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中国网报道:五十多年前,因为毛泽东主席的一篇著名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而闻名于世界的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先生的遗骨于2008年12月初被安放在杭州安贤陵园里。  相似文献   

2.
高三册别了,司徒雷登【课文题解】本文是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评白皮书的五篇评论的第二篇。标题中的“司徒雷登”是当年美国大使,在这么个人物之前,加“别了”二字,并用标点隔开,既生动含蓄,又不失大雅,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文题字面是在呼告一个人物(美国大使...  相似文献   

3.
《别了,司徒雷登》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8月18日写的一篇评论.本文和《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四篇文章,都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8、9月中分别为新华社写的对于美国国务院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的评沦.这些文章揭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批评了国内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于美帝国主义的幻想,并且对中国革命的发生和胜利的原因作了理论上的说明。  相似文献   

4.
一般说来,中国民众,特别是中、青年人,大多数是通过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知道司徒雷登这个名字的。然而,在这篇文章中只有一处提及司徒雷登,因此,中国普通民众对于司徒雷登还谈不上有什么认识。所幸的是司徒雷登复杂的身份、特殊的经历及其悲剧性的结局,引起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其结果无疑有助于增进中国民众对于司徒雷登的认识和了解。例如,郝平的新著《无奈的结局———司徒雷登与中国》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司徒雷登生平及其活动犤1犦。另外,还有几篇论文分别论述了司徒雷登在华传教活动、教育活动以…  相似文献   

5.
一个即将升入高二的学生,暑假来到我家里,跟我聊怎样学语文。他说他感到鲁迅的作品比较难懂,于是把初中学过的鲁迅作品都找出来再读一遍;高中第三册头一篇课文是毛泽东同志的《别了,司徒雷登》,为了学懂这一篇,他把毛选四卷中包括这一篇在内的五篇文章报p1949年8月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对美国国务院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的五篇评论)都找出来认真地读了一遍。我听了以后感到这个同学正在摸索学语文的一点门道。什么门道呢?就是寻找和构建语文学习的系统。我们常说培养能力,这能力从何而来?依我看,恐怕只有掌握了系统的知识之后才…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熟悉司徒雷登这个名字,还要追溯到1949年8月8日毛泽东发表的《别了,司徒雷登》,在这篇文章里,他已然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但作为教育家的司徒雷登却往往被人忽视。  相似文献   

7.
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中选进的毛泽东同志的《别了,司徒雷登》,是一篇很典范的政论文。尤其在语言表达上,不仅具备一般议论文准确,严谨的特点,而且还表现出一般议论文不多具备的鲜明形象生动的特点。这主要是该文在一些地方借助了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下简称《荷》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不朽的杰作,是一座“白话美术文”的丰碑。本来,解放前的国文教材选了它,当今台湾的国语教材选了它,就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它并不具有人们常说的那种“政治倾向性”,然而由于此文是写于“1927年7月”,朱先生又是被毛泽东赞扬过的“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见《别了,司徒雷登》)的民主战士,长期以来,诸多的评论文章都据此按图索骥,认为此文是一篇“政治文”,是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反映了作者“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  相似文献   

9.
1946年10月19日,周恩来同志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说:"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的榜样。"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今年纪念西南联大诞生70年,我们首先要纪念爱国诗人、学贯古今中外的学者、英勇的民主战士闻一多  相似文献   

10.
陈祥 《大中专文苑》2010,(12):69-70
司徒雷登在中国的名气之大,不在于他个人在历史中留下过几多痕迹,而是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被选入语文课本,影响了一代代人。作为传教士、燕京大学创始者、中国通的司徒雷登,只剩下了一副面目苍白又平庸可憎的面具,人人知道他是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代表,但又不清楚他具体犯下哪些滔天罪行。于是,这些鸿泥雪爪被整齐一致的教育事业所湮没。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是中国最著名的散文家了,他的“漂亮和缜密”的文笔(鲁迅《小品文的危机》);他的“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叶绍钧《朱佩弦先生》);他的“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的民族气概;还有他文章中灌注的真挚而又深沉的感情,几乎尽人皆知,传为美谈的。朱  相似文献   

12.
修改是作文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要写出一篇比较像样的文章,必须经过反复认真的修改。毛泽东主席生前说过,写好的文章“不妨看它十遍,认真加以删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13.
邓沛 《语文知识》2005,(10):28-28
关于现代学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死因.长期以来流行的说法是他坚决不吃美援面粉而饿死。这是因为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一中有这样一段话:“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14.
《学习之友》2009,(3):48-49
抗战时期曾传言丁玲离世了,鲁迅写诗悼唁她;后来她出现时毛泽东设宴欢迎。抗战期间毛泽东写的唯一的词就是为她写的;她的一篇小说,让不少国民党士兵掉转了枪口。  相似文献   

15.
这篇课文节选自《新民主主义论》的最后一节,这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篇重要著作,写于1940年1月。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对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都作了精  相似文献   

16.
董边、谭德山、曾自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是一本关于毛泽东和秘书田家英的回忆文集,主要收入了熟知田家英的有关领导同志、亲属、朋友的回忆或纪念文章、诗词及《田家英小传》计30余篇文稿.编者考虑到田家英同毛泽东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一生受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影响至深,故将逢先知写的《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置于首篇,并以此为该书命名.出于同一考虑,编者还在书中选入了毛泽东写给田家英的25封信.  相似文献   

17.
《体育之效》是毛泽东写于七十多年前的一篇论述体育的文章,他从心理、生理学等方面提出一些健身观点,今天它可以指导我们很好的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达到增强体质、掌握技术、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写文章常常要用修饰限制语。毛泽东在其气势磅礴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批评了“民主个人主义者”,有这样一段妙语: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这个长句如果压缩而抽出主干,即是:《伯夷颂》颂的是  相似文献   

19.
《别了,司徒雷登》(以下简称《别》)一文,由于没有直接表述中心论点,因此对中心论点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理解。许乃法老师认为《别》文开头的复句表明“文章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在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的发表上,评论的对象和母体是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而非司徒雷登或美国的对华政策”,“司徒雷登主要是作为文章的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一颗心。而且这心起初都是一样的。空白而纯洁。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每个人心里装的东西就不一样了。毛泽东曾写过一篇《改造自己》。我想,的确,人需要时不时地改造自己。就正如写文章,没有哪个人可以保证,写出来的作品会一字不错,观点完美无缺。每篇文章初成之时,总有许多错误之处,需要作者反复地修改,才能成其为一篇优秀的文章。经过岁月的洗礼,各人都对社会对世界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有的人认为这世界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