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维与罗振玉因诗歌结缘,自此两人开始近乎一生的相知相守。罗振玉对王国维《咏史》组诗的赏识,奠定了王国维在罗振玉心中不可移易的地位。罗振玉的诗学根源于《毛诗序》,而涵养于杜甫、陆游二家诗,其崇尚真诚、雅正、自然,反对雕琢、应酬的文学观与王国维有着许多不谋而合之处。特别是对陆游诗歌的共同偏嗜,拉近了他们心性和诗学的距离。虽然陆游在王国维的词学谱系中因为介乎被极度推崇和极度贬抑的两极之间,而未能彰显出特别的风采,但陆游的诗学实际上沉淀为王国维词学的一种底蕴。罗振玉的诗学在这一考察维度中显示出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在二十世纪初年曾积极宣传西方思想文化.1907年,得罗振玉推荐入仕清廷,从此便转向宣传中国封建政治、道德文化.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随罗振玉避居日本,矢志做大清遗民.1916年,自日本回沪,与遗老往来,时时议论复辟事.1917年7月1日,张勋复辟,王国维闻讯很兴奋.未几,复辟失败,王国维顿时心灰意冷,他在7月14日致罗振玉的信中说:“此次之变,段、冯、梁(启超)三人实为无恶……人心险诈,乃至天理尽绝.”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一生经济颇为拮据,这与其专力学术, 不遑费心费力谋生有关。但在1916年8月至1917年初,因为与哈同花园合作不畅,王国维对是否继续编纂《学术丛编》心存疑虑;而一旦终止合作,则沪上生活就必须另行考虑。适在此时,商务印书馆股票一路飘红,王国维遂将所购商务股票悉数抛出,一时盈利颇为可观。为了日后生计稳定,王国维以股票所得为本金,在罗振玉指点下,先后两次斥资购买方壶画、唐六如小卷等寄东,并请罗振玉代售。但当时“东人饮河易足”,罗振玉在自身藏品难以售出、经济窘迫的情况下,积极支持并为王国维谋划两宗贩画之事,最终似皆以加价支付的方式悄然自存。罗振玉从弘扬国家学术的角度积极传古,为使天才学者王国维安心治学,努力为其解决生计问题,既系于友情之深切,亦根于学术之广大。其热情、眼界与魄力,亦足让人起敬。  相似文献   

4.
(一) 《教育世界》是我国最早的教育杂志,1901年5月由罗振玉、王国维在上海创办。其中“教授训练”栏目专门刊登各科教学法的论著。《历史教授法》就是其中的一篇,登载在该杂志一九○四年的第七十四至七十六期上。刊载《历史教授法》的《教育世界》,对今天一般读者来说已经相当难得。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是清末民初的一位有名的考古学家和史学家,在甲骨金石考古学上和商周古史等方面的研究上,有过重大的成就,这是学术界所早已一致肯定的.可是,这位学者一生所走的政治道路,却是反动的道路.清末,他担任过清政府学部图书馆的编译,辛亥革命后,以"遗臣"身分跟着罗振玉一起避地日本,1922年又进清官南书房做废帝溥仪"五品俸"的侍从.1927年国民革命军威迫北京时,认为"义无再辱",在颐和园跳湖自杀.关于王国维的自杀问题,或谓为"殉节"清廷,或谓出于罗振玉的逼迫,近来右派分子更说王国维是因愤恨当世的"黑暗"而自杀,说王国维大学者,"耻食周粟"有气节教人学王国维.显然,右派分子是利用王国维的声誉,企图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6.
当今学界的王国维研究,多着眼其自沉,抑或是谈论他的学问,而对于王国维在思想史上的地位,鲜有论及。王国维的政治态度,尤其是反俄态度,历来是王国维研究的盲点。1898-1927年间,王国维的若干经历,比如担任《时务报》书记,协助罗振玉在上海创办《教育世界》杂志,入值南书房等等,对于其政治态度,尤其是他对于沙俄以及苏俄的认识,都有所影响。从王国维的反俄态度出发,可以观察晚清以来士大夫的民族主义情结,以及辛亥革命以来知识界对于苏俄的态度,还可以以此考察清末民初清遗老之于"赤化"在中国的进路之态度。同时,王国维自沉昆明湖的背后,也有诸多政治原因,这与王国维本人的政治态度,又有着显著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育》2017,(6):93-100
通过梳理、总结从1943年到2015年间的9部(篇)多涉罗振玉基础教育活动的著述,全面地展现了1890—1911年罗振玉的基础教育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认为:罗振玉基础教育活动的起止时间分别为1890年和1911年,创办"东文学社"的时间是公历1898年6月19日,《教育世界》的创刊时间是公历1901年6月,创刊地点是武昌,前期主编为罗振玉、后期主编是王国维。罗振玉考察日本教育的时间是公历1901年12月14日至1902年2月19日。从而修正了《教育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等等诸多辞书及刘正伟、薛玉琴、谢长法、朱蒙、杨建华、陈邦直等人的错误观点,指出了研究中存在不全面、不深入、不准确、很草率等不足。认为这些研究呈现逐渐深入的趋势,应充分肯定罗振玉的教育成绩。  相似文献   

