的对手,诸葛亮不可谓不白。街亭之役前,马谡作为参军跟随诸葛亮左右,出谋划策,屡建奇功。因为马谡的“攻心计”,诸葛亮才决定七擒孟获,巩固了大后方;因为马谡的“离间计”,司马懿被逐赶下野,诸葛亮才敢放心大胆北伐中原。马谡善作良谋,无人不…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四册《失街亭》中,罗贯中没有像其他章回那样神化诸葛亮,而是把他写成有血有肉的人,尤其是“挥泪斩马谡”的情节,展示了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这篇文章描写了马谡的三次“笑”、诸葛亮的三次“哭”。马谡的三笑,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第一笑,是在马谡察到街亭的地形之后;这是轻敌者的笑,表现了马谡的盲目自信。第二次大笑,是在马谡听了王平的忠谏之后;这是讽刺者的笑,表现了马谡的刚愎自用。第三次大笑,是在司马懿窥山之后;马谡身处绝境,尚不自知,反而沾沾自喜,自鸣得意。这是一次愚蠢的笑,笑得可悲。马谡终因三笑而失街亭。…  相似文献   

7.
为免引来不必要的质疑,我开宗明义:本文只谈文学(小说)意义上的诸葛亮。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马谡是蜀国的参军,自幼熟读兵书,司马懿引兵进犯,他自告奋勇镇守汉中咽喉街亭,并且在出发前“立军令状”。结果因为自高自大,骄傲轻敌,拒绝副手王平于当道筑土城的劝谏,被司马父子趁机断了汲水之道,乘虚而入,街亭失守,蜀国因此丢掉了一个重要战略枢纽,变得十分被动。  相似文献   

8.
《空城记》一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课文前面说的是马谡自告奋勇并以人头担保去守街亭,孔明虽然让他去了,但由于先主对他的评价是“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所以“犹豫不定”。马谡到街亭后.不听王平的劝告,占山为寨,王平只好自己领着一部分士兵另外扎寨,并派人把扎寨情况画成图本送给孔明。这不仅验证了先主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一、马谡失守街亭的启示 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派马谡率兵驻守街亭,以阻击魏军,并立下军令状,若街亭失守,马谡立当斩首.尽管马谡熟读兵书、颇知兵法,但他一到街亭,不在山下路口扎寨,却在山上屯兵,还说"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军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可结果被魏军围而攻之,失守街亭,诸葛亮只得挥泪斩马谡.  相似文献   

10.
一、马谡失守街亭的启示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派马谡率兵驻守街亭,以阻击魏军,并立下军令状,若街亭失守,马谡立当斩首。尽管马谡熟读兵书、颇知兵法,但他一到街亭,不在山下路口扎寨,却在山上屯兵,还说“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军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可结果被魏军围而攻之,失守街亭,诸葛亮只得挥泪斩马谡。点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客观存在的现实情况决定正确的方针、方法,从而做到灵活机动、克敌制胜。从实际出发的反面就…  相似文献   

11.
建兴六年(228年),蜀将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被迫演了一场空城计,退兵汉中。一日,诸葛亮在帐中与蒋琬谋划治军之策,忽然有探马来报:“司马懿引兵15万,正向汉中挺进。”军情紧急,诸葛亮传令召集众将,齐来帐下议事。两小时后,黄忠、赵云、杨仪、王平、姜维、魏延、高翔、邓芝、马岱、关兴、张苞才来应卯。诸葛亮作过敌情分析和战事动员  相似文献   

12.
人们惯以成败论英雄。当马谡拒谏失街亭,被孔明挥泪斩掉后,一时众口一辞:“马谡骄傲自大”、“言过其实”、“刚愎自用”……似乎斩了活该。直到今天,马谡也难逃“骄兵必败”之类的口诛笔伐。其实,马谡也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是条铁骨铮铮的硬汉,至少是个失败的英雄。且不说他自幼饱读兵书、谙熟兵法,也不说他在平定南方叛乱中曾献过“攻心为上”的妙计而为诸葛亮所倚重,单是他在街亭战役前后的所作所为,就值得后人好好地赞扬一番。街亭之战前夕,魏主曹睿坐镇长安,司马懿亲自统率魏军,又有名将张郃作先锋,可谓兵强马壮,来势汹汹,猛不可挡。…  相似文献   

