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美娟 《文教资料》2011,(31):34-36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特殊句式.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热门课题。“把个”句式是在“把”字句的基础上变化而来,同样也有很多研究“把个”句式的文章,本文对“把个”句式中“个”进行分析.认为“把个”句式中“个”的功能在逐步由量词表示数量单位虚化为语助词表示语气。  相似文献   

2.
“把”字句是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本从“把”字句的谓语动词,介词“把”的宾语、“把”字句是助动词和否定词以及“把”字句应用四个方面,略述“把”字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问:怎样区别“平均数”和“平均分”?答: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教材中开始出现“平均分”:“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盘2个。”这里突出强调的,一是分的方法:因为要“平均分在3个盘里”,所以每次要从桃子的总数里面拿出3个,每盘放1个。M是分的结果:分到最后,每个盘里桃子的个数必须同样多。在这里,每个盘子里桃子的个数是实际存在的,把6个桃子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个盘里就有2个桃子。无论把什么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得到的每一份的数量都是实际存在的。而“平均数”,却有它不同的内涵。“平均数”是虚设的。如…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二十一课《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一句,课文注为:[一介之使]一个使臣。介,个。使,名词。编者把“介”释作“个”,视为量词。若从现代汉语语法结构这一角度认识.似能讲得通,但在古汉语中,数词与量的结合用作名词的定语是极少见的,一般数词后面不带量词,直接与中心词结合。见于本文的仅举几例:“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都不用量词。课文把“介”解作“个”似有不妥。  相似文献   

5.
一、“先生”非“寿镜吾”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想内容新探》一文,把作品中的“我”和鲁迅先生完全等同起来;把作品中的“先生”和寿镜吾先生完全等同起来;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不同的天地,或者说不同的典型环境完全等同起来。这样做,我认为是很不妥当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篇回忆性的记叙文字,“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但是,它不是回忆录。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的小引里作了说明:“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文体大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免不了笑,但奇怪的是,古文字中不见它的踪影,《说文解字》9353个篆文中也没有“笑”字。唐朝一些文字学家在字书中收了“笑”字,但又有两种字形:上面都从“竹”,一种是下面从“犬”,一种是下面从“夭”。早期从“犬”的多,后来从“夭”的占了上风,宋代以后,从“犬”的被从“夭”的淘汰,宋以后的经籍再没有从“犬”的了。宋初的徐铉把“笑”作为19个“新附字”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看到下面4把“锁”了吧,。那你们能找到能开这4把“锁’, 的“万能钥匙”吗,知道“万能钥匙”上的数是多少吗? 下面我来讲讲我是怎么知道“万能钥匙”上的数的。通过观察、分析,我知道能开4把“锁”的“万能钥匙”应具备四个条件。我先从“是一个奇数”、“是5的倍数”、“是一个两位数”三个条件入手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历”和“厉”是同音形近字 ,教学这两个字时 ,我主要从字形入手 ,对它们进行了辨析 :都属“厂”部 ,所不同的是“日历”的“历”是在“厂”部里有个力量的力 ,“厉害”的“厉”是在“厂”部里有个千万的万。但是在后来的实际应用中 ,还是有一部分同学将“历”、“厉”混淆 ,尤其爱把“厉害”写成了“历害”。鉴于此 ,我又想出了一个比较直观有趣的办法 :我把这两个字比平时扩大了五倍写在黑板上 ,一边写一边说 :“工人叔叔在工厂里出力做工。”这样黑板上出现了一个大的“历”字 ,我又指着它接着说 :“他们干什么呀?原来是加工日历 ,经历…  相似文献   

9.
读者向《湖南教育》编辑部提出“把字句”和“被字句”句型转换问题,试浅释如下:“把”、“被”是两个特殊的介词。人们习惯称由它们构成的句子为“把字句”或“被字句”。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句子.从  相似文献   

10.
一年级课本中有“低”与“纸”两个字。教这两个字时,我用“加、减、换”的教学方法,仔细讲解“低”是“亻+氐”,纸是把低的“亻”换成“纟”再去掉一点。讲后以为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但检查时发现很多小朋友把这两个字写成了“”和“”,我甚感惊讶。究其原因:小...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中很多小朋友经常把“奋”与“愤”两个字用错,许多成年人也很难区分这两个字。因为在成语中既有“奋发图强”,又有“发愤图强”,双音节词既有“发奋”、“激奋”,又有“发愤”、“激愤”。它们的区别是什么?看看两个字的本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短新闻”进行了阐述,一是“短新闻”的意义;二是强调了必须把“短新闻”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三是如何写好“短新闻”;四是写作中应着重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速度”与“速率”是力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有的地方却把这两个概念搅在一起,混淆不清;也有人硬是把这两个概念对立起来,说成“风马牛互不相关”的绝对没有联系的两个概念。要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及其间的联系,就必须从这两个概念的提出来着手研究。如  相似文献   

14.
“中”一词,历来训释只停留在室中间的天窗;“中庭”一词,训诂学家都释为“庭中也”。本文从古代房屋建筑、祭祀、民俗、礼仪入手,分析了“中”和“中庭”的真正含义,同时把二词与“中泽、中陵”等词区别开来,从而扩大了两个词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杨花”考     
“杨花”一词经常出现于中国文学作品中,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意象,也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题材。“杨花”究竟是什么呢?大多数地方都把它解释为“柳絮”,那么“杨花”是不是“柳絮”?为什么把“杨花”称之为“柳絮”?为了解答这一系列问题,本文首先从杨、柳谈起,着重从文献学角度对“杨花”加以考释。  相似文献   

16.
“哇……哇……”一阵幼嫩的哭声,把我从沉睡中惊醒。准是隔壁那个刚满月的“小不点儿”又在“放广播”了。我急忙穿好衣服,凑过去看个究竟。哦!原来是许大娘要去商场买东西,小孙子舍不得让奶奶离开。见此情景,我自告奋勇地要给“小不点儿”当一会儿“保姆”。许大娘同意了。我  相似文献   

17.
“代际”矛盾,在家庭生活中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怎么“不听话”,而一些年轻人却又嫌爹妈“管头管脚”、“唠唠叨叨”,真让人“烦”。这虽说不上是“代际”矛盾的缩影,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那么怎么从心理角度打开这把锁呢?我想还是应该从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和家庭教育方法上去对症下药。从心理发展来看,一个人从出生  相似文献   

18.
这四个词都有“拿、取”之意,bring指把人或物从别处带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译作“带来”“拿来”;take指把某人或某物从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拿到别处。译作“带走”,“拿走”。bring与take是一对反义词,方向性都较强。通常是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爬天都峰》一课,故事中出现了三个人物,一个是“我”,一个是“老爷爷”,另一个是“爸爸”。在人物对话中,“老爷爷”两次把“我”称作“小妹妹”。笔者认为,这种称法实在有些不妥。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商之。“小妹妹”这个称呼,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俗一般来说有以  相似文献   

20.
明朝人魏学的《核舟记》中,有这样两句话:“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对其中的“黍”字,不少书刊都解释为“黄米”或“黄米子”、而且似乎这种解释还成了一种比较通行的说法。比如: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把“高可二黍许”解释为“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辞源》在释“黍”字时也说:“禾属而黏者也……今北人通呼为黄米子”。我认为“黍”和“黄米”固然有联系,但是两者是不同的,不应该把它们混为一谈。 (一)从历史上来看。黍在我国是一种很古老的粮食作物,被列力“五谷”之一。这说明,从先秦直到明,清,“黍”的概念是清楚的,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