8.
静安先生的著作曾多次结集汇刊。20世纪50年代之前最具代表性的是罗振玉先生编《海宁王忠悫公遗书》和赵万里先生编《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1976年台北大通书局版《王国维先生全  相似文献   

9.
本文聚焦于沈曾植、王国维、罗振玉、郑孝胥等一批避居上海的清遗民在民国之后的现代遗民实践。通过对遗老们生活与心态的检视,本文考察清遗民在辛亥后的避世选择:遗老们如何栖居“海上”,又如何在日常与文学世界中上接遗逸传统,在现代都市中展开自己的“海滨”生活。在遗老的笔下,整个城市被架空,本当蒸蒸腾腾的都市景象,亦被转化为云海缭绕的“山林”。  相似文献   

10.
敦煌遗书研究所的回顾李正宇敦煌遗书是我国古代学术文化百科全书式的重要遗存。1900年出土约五万卷。当时并未引起政府的重视,以至渐有流散。1909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将他从敦煌哄骗去的一部分古卷拿到北京炫耀展出,方引起北京的学者、官员罗振玉、王国维、梁...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 《文教资料》2001,(1):119-125
194 8年秋 ,魏建功先生尝斥资印布亡清伪满史料《升罗悖语》 (升允《津门疏稿》、罗振玉《辽海焚余稿》)二百部 ,其中《津门疏稿》末附王国维先生上溥仪书二章 ,极为罕见。兹据原本整理选发 ,以飨同好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先生字静安,海宁人。伯父叔蕴公(罗振玉)在上海办东文学堂,延请多人为助,无意中见某人扇,书有先生(王国维)所作《咏史》词曰:“千秋壮观君知否?黑海西(东)头望大秦”,异而接见,知先生清贫,乃委使治社庶务,免其各费,俾得学。同时尚有一樊少泉(炳清)先生,亦为伯父器重,最后各与结朱陈之好。 辛亥之变,伯父与王、刘(季英)二家东渡日本。彼时,父亲(罗振常)亦从淮安携眷暂居上海,拟往奉天,因伯父屡屡函召,乃亦乘三口丸往日(本)。到则与王、刘二家比邻而居,地名曰田中村。后因伯父新居筑成,乃三家亦移居神乐冈。  相似文献   