13.
一、诸葛亮为什么派马谡去守街亭?诸葛亮一出祁山,蜀魏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是街亭,谁占据了街亭,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对这一点,诸葛亮的认识是非常清楚的———“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可是,这样一个战略要地,诸葛亮为什么要派马谡去防守呢?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就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是诸葛亮对马谡不但非常赏识,而且还加以重用,以至在街亭之战时,不顾众人之议,提拔马谡统大军守街亭。这一方面因为马谡确实有些智谋。据裴松之为《马谡传》作注引《襄阳记》记载,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问计于…  相似文献   

14.
有同学提出,《失街亭》中,罗贯中描写了马谡的三次“笑”、诸葛亮的三次“哭”,这样反复地描写哭笑神情,其作用究竟怎样理解? 哭或笑,是一种神情描写,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马谡的三笑,活脱脱地表现他“言过其实”的性格特点。第一笑,是在马谡察看街亭的地形之后。一向以“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自诩的马谡,非但不铭记诸葛亮的谆谆嘱咐,审时度势,敏锐地看到街亭的重要,反而嘲笑诸葛亮的多心。在这笑声中,形象地表现了马谡的目无统帅、麻痹轻  相似文献   

15.
像有云常常就会下雨,像空穴常常会有来风。感情直接关系到认知,它常常影响着对事物的判定。———题记戴副有色眼镜“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人们所以常这么说,足见感情先入为主、带着成见看人者是很多的。三国时诸葛孔明,虽堪为智慧的化身、睿哲的表率,但他也戴有色眼镜看人:魏延脑后长有反骨,诸葛亮为此不喜欢他。于是,即使屡建奇功也得不到信任。北伐曹魏时,魏延曾献“出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的良策,却遭诸葛亮的断然拒绝。而因马谡饱读兵书、熟谙兵法,与自己有父子情、师徒义,诸葛亮竟不顾先主“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  相似文献   

16.
街亭之失,是谁之过?对于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有责孔明用人不当,有责马谡好大喜功。但我认为,街亭之失,实在不能怪他们,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蜀国,除了孔明自己,再也无人能与司马懿抗衡,选择马谡守街亭,在孔明来说,是惟一有望成功的人选,实在是无奈之举。对于马谡性格中的弱点,孔明也有所觉,于是又派出颇有实战经验的王平前往协助。关于这一点,只要看孔明之后的蜀国战将也就清楚了。人们不是把“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与“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视为同义语吗?说到马谡,我以为想要建功立业是人之常情,谁不想出人头地?马谡要求守街亭,是…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写的是: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每当我读到这一部分时,就会为马谡的死感到惋惜。马谡是蜀国名臣马良的弟弟,素有才名。在诸葛亮南征孟获时,是他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颇得诸葛亮的赞许。由此可见,马谡也可以称得上  相似文献   

18.
《三国志》等史籍和《三国演义》等小说中有多个汉末三国时或虚或实的“空城计”故事,赵云战汉水、朱桓保濡须、文聘守石阳、陆逊攻襄阳为真实的“空城计”战例或具“空城计”色彩的战事;曹操攻定陶为一场伏击战而非“空城计”.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马谡失街亭后于西城智退司马懿的“空城计”故事,有历史的影子而非历史事实,它可能是赵云于汉水之滨战败曹操之役在传诵过程中的“张冠李戴”,其创作受到街亭之战中王平收拾残局史事的启发和《三国志平话》中诸葛亮“空城计”的影响.《三国演义》描写诸葛亮“空城计”,既是小说创作艺术的需要,也是社会大众接受意愿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中描述诸葛亮归天的时候,曾提到受他严厉处分过的许多谋士将领,他们不但丝毫没有幸灾乐祸之感,反而人人痛惜不已,有的甚至于“大哭病死”,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答曰:“度孔明死后,人不能用之故也。”(见一百四回)可见诸葛亮执法是多么地赏罚分明,令人心悦诚服的了。 最能说明诸葛亮执法之严明的章节莫过于“孔明挥泪斩马谡”这一回了。在这一回里,马谡用兵无方,痛失街亭,葬送了灭魏大业,而且几使汉军覆没。马谡罪该斩首,自不必多言。但孔明在执法之时,作者极写其不忍之心。请看两人在帐子里,虽说一个是执法者,另一个是受刑者,但他们挥泪作别,千咛万嘱,一个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氶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某虽死亦无恨无九泉!”一个挥泪曰:  相似文献   

20.
《失街亭》一文用语言生动地塑造马谡这一人物.本文试就文中的几处对话作简要分析。 (一)谡曰:“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