13.
1903年,张謇在通州(今江苏南通)建立了我国第一所民办师范学校。学校建置遵照癸卯学制的规定,广设新式课程,并延揽中外师资。王国维由罗振玉推荐,应聘入校执教,并受张謇委托,参与学校章程审定、课程设置、教师招聘等初创时期几乎所有校务的处理,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现存张謇的十余通有关书札,不仅反映了他对王国维的信任与重托,也揭示了当时士人对新式教育的探索情状,是研究清末地方兴办新式教育的绝好材料。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在早年的诗词创作中频繁使用"人间"一词,其两种词集均以"人间"为名,又曾撰《人间词话》、《人间嗜好之研究》等论著,体现了其对"人间"一词的浓厚兴趣。其诗词中的"人间"大致有"人世"与"人生"二义,但侧重在"人世"方面。因王国维大量使用"人间"一词,使得其身边师友如罗振玉、罗振常、吴昌绶、罗庄等以"人间"相称王国维,而王国维校勘诗词曲时,也多次自署"人间"。通检王国维语境中的"人间"一词,其基本意蕴乃是在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对世间人生的处境与出路、价值与意义的深沉考量,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最早的教育刊物——《教育世界》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1901年5月),该杂志由罗振玉发起,以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任主编。创办者在序言中说:当今世界,列雄竞争,优胜劣败,欲图自存,非注意教育不可。因此,特将最近教育学说编译,定名为《教育世界》。刊行之初,只有文篇、译篇两个专栏,偏重译述。后来在第68期  相似文献   

16.
1901年5月(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罗振玉、王国维主编的《教育世界》创刊于上海,由教育世界社出版。《教育世界》是中国近代早期教育刊物。它对于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教育中诞生,对于近代教育学在中国建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18年5月,陈望道《标点之革新》一文发表于新文化运动刊物《学艺》一卷三号上。陈氏的这篇文章,对说服和统一学术界推行新式标点的认识起到重要作用。1935年5月,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教育杂志》第二十五卷第五号发行“读经问题”专号,汇集全国专家对于读经问题的意见。读经问题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以来,在民族复兴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列举了关于王国维死因的种种说法,分别是“殉清说”、“殉道说”、“感情性格复杂矛盾说”、“主因诱因说”、“罗振玉逼债说”、“家庭矛盾说”,指出每种说法的由来、代表人物以及学术意义;钩稽了王、罗两家后人对王氏死因的看法,排除了“罗振玉逼债说”、“家庭矛盾说”;用心理分析、文化性格研究等方法研究王氏遗嘱的意蕴,综合当时与王氏密切接触者的描述资料,认为陈寅恪主张的“殉道说”最能准确地揭示王国维自杀的真正原因。这一观点对研究社会大转变时期士人的矛盾心态也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敦煌汉简中历谱年代之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初在疏勒河流域出土的约900枝汉简中有34枝属于历谱,法国汉学家沙畹、马伯乐和国学家罗振玉、王国维等对33枝的年代作了早期的考释,80年来未见有人提出质疑。本文综合应用历史、考古、历法、数学知识,对他们的结果进行系统地再研究,详述考释之过程,指出前人的四五处错误,新提出未被考证过的269号应为五凤二年(前56年),文末附复原的元康三年(前63年)历谱,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郭老在三十多年前,写过一篇《鲁迅与王国维》。文中说他在近代学人中,最钦佩的是鲁迅与王国维。说他两人的著作“倒真是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一对现代文化上的金字塔。”他对他们二人在时代、出身,以及在学术上所走的道路,进行了比较。认为他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政治上,却走了极其相反的道路。其所以有这样不同的原因,郭老认为差不多就判别在他们所有的这个朋友关系上面。而在两人所交结的朋友中,对他们二人影响最大的,就王国维来说是罗振玉,就鲁迅来说是蔡元培。文中说:  相似文献   

20.
辛亥年末,罗振玉携眷东渡,旅居日本八年之久。1919年初夏,罗氏举家返国,在沪上略作勾留,便定居津门,一住十年。从54岁至63岁这段时间,罗振玉作为一个政治上保守、学术上知名度高的“特殊寓公”,在天津租界感受繁华和安闲,既经历了废帝溥仪移驾张园、契友王国维投湖自沉诸事的惊扰刺激,又深得京津人厚土滋养,得以“传古”授徒,彰显“甲骨四堂之首”的功力。关于此节,尚鲜有专